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一老农走进公所讨水喝(湖南一老农走进公所讨水喝)

1951年,一位风尘仆仆的老人来到湖南三樟公社赶集,在办事处挂着的毛主席画像前,这位老人站立了很久,最后说出了一句让所有人大为震惊的话:“他当年是我的兵!”

湖南一老农走进公所讨水喝(湖南一老农走进公所讨水喝)(1)

这位老人名叫彭友胜,1884年出生在湖南省三樟乡一个贫农家庭,为了养家糊口,年仅十五岁的彭友胜就外出做工。不久之后参加了湖南当地的革命新军。

他忠厚老实,待人友善,亲自参与了光复长沙的武装起义,并且带队负责攻打北门的任务。在战斗中彭友胜身先士卒,率先对驻守在长沙北门位置的敌人发起了进攻,鼓舞了小队的战斗士气。

战功赫赫的彭友胜在参军不久之后就成为了副班长。

湖南一老农走进公所讨水喝(湖南一老农走进公所讨水喝)(2)

1911年10月份,那是彭友胜第一次见到毛泽东的时间。

那时候的彭友胜正在湖南革命新军担任副班长的职务,这基本上是队伍里除了列兵之外最小的军衔了,但是彭友胜对此却无比珍惜,这是他多年努力的结果。

从离家出来一个人打拼至今十余年的时间,彭友胜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毛头小子变成如今身经百战的老战士。部队里的生活让他感到无比自在,也无比幸福。

彭友胜对于新加入革命军的年轻人十分看好,在那些年轻人的身上,他看到了自己当初的影子。

毛泽东当时刚刚离开家乡,第一次来到省会城市湖南长沙。这次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毛泽东十分珍惜,把有限的时间全部都用来学习文化知识。

湖南一老农走进公所讨水喝(湖南一老农走进公所讨水喝)(3)

1911年双十之际,在距离湖南不远的湖北省武昌发生了革命起义。在短短的时间内,起义军就控制了武汉三镇,一时间辛亥革命的火焰燃烧到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毛泽东也受到影响,想要投笔从戎,参加到起义军的革命队伍中。

怀着满腔热血,毛泽东来到了湖南革命新军的征兵地点,遇到了他参军入伍的第一个难题,此时的他已经年满十八,年纪足以参军,但是湖南革命新军入伍需要有一个政治立场坚定可靠的人来为其做担保。

这可让毛泽东犯了难,他在长沙城内,举目无亲,熟识的人全部都在韶山和湘乡县,根本无人可以为他做担保。

毛泽东和招兵处人员在理论时被一位名叫朱其升的士兵看到了,毛泽东慷慨激扬的话语让他这个参军多年的士兵都心潮澎湃,他认为这名年轻人是一个当兵的好苗子,于是就把这里的情况反映给了自己的副班长彭友胜。

彭友胜虽然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民,但是他心中向来敬重读书人,尤其是毛泽东这样受过文化教育,却仍然为了国家和民族,毅然决然地参军入伍的读书人。

彭友胜来到招兵处,向毛泽东了解具体的家庭和个人情况之后,为毛泽东亲自担保。就这样毛泽东如愿地加入湖南新军,开始了自己最初的革命生涯。

湖南一老农走进公所讨水喝(湖南一老农走进公所讨水喝)(4)

新兵入伍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军事训练,毛泽东的军事训练是由彭友胜亲自负责的,他对自己严格要求,每天天刚微微亮的时候就起床跑步了。这样的毅力和坚持让彭友胜对毛泽东十分看重。

在这一批新兵当中,毛泽东是表现最为突出的那一个。他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全部的军事理论知识,甚至在一些理论上理解得比老兵还要透彻。

有时候他还会改变身份,亲自当“教官”为其他人讲解军事理论知识,彭友胜有些不懂的问题也会找毛泽东请教,两人相处得极为融洽。

当时,湖南新军主要负责长沙附近的战斗,参与作战的机会并不多,毛泽东没有落下自己的文化课知识,一有空就会买图书和报纸来看,有时候还会把自己从报纸上了解到的消息和彭友胜分享。

