赵丽蓉老师到底有多敬业(34骗)
曾有人写过一篇文章,
说赵丽蓉老师“骗了”全国观众20多年,
赵妈妈到底哪里骗了观众,
原来,文章写的是赵妈妈
在小品《如此包装》里,
隐瞒了自己的严重腿伤,
忍着剧痛在春晚舞台上的那一跪……
看完老人一生的故事,
才惊愕地发现,
赵妈妈何止是“骗”了观众20多年,
她一生为国人创造快乐,
她那慈祥温暖笑容的背后,
却是被她深深埋藏了几十年的
数不尽的伤痛和坎坷:
1岁,就被人抱上台,
4岁,就登台献艺,
青年,她痛失第一任丈夫,
中年,又失去唯一的女儿,
56岁,第二任丈夫又突然离世,
71岁,罹患癌症……
她把人世间最切骨的痛,
全部留给了自己,
却拿出整整一生的时光,
用最经典的表演艺术,
把最最美好的一面,
把万千的欢笑,
全部都留给了我们。
19年前的今天,
2000年的7月17日,
赵丽蓉老师带着人们在舞台上
常见的慈祥笑容,
离开了……
记得在新闻上看到这个噩耗的时候,
先是不敢相信,
紧接着脑海里浮现的全都是
老人带给我们
欢乐的、温暖的瞬间……
19年光阴,这世界变化太多,
在网络和电视上刷屏的面孔
也换了一波又一波,
可如果要问,
谁是中国的喜剧之王,
小编会选择赵丽蓉老师!
还记得1999年的那个春晚吗,
老人说着唐山味的伦敦音,
盘着腿、精神抖擞地唱着《我心永恒》,
当全国观众都笑成一片的时候,
她的三个儿子,
却在电视机前哭成了泪人……
这是我们最后一次在舞台上看到她,
一晃20年过去了,
她小品中的每个动作、每一句台词、
甚至每一个表情都还是
那么经典、那么好笑,
那么令人回味。
仿佛,这位永远带着笑的老人,
从来就没有离开过……
NO.11岁登台
15岁就成名角儿
1928年3月11日,赵丽蓉出生在
天津市宝坻县(今宝坻区)农村,
由于宝坻紧邻唐山玉田县,
所以,这里的人们一张口,
说得都是唐山味儿的方言。
赵丽蓉的父亲赵秉忠,
靠给人剃头养家糊口,
母亲则生养了8个子女,
赵丽蓉上面有5个姐姐,2个哥哥,
她是家里的老幺,也最得母亲的宠爱,
父母给她起了个小名:“老爱”。
因父亲手艺好,被一个叫
芙蓉花的评剧演员相中,
专门给她剃头做容装。
芙蓉花(1911~1952),生于辽宁省丹东市,评剧“奉天落子”时期代表人物
这芙蓉花是东北有名的红角儿,
从此,赵家就都跟着戏班子走南闯北。
哥哥姐姐们都入了戏班子学戏,
等赵丽蓉懂事的时候,
哥哥姐姐们都开始唱红了。
有一回,戏里需要一个襁褓中的娃娃,
演出的时候,
大家把不到1岁的“老爱”抱了上去。
“老爱”一点儿都不哭闹,
竟还伸着小手,朝着观众笑。
四五岁时,赵丽蓉第一次正式登台演出,
她扮演了一个“白毛”老太太,
一出来,就引得全场爆笑,
后来,小孩的活儿都让她来演。
八岁那年,母亲想到孩子们应该念书,
就把她和二哥带回了老家宝坻。
在老家待了一年多,
身在上海的大姐快要生孩子,
母亲把只有十来岁的赵丽蓉带到了上海。
白玉霜(1907年-1942年),评剧表演艺术家,河北滦县人
那时,戏班子在上海唱的正红,
芙蓉花跟白如霜打擂台,
名震上海滩。
上海之行,让年少的赵丽蓉大开眼界,
她看了各种各样的戏:
京剧、评剧、粤剧、沪剧……
第一次看到了电影,
她不仅接触到了许多名角儿,
还时常跟着芙蓉花登台表演,
这也为她真正走向舞台打下了基础。
可好景不长,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
