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起源和演变(红薯的前世今生)

秋已至,天已凉,鸿雁下斜阳。季节更替,物换星移,唯有美食不变,那藏在记忆中的味道永远不会变。从清晨铁锅里窝着的红薯稀饭,到柴火间流淌着蜜汁的烤红薯,再到太阳底下晒得发亮的红薯干,一枚小小的红薯,被我们变着花样做成美食,既香溢了整个寒冷年代,又默默诉说着历史变迁。

红薯起源和演变(红薯的前世今生)(1)

红薯,学名叫番薯,别名甘薯红苕地瓜甜薯山芋等。从学名来看,红薯就是个外来物种。据史料记载,红薯原产地位于南美洲、大小安的列斯群岛,最早种植于美州中部的墨西哥、哥伦比亚一带,16世纪起,西班牙走上殖民扩张道路,成为大航海时代重要的海上强国。1521年,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抵达菲律宾群岛,此后菲律宾沦为西班牙殖民地。西班牙人大力开垦菲律宾群岛,并首次带来了红薯栽种。这之后,红薯栽种技术又传到菲律宾周边国家。

红薯起源和演变(红薯的前世今生)(2)

明朝自郑和下西洋后,对外交流频繁,海上贸易愈益活跃。万历年间,商品经济空前繁荣,沿海许多百姓纷纷下海经商。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广州东莞人陈益搭乘友人的商船前往安南(今越南),当地酋长热情接待,宴席上有道菜,香甜软糯,不仅可以果腹,还可以补充热量,仔细打听后才知道这是番薯。此后便特别留心番薯的生长习性和栽培方法,决心把这种作物带回家乡。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他制备厚礼,收买酋卒,将薯种藏匿于铜鼓中,偷偷带回了国。

红薯起源和演变(红薯的前世今生)(3)

《东莞县志·物产·薯》记载:“万历八年(1580年),客有泛舟之安南(今越南)者,公(陈益)偕往,比至,酋长延礼宾馆,每宴会,辄飨土产曰薯者,味甘美。公觊其种,贿于酋奴,获之。”

但当时陈益还没有掌握红薯的栽插方法,只好将薯种埋在花坞里。一日,埋在土里的红薯长出了嫩芽,慢慢地伸出了藤蔓,一位仆人十分好奇,就用手将藤蔓拉出来,谁知用力过猛,将那藤蔓掐断了,仆人心里一慌,随手就将这掐断的薯藤埋进泥土中。没过多久,一场下大雨后,那根藤蔓又长出了新芽,陈益发现后非常惊喜。追问仆人后,终于明白了原因,从此就真正掌握了红薯的栽种技术。

红薯起源和演变(红薯的前世今生)(4)

接着,陈益在家乡购置几十亩土地,开始大规模种植红薯。然而当时交通不便,消息闭塞,也没有取得官府的支持,红薯并没有得到大面积推广。陈益是我国引进红薯的第一人,值得后世尊敬。

福建长乐人陈振龙,自幼好读诗书,年未二十即秀才。后厌倦科举,便弃文从商。万历年间,他和朋友赴吕宋岛(今菲律宾)经商,见当地朱薯遍野,块根“大如拳,皮色朱红,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产量又高,广种耐瘠”,想到家乡时常歉收,食不果腹,随决心把红薯引进中国,因此留心学会了种薯的方法。

红薯起源和演变(红薯的前世今生)(5)

当时吕宋岛处于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之下,红薯为奇货,严禁出境。陈振龙经过精心策划,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夏,“取薯藤绞入汲水绳中”,并在绳面涂抹污泥,巧妙躲过边境盘查,“始得渡海”。经七昼夜航行回到福州,立即在住宅附近纱帽池边空地试种。同年,闽中大旱,五谷歉收,陈振龙就让儿子陈经纶上书福建巡抚金学曾,建议试种番薯,以解粮荒。于是在官府的大力支持下,红薯大获丰收,不仅解决了饥荒问题,还改善了我国的粮食结构和食谱,成为我国饥荒年代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清道光年间, 福州人何则贤在乌石山建“先薯亭”以示纪念。

红薯起源和演变(红薯的前世今生)(6)

《采录闽侯合志》记载:“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年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qiāo)确之地遍行栽播。“

红薯起源和演变(红薯的前世今生)(7)

红薯传入我国后,适应性强,无地不宜,产量很高。“润泽可食,或煮或磨,生食如葛,熟食如蜜,味似荸荠”,很快向内地传播开来。

红薯起源和演变(红薯的前世今生)(8)

清乾隆时期,朝廷上下积极推广,红薯种植在全国基本普及,并成为中国仅次于稻米、麦子和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1733年,红薯传到四川,1735年传至云南,1752年传至贵州。

红薯起源和演变(红薯的前世今生)(9)

如今,红薯已成为老百姓的杂粮作物之一,红薯由主角变为配角,其实是一件幸事,因为我们再也不用饿肚子了。但是作为粗粮之一的红薯,仍然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改善我们的肠道,增强我们的体质,保护我们的血管。我们要珍惜,要爱护,杜绝浪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