有一段时间,毛泽东住在彭友胜的上铺。每一次结束训练,其他士兵都会三五成群地上街闲逛,毛泽东却是迫不及待地回到宿舍读书看报。

彭友胜对于这一切看在眼里,他坚信毛泽东未来是会做大事情的人。

湖南一老农走进公所讨水喝(湖南一老农走进公所讨水喝)(5)

彭友胜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和毛泽东一样经常为穷人打抱不平,这也是他们俩关系比较好的原因之一。

当时的湖南新军大多数是由一些没有受过文化教育的平民组成,队伍里面人员参差不齐,还掺杂着一些地痞流氓。

有一次,毛泽东正打算上街买报纸,在街角正好看到一位走街串巷卖土烟的老人家受到了兵痞的欺负,那个兵痞不但耍无赖不给钱,而且还推推搡搡,仗着自己有枪在身大放厥词。

毛泽东见状急忙上前与他理论,那个兵痞怎么可能在语言功夫上胜过毛泽东,看着周围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兵痞知道自己不占理,赶紧付了钱,灰溜溜地离开了这里。

湖南一老农走进公所讨水喝(湖南一老农走进公所讨水喝)(6)

毛泽东在平时也会教彭友胜等人读书识字,在毛泽东手把手的教学下,彭友胜终于可以手写自己的名字了,而且长时间的学习让他看报纸也不费吹灰之力。

彭友胜在给家里寄钱的时候,心潮澎湃地亲手写下了第一封家信,虽然字迹歪歪扭扭的,但是彭友胜还是激动地感慨:自己终于也成为文化人了!

湖南一老农走进公所讨水喝(湖南一老农走进公所讨水喝)(7)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领导辛亥革命的孙中山先生被众人推举为临时大总统,清朝最后一任皇帝溥仪宣布退位。之后,孙中山先生和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达成协议,由袁世凯担任大总统的职务。

当时的毛泽东和很多人一样认为结束清政府的统治,革命就告一段落了,中国的百姓就能改变目前的现状。于是他就想离开部队,重新回到学校继续求学。

他向副班长彭友胜表明自己的打算,彭友胜心中纵然有着千般万般的不舍,最终全都化作了对毛泽东的劝勉和鼓励。

他知道毛泽东将来是会做大事的人,所以并没有阻拦他,而是像一个兄长一样对毛泽东嘱托了很多事情。

在毛泽东离开之前,彭友胜联系了其他与毛泽东交好的战友,为毛泽东举办了一场践行宴。

彭友胜在平时是一个十分节俭的人,每天都过着把裤腰带勒紧的生活,他把自己在部队里攒下的钱大都寄回了家里,这次为送别毛泽东,他花费了自己积攒一个月的钱财。

在毛泽东收拾好行囊准备出发的时候,还悄悄地往他手中塞了两块大洋。毛泽东见状十分感动,他表示以后一定不会辜负班长对他的殷切希望。

湖南一老农走进公所讨水喝(湖南一老农走进公所讨水喝)(8)

毛泽东从湖南革命新军离开之后,来到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预科班读书,在这里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他转入了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

在这里,他结识了蔡和森,萧子升等一大批进步青年,在以杨昌济先生为首的进步教师的影响下,他们接触了《新青年》。在李大钊先生那里第一次知道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心中开始有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于是他主办新民学会,在上学期间开展革命宣传活动。

从湖南第一师范大学毕业之后,毛泽东北上求学,在李大钊先生身边系统地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和李大钊先生等人组建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从此无产阶级革命的火焰开始在中国大地上熊熊燃起。

湖南一老农走进公所讨水喝(湖南一老农走进公所讨水喝)(9)

彭友胜再次和毛泽东相见已经是十五年之后了。

毛泽东离开之后,彭友胜在湖南新军队伍里参加了几次战役,随后跟随队伍辗转各地,最终来到了广州。随队伍一起编入了国民革命军,自己也成了革命军队伍中的一名排长。

彭友胜在毛泽东离开之后,也像他一样养成了业余读报纸的习惯,这天结束训练任务的彭友胜像往常一样买了一份最新出版的报纸。在报纸上他看到了毛泽东的名字,那时候毛泽东来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负责革命文化知识的普及工作。