战火弥漫, 赵家跟着戏班子四处辗转。
1940年,芙蓉花给12岁的“老爱”
改名为赵丽蓉,
还给她找了师父,正式拜师学艺。
赵丽蓉练得格外刻苦。
她曾回忆说:每天早晨天还没亮,
就起来练功,喊嗓子,
夏天就着露水练,
冬天是哪儿冷,
哪儿有冰窟窿就往哪儿去吊嗓子。
1943年,只有15岁的赵丽蓉
在张家口“庆丰戏院”以主演的身份登台。
1945年,已经成为主角的赵丽蓉,
又在北平大放异彩。
北平和平解放后,她还曾与小白玉霜等
同在华北戏院日夜分班演出。
1949年,新中国成立,
赵丽蓉从旧艺人变成新的文艺工作者,
1953年,她还到抗美援朝前线慰问演出。
在之后的一段岁月里,
有两个人在赵丽蓉的生命中
留下了重要的印迹,
一个是她的第一任丈夫盛强,
一个是她的搭档新凤霞。
NO.2戏里赵丽蓉保媒
戏外新凤霞牵线
1953年,进入中国评剧院时的赵丽蓉
1953年,25岁的赵丽蓉正式成为
中国评剧院的演员。
戏里,赵丽蓉常饰演媒婆,
给新凤霞说媒拉线,
戏外,却是新凤霞给赵丽蓉牵线搭桥,
成全了一段美好姻缘。
赵丽蓉的丈夫盛强
是新凤霞丈夫吴光祖发小,
不仅出身书香门第,
更是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的大学生,
盛强称得上是赵丽蓉的灵魂伴侣,
一有空就教她认字读书,
两人还经常一起揣摩
一个角色怎么塑造、怎么演!
1955年,他们有了第一个孩子,
母亲帮忙照看孩子,
四口人挤在一间房里生活。
虽然日子紧巴巴的,
但知足、幸福。
1956年,赵丽蓉在评剧《刘巧儿》中饰李大婶、新凤霞饰刘巧儿
1957年春天,
赵丽蓉又怀上了第二个孩子。
可天有不测风云,
这年深秋,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向她袭来。
盛强被打成右派,
送到天津茶淀农场劳改。
1960年,盛强在接受劳动改造时
突然因疾病离世,
至死也没能见到二儿子……
丈夫突然病逝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
赵丽蓉几次昏厥过去,
得了一场大病,
人憔悴得脱了形!
大儿子曾经回忆这段往事时说:
我记得很清楚是一个黄昏,
应该是在年关腊月,刮着西北风,
我妈妈拉着我的手,走在马路上,
她一直不说话,过了很久
她突然对我说了一句,
春子,你爸爸死了……
命运的无情并没有击倒
这位坚强的女性。
大病初愈她就参加演出,
只要上了舞台,
她照旧唱啊笑啊,
下了舞台,她把痛都藏在心底,
默默地扛起一个家。
那一年,她才刚32岁……
赵丽蓉的两个儿子曾这样回忆母亲:
那时候,妈妈经常演出
回家都夜里12点以后了,
可不管多晚回来,
她都会在我们俩脸上亲一亲。
有一次,妈妈带了糖葫芦回来,
不忍心把我们叫起来,
就把糖葫芦咬下来,
一个人嘴里放一颗……
赵丽蓉与两个儿子
1962年,34岁的赵丽蓉出演了
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出戏《花为媒》,
在这出戏里,新凤霞是主角,
扮相美,唱的也好,
而赵丽蓉是“彩旦”,
她扮相滑稽,动作表情夸张,
类似于相声中捧哏的角色。
赵丽蓉饰演《花为媒》中的“阮妈”
赵丽蓉揣摩着一招一式,
细致到每个动作、每句台词,
甚至一个眼神。
她把阮妈妈演得活灵活现,
尤其是那一段《报花名》,
成就了中国戏剧史上的一段经典!
后来,新凤霞回忆与赵丽蓉的合作,
她说:赵丽蓉演得朴实、风趣而不庸俗。
每个动作都很逼真、细腻,
丽蓉的嗓子虽并不太亮,
可是她会唱,字字清楚,唱得有情,
我们两个人配合协调,一点不乱,
谁也不抢谁的戏。
1964年,赵丽蓉与新凤霞在北海合影。
1964年,赵丽蓉又与新凤霞合作了
《小二黑结婚》,
她扮演的三仙姑深入人心。
后来,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接见艺术家,
看见新凤霞时,还笑着问:
“三仙姑怎么没来?”
赵丽蓉饰演三仙姑
赵丽蓉的事业达到了高峰,
可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实在是太苦了,
盛强的姐姐和赵丽蓉的二哥出面说合,
希望赵丽蓉嫁给盛强的三弟盛弘。
嫂子和小叔子结婚,这怎么行?
赵丽蓉说什么也不愿意。
直到1964年,
赵丽蓉才终于被盛弘的诚意打动。
领结婚证之前,
赵丽蓉很郑重地对两个儿子说,
妈妈跟你们三叔结婚,
你们有意见没有?
孩子都点头同意,
两人才正式结了婚。
盛弘是北大毕业生,
他照顾这个家无微不至,
教妻子认字识字,
带着两个孩子一起读书,
很快,这个家里又热闹了起来。
赵丽蓉和盛弘
婚后,赵丽蓉又生下了小儿子盛谦。
这个时候,赵丽蓉已经有了3个儿子,
她特别想要一个女儿。
1970年,她如愿怀孕了,
可那时正赶上下乡劳动接受再教育,
她不得不挺着大肚子到大兴农场劳动,
几个月后,女儿出生了,
可这孩子始终不睁眼睛,浑身不动,
到医院一检查,
竟是先天性大脑发育不健全,
医生说,活不了多久。
文革期间,丈夫盛弘没少被批斗,
拉扯四个孩子的重任,
全都落在了一个女人肩上,
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很多人劝赵丽蓉放弃小妹,
可那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啊,
她始终相信会有奇迹,
跑遍北京大大小小的医院,
试遍了各种治疗方法,
她还专门请了保姆,
照顾瘫痪的女儿。
▲赵丽蓉和三儿子盛谦
很快,家里的积蓄就花见底了,
她就一边演出,一边照顾女儿,
穷到连穿的内衣都打满了补丁。
她用尽了作为母亲的最后一丝气力,
可还是没能把孩子从“死神”手里抢回来,
小妹是七岁时走的,
始终,也没能叫出一声妈……
“我听到信后,从单位赶回到家里,只见我可怜的小女儿安详地躺在硬木板上。我紧紧抱起女儿痛哭失声,女儿把我的心带走了,虽然七年来她听不懂我说给她的话……女儿的离去给我的打击很大,使我不堪重负,我完全失去了自己,失去了活着的勇气。”尽管肝肠寸断,
赵丽蓉还是带着巨大的悲伤,
重新站上舞台,
出演了一系列优秀的评剧作品。
▲在评剧《杨三姐告状》里,赵丽蓉饰杨母、新凤霞饰杨三姐。
▲评剧《祥林嫂》里饰演鲁四奶奶(左起:狄江饰鲁四老爷、李忆兰饰祥林嫂、赵丽蓉)
▲在评剧《吹鼓手告状》饰演大表姐,陈少舫饰吹鼓手。
▲在评剧《红白喜事》里,饰演郑奶奶,王凤文饰齐老贵。
可谁能想到,
赵丽蓉的评剧事业正如火如荼时,
不幸又一次向她袭来……
1983年,正在外地录制节目的赵丽蓉,
突然接到丈夫心脏病突发去世的消息,
任凭是谁,
也无法直面这样的噩耗!