彭友胜一时间有些恍惚,他的思绪又回到了1911年,毛泽东教他识字看报的画面,他连忙折叠手中的报纸,揣在怀里,一路小跑赶到到了当地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想要见一见阔别已久的老朋友。

毛泽东当时正在为了第二天的工作做备案,有工作人员向他表示门口有人在等他,毛泽东一脸疑惑地走出了院子,这才看见自己曾经的副班长彭友胜在激动地朝他挥手。

湖南一老农走进公所讨水喝(湖南一老农走进公所讨水喝)(10)

两人见面之后十分激动,毛泽东亲切地把彭友胜带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十几年的时间,两人的变化都很大,彭友胜已经不像当初那样寡言少语,和毛泽东详细地讲述了这些年来的革命经历。

毛泽东就坐在一旁一本正经地听着,在彭友胜讲到激动的时候还会给他递上一盏茶,让他不要着急。

彭友胜在农民运动讲习所用过了晚餐,两人一直谈天说地,到了深夜,彭友胜依依不舍地离开,表示之后有时间一定要再次相聚。但这是毛泽东和彭友胜见过的最后一面。

湖南一老农走进公所讨水喝(湖南一老农走进公所讨水喝)(11)

不久之后,国民革命军在广州举行誓师大会,针对北洋军阀的北伐战争正式开始。

彭友胜跟随部队也参与到了北伐战争中,他如今已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战士,在枪林弹雨中丝毫不惧危险,和战友们一同冲锋陷阵,先后参加了针对吴佩孚和孙传芳、张作霖的战斗。

在参军入伍这些年的时间里,他亲眼目睹了军阀割据混战下老百姓的流离失所,他信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他认为孙中山先生是在为像他这样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民百姓做主。

因此在针对军阀的战斗中格外卖力,赢得了多次战斗的胜利,被队伍提拔为副连长。

随着北洋军阀部队的节节败退,彭友胜心中十分激动,他认为在不远的将来,战争就可以结束,所有中国的人民百姓都将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

但现实却十分残酷,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大肆捕杀中国共产党人,国民党左派的汪精卫也背叛了革命,响应蒋介石国民政府的“剿共”号召。

彭友胜没想到前途一片光明的北伐局势就这样风云突变,他不懂上层领导者的思维,他只知道即将结束的战争又将在大范围内掀起,国内的和平安稳时光又变得遥遥无期。

在孙中山先生离开之后,国民革命军已经大不如前,完全变了样子,彭友胜发现这样的部队和自己心中所想根本不一样,他有心投靠毛泽东,但是当时通信条件比较差,他根本不知道毛泽东身在何处。

于是他索性离开队伍回到家乡,过上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活。

山村里几乎与世隔绝,通信条件更为落后,因此彭友胜在此之后一直没有得到过有关毛泽东的消息。

湖南一老农走进公所讨水喝(湖南一老农走进公所讨水喝)(12)

新中国成立之后,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随着土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所有的贫农都有了自己的土地,彭友胜一家人的情况也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全国人民都在欢呼着共产党和毛主席伟大,只是他并不知道人们口中的毛主席就是他当年一手带起来的兵。

这天,湖南省三樟乡正在举行集会,这是当地比较隆重的一次赶集活动,一些住在深山小村庄的人民也在天不亮的时候就从家里出发,来到镇上赶集。彭友胜就是其中的一个。

为了照顾这些乡下来的人民,三樟人民公社还专门在办事处为人们准备了饮用水。赶路比较累,百姓们就可以在这里暂时歇歇。

彭友胜中午的时候舍不得花钱吃饭,于是就打算这里在公社讨几口水喝,一走进公社办事处,毛主席的画像就映入眼帘,彭友胜见到之后顿时愣在了那里。

他的大脑一片空白,只剩下了眼前的这张照片,还有身边人们“伟大领袖毛泽东”的谈话声。

工作人员对于彭友胜的举动并不感到奇怪,很多感念毛主席的恩德。穷苦百姓第一次见到他的画像之后,也是像彭友胜这样瞻仰许久。

于是工作人员将水放到了一旁,招待其他的百姓,这时候彭友胜脱口而出:“这个人我认识,他以前当过我的兵。”