她悲痛欲绝,
抱怨自己不该出门,
“如果守在他身边的话,
他就不会走了,我对不住他呀!”
失去至亲的打击,
足以摧毁任何一个人!
更何况,这样的打击
接二连三……
她说,“我就想我的一生
怎么就这样的命苦,
我就在没人的时候痛哭一通,
将我这一生所有积郁的痛苦,
都倾泻出来。”
NO.3从中国第一位国际影后
到春晚小品女王
丈夫的突然离世
让赵丽蓉很长时间陷于低落,
直到两年后
她才从阴影里走了出来。
那是1986年,赵丽蓉接拍了
人生中第一部电视剧《西游记》,
她扮演的是车迟国的王后。
电视剧只是小试牛刀,
紧接着,赵丽蓉在1989年版
电影《红楼梦》中饰演刘姥姥,
她识字不多,看不懂原著,
为了能够塑造好刘姥姥,
她就一遍遍地看连环画,
细细揣摩人物性格,
最终把刘姥姥给彻底演活了!
1989年,在刘晓庆主演的电影《红楼梦》中饰刘姥姥
1991年,她在电影《过年》中,
所饰演的母亲慈祥体贴、细腻朴实,
这是赵丽蓉第一次担当女主演的
非评剧电影。
凭借这部影片,63岁的赵丽蓉
不仅获得了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
更一举拿下了
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赵丽蓉,也由此成为了
中国的第一位国际影后。
六小龄童曾回忆说:
《过年》是在东北的寒冬拍的,
赵老师腿不好,
有一个镜头她要跪在地窖里抓一只鸡,
抓出来以后镜头跟着她走很长的路,
她二话不说按导演的要求跪下去,
一个长镜头,她拍了很多条。
她说:我们演员
不能因为任何原因跟观众解释。
把痛苦留给自己,
把艺术洒到人间。
经历了人生的大悲大痛,
年逾花甲的赵丽蓉终于活出了新的人生,
除了拍电视剧、拍电影,
最让她赢得观众喜爱的,
是春晚上的小品。
1988年年底,著名编剧石林
为中央电视台1989年春晚
创作了一个小品剧本,
剧本结尾留了一句话:
一定请赵丽蓉老师来演!
这个小品就是《英雄母亲的一天》!
赵丽蓉的一句台词“司马光砸光”
一下子砸进了全国观众的心里,
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
人们才突然发现,
原来这个幽默可爱,
说唐山口音的老太太,
竟然是评剧里《报花名》的阮妈妈。
而让赵丽蓉愈发大红大紫的,
还是从1992年春晚开始,
在那一年,
她一改平时朴素老太太的形象,
烫卷发,穿红衣,跳探戈,
一时成为中国“摩登老太”的代言人,
同时也开启了与巩汉林合作的黄金期!
从1988年到1999年,
赵丽蓉八次登上春晚的舞台,
只要是她的小品,就个个爆红,
“司马缸砸光”
“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如倒着!”
“探戈就是趟呀趟着走,
三步一蹿呐,两呀两回头”……
令人难忘的经典语录层出不穷。
1995年,小品《如此包装》
惊艳了春晚舞台。
67岁的赵丽蓉,唱rap跳街舞,
把整台春晚气氛带到最高潮。
当时那经典的一跪,
观众都以为是舞台效果,
站在老太太身边的巩汉林,
心里一咯噔,脸色都变了,
剧本里可没有这个跪倒的动作!
他知道,那是赵老师的腿实在太疼痛
以致支撑不住的摔倒……
在排练春晚的这段时间,
赵丽蓉的膝盖已经严重水肿,
甚至连秋裤都穿不进去,
腿只要是动一动,
就是钻心的疼。
节目结束,掌声笑声四起,
知道内情的中央电视台导演
和现场的工作人员们已是泪满眼眶。
就是这最后的这一个
疼得钻心的动作,
成就了一个经典作品,
也成就了我们心中最敬重的赵妈妈!