湖南一老农走进公所讨水喝(湖南一老农走进公所讨水喝)(13)

旁边的工作人员和正在谈话的人们大吃一惊,开始仔细端详面前这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彭友胜看着大家一脸疑惑的表情,于是就和人们仔细地讲述了他和毛主席之间的传奇故事,最后表示自己并不知道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就是曾经他手底下的那个士兵。

回到家里之后,彭友胜激动地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妻子,他很想现在就去往北京看望毛主席,但是又担心毛主席日理万机,自己会影响到主席的工作。

思来想去,彭友胜最终决定给毛主席写一封信件,表达自己对毛主席的思念,同时希望毛主席为自己找一份简单的工作养家糊口,和信件一同寄去北京的是彭友胜家中刚刚打下的一些粮食。

湖南一老农走进公所讨水喝(湖南一老农走进公所讨水喝)(14)

信件寄出之后,彭友胜每天都满怀期盼地在村口等待送信的邮递员,但是一连二十多天的时间他都没有等到毛主席的回信,他渐渐失望了,以为毛主席忙于国家大事,根本没有时间回信给他。

又过了一段时间,邮递员终于出现在了彭友胜的家门口,彭友胜谢过了邮递员,当着妻子的面,小心翼翼地拆开了信封,出现在眼前的是毛主席当年熟悉的笔迹。

友胜先生:

三月十四日来信收到,甚为高兴。你的信写得太客气了,不要这样客气,你被划为贫农成分,如果是由群众大家同意了的,那是很好的。工作的问题,如果你在乡下还勉强过得去,以待在乡下为好,或者暂时在乡下待住一时期也好,因为出外面怕难于找得适宜的工作位置。如果确实十分困难,则可持此信到长沙找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程星龄先生,向他请示有无可以助你之处。不一定能有结果,因程先生或其他同志都和你不相熟,不知道你的历史和近来的情况,连我也是如此,不便向他们提出确定的意见。如果你自己愿意走动一下,可去试一试。去时,可将你在辛亥革命时在湖南军队中工作过并和我同事(你当副目,我当列兵)一点向他作报告,再则将你的历史向他讲清楚。

此复,顺致敬意

毛泽东

三月三十一日

湖南一老农走进公所讨水喝(湖南一老农走进公所讨水喝)(15)

彭友胜怀着激动的心情把毛主席的回信读了一遍又一遍,看到了毛主席对自己这位老班长的关心,彭友胜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热泪。

他把这封信小心翼翼地藏好,最后决定向毛主席在信件中提到的程星龄寻求一份简单的工作。

当时彭友胜已经六十七岁的高龄,早已经过了法定退休的年纪,程星龄也没有办法为他安排工作。

最后程星龄考虑到彭友胜是一个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战士,决定每个月给他一笔生活补贴,按照革命老人的补贴按时发放。

湖南一老农走进公所讨水喝(湖南一老农走进公所讨水喝)(16)

虽然没有解决工作的问题,但是每个月的生活补贴也为家里的生活减轻了很多压力,彭友胜对于毛主席十分感激。

他逢人就会讲到自己的这段经历,感慨毛主席成为国家领导人之后,依旧没有忘记自己这些贫苦的战友,有的人听到之后还会和彭友胜开玩笑:“那你当年怎么没有跟着毛主席一起干革命啊?”

每次遇到类似的问题,彭友胜都会做出一脸惋惜的表情:“都怪我当年目光短浅,不然咱现在怎么着也是个开国元勋了……”

彭友胜知道毛主席喝茶的习惯一直没有改变,于是就自己种植了一些上好的茶叶。每年到了收获的季节就精挑细选,把制好的茶叶寄给北京的毛主席,感谢毛主席对自己的照顾。一直到1969他临终之前,从来没有停止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