上一次春晚相当于扒一层皮,
《如此包装》已经获得了小品一等奖,
按说,已经68岁的赵丽蓉可以功成身退了,
但老太太身上就是有一股
使不完的劲儿,
她心里想的就是不断突破自己,
不断尝试和挑战新的表演形式!
1996年,赵丽蓉扮演“慈禧”,
她大笔一挥,
悬腕写下的“货真价实”四个大字,
不仅技惊四座,
更是再一次成就了
中国小品史上经典中的经典!
赵丽蓉文化不高,更不是书法家,
为了能在短短几十秒中写成这四个字,
老太太不出门,也不见客人,
没日没夜练习,
甚至起夜也要写几遍再回去睡觉。
老太太一辈子节约,
舍不得用宣纸,
就用旧报纸练,
报纸摞起来足足有半人多高。
1998年,赵丽蓉拿到为1999年春晚
准备的《老将出马》的剧本。
老太太看完只说了一句:
这个本子太单薄,
我得唱首歌,
唱首这一年最流行的歌!
1998年,全世界最火的歌
就是电影《泰坦尼克号》主题曲
——《我心永恒》。
这是一首很难唱的歌,
更何况,歌词还是英文。
老太太为了学唱这首歌,
专门同两个儿子一起飞了一趟意大利,
小儿子旅居国外多年,
这个任务,必须交给儿子!
母子四人团聚的时光是温馨的
更是短暂的,
这张其乐融融的合影里,
谁能看得出、料得到,
这竟是母子四人最后的美好时光……
老太太学会了唱英文歌,
一天都不愿多待,
马上就要飞回北京排练。
那一年的除夕是2月14日,
在春晚彩排进入倒计时的一周里,
赵丽蓉胸口越来越疼,
开始还能忍着,
最后疼到不能站立。
2月9日,因为实在坚持不了,
两个儿子把母亲送到了医院,
片子上有一个很明显的肿块,
医生说:是肺癌,而且是晚期。
两个儿子听到这个消息,
几乎就是晴天霹雳,
两次丧夫、中年丧女,
母亲的命已经够苦了,
为什么老天还要降临噩运!
他们不敢告诉母亲,
把抗癌药交代给了巩汉林,
让巩汉林两口子照顾母亲服药。
2月14日下午,
直播前的几个小时,
老太太胸口疼得受不了,
吃了几次止疼药都不管用,
可是眼看直播就要开始了,
儿子们只能赶紧联系医院,
把医生请到电视台来做紧急止疼处理。
几个小时之后,
老太太登场了,
她满面红光、精神抖擞。
“点头yes摇头no,
来是come去是go!”
赵丽蓉的唐山伦敦音
逗得全场爆笑,
可赵丽蓉的三个儿子,
却在电视机前看着自己母亲,
抱头痛哭……
母亲一辈子坎坷,
千辛万苦养育四个孩子,
老了老了才过了几年好日子,
却被病魔判了死刑。
一曲《我心永恒》,
成了赵丽蓉的舞台绝唱,
也成了她一生献身舞台、
献身艺术、把欢乐奉献给观众的注脚
——我心,永——恒!
NO.4“我就是一个老百姓,
要平凡地来,平凡地走”
这个眉眼欢喜、
嘴角也漾着笑的老太太,
慈祥和笑容背后,
是一副咬紧牙关的灵魂。
赵丽蓉曾说:“只有吃过生活的苦,
才知道什么是甜,
也只有经历过悲剧的人,
才更能演好喜剧……”
可是她这一辈子,
吃得苦实在是太多了!
春晚结束2个月后,
赵丽蓉已经病得十分严重,
人也瘦得脱了形。
儿子们实在是瞒不住她了,
便含泪把病情的真相告诉了妈妈。
赵丽蓉显得很平静,
语气非常轻松地对家里人说:
“不就是那病吗?
告诉我不就得了!死我不怕。”
她还安慰孩子们: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吃五谷杂粮的,哪有不长病的!”
赵丽蓉是全国人民都喜欢的大明星,
更是一个朴素又普通的老太太,
她喜欢抽烟,
只抽一块五一包的祝尔慷牌香烟,
她出门只坐公交车,害怕坐出租车,
她说,我一看那计价器不停地跳字,
心脏就跳得突突的;
她连淘米的水都不舍得扔,
还得留着洗碗刷锅。
尽管对自己节俭到了苛刻,
她却一条广告也没接过,
她说,平时没事我就絮絮被子,
磨磨豆腐,拾掇拾掇我这农村小院,
要那么多钱干嘛?
这个位于北京农村的小院
是1981年赵丽蓉花了1900元买的,
除了每年在春晚舞台上精彩亮相,
平时,她跟一个农村老太太没任何分别。
她没经纪人,没助理,
电视台派司机接她,
她提早15分钟就在外面等。
在她心里,
出不出名都是一样的。
她告诉巩汉林:
“不管出多大名,都要退着点儿,
往后缩着点儿,咱们没有什么了不起,
只是跟人家做的工作不一样而已。”
患癌后,赵丽蓉经历“酷刑”般的化疗,
头发掉了很多,体重只剩下70多斤,
但她仍像舞台上一样,
乐观、坚强,病房里经常笑声不断。
赵丽蓉一辈子爱干净,
病成那个样子后,照样得洗澡,
她一洗澡,就说:
“你们先出去会儿,我要耍大刀了!”
医生为她开了各个品类的药,
她自己给这些药起了“外号”,
要是想要喷雾式的“喘乐宁”,
就说:“我的‘小喷气’呢?
老人的乐观总是感染着大家,
她知道这个病治不好,
她说:“我就是一个老百姓,
要平凡地来,平凡地走。”
她甚至给自己选好了寿衣,
遗照也是她自己选的。
她跟孩子们说:
到了最后你们就都听我指挥!
生命最后的日子里,
赵丽蓉经常睡着睡着就哭醒了,
保姆问她:“奶奶,您怎么啦?”
赵丽蓉说:“奶奶又想妈了!
要去见妈了,
奶奶特别地想妈,
总觉着对不住妈!”
2000年7月15日,赵丽蓉昏迷了一整天。
16日她见到从意大利回来的小儿子,
精神明显好了许多,
又开始说感觉肚子饿了,
可当家里人把饭菜备好后,
她又吃不下去。
2000年7月17日早晨7时30分,
赵丽蓉在昏迷中去世,
脸上带着人们在舞台上
常见的那种幸福的笑容……
她走那天,
两万多人送她最后一程……
什么是人民艺术家,
始终把人民观众放在心里,
一辈子为人民表演,
一辈子为艺术而生,
人民喜欢她、尊敬她!
赵丽蓉老师,
担得起人民的艺术家!
赵老师的墓碑没有墓文
只有一行字,
“慈母赵丽蓉之墓”
慈母,这是她一生扮演的角色,
妈妈,这也是所有喜爱她的人,
对她的称呼……
有人说,只要名字仍被提起,
那个人就还活着,
只有在爱我们的人的记忆中消失,
才是真正的死去。
赵丽蓉老师,
就是被我们永远记着的人,
我们还是喜欢听她唱得《报花名》,
我们还会时不时被她说的金句逗乐,
她那慈祥微笑着的面庞,
还时不时就被我们想起,
被我们怀念……
赵丽蓉老师,
您健在的时候,
没来得及对您说声谢谢,
在您离开的19年里,
我们没忘记您,
更没忘记您带给我们的欢乐!
今天,看着您的小品
我们笑着笑着,又忍不住哭了,
走了19年,
赵丽蓉老师,
我们真的很想你!
来源:北洋之家
参考文献:
赵丽蓉“谢幕”前的最后岁月,作者:王南方
CCTV-3《艺术人生》纪念赵丽蓉逝世5周年
赵丽蓉口述:我的自传 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