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震撼灵魂的韩国电影(祈年文潭少年的你)

作者:杨洪涛

近日,青春片《少年的你》上映,短短数日在各大影评网站拔得头筹。所谓青春片是以青少年的成长经历为主要叙事动力,以青春化的语态和视角编织故事、塑造人物,以青少年为主要目标观众的电影类型。近年来青春片的类型化创作日臻成熟,像是《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同桌的你》《闪光少女》《匆匆那年》等,都在主题提炼和话题延展方面做足文章,在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当中掀起一阵热潮。

有哪些震撼灵魂的韩国电影(祈年文潭少年的你)(1)

与青春有关的主题,总是和成长困惑、自我突围、性别焦虑、叛逆思维联系在一起。这些主题在亲情的牵挂、爱情的萌芽和友情的羁绊之下有着广阔且丰富的演绎空间。在现实生活中并未掌握话语权的青少年,在青春片里总是急切的想要完成自我身份的建构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创作青春片的难度在于在政策的规约下,完成既有可信度又有说服力的故事讲述,让观众尤其是青少年族群产生深度的身份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而创作青春片最为忌讳的就是机械说教和强行拔高,沦为故作深沉的传声筒或者视而不见的和事佬。《少年的你》直面校园霸凌,不遮蔽现实、不回避矛盾,把故事背景放到高三年级的复读班,加上单亲家庭、问题少年等命题,让影片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警示价值。长久以来,社会监管的疏漏、学校教育的忽略和家庭教育的缺位,让校园霸凌成为烙烫在青少年成长道路上不可承受之痛。影片中的陈念饱受欺侮,暴力与冷暴力、孤立与排挤、谩骂与殴打,让这个柔弱的女孩几近崩溃,最终以极端的方式挥别过往。影片以现实主义的笔触冷峻且决绝的给出一记警钟,精准击中观众的痛点。影片把校园霸凌放到高三年级,试图进一步放大应试教育与人格塑形、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矛盾冲突。而引入的单亲家庭、问题少年等命题让这冲突来的愈发猛烈。总之,从青春片的主题挖掘来看,无论是残酷青春抑或校园喜剧,虽然故事基调和讲述视角不同,都在试图解锁青少年群体的心路历程,都在试图为未知的青春寻找正确的打开方式。

走进青少年的内心世界,塑造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人物形象,青春片才能够成功。在长大成人的道路,青少年时刻面临着荷尔蒙的超常释放。身体的快速成熟打乱了心理发育的节奏。对于尚未完成心理建设的青少年来说,敏感、叛逆、激进、冲动、感性、脆弱、好奇几乎成为每个人走过青葱岁月时的关键词。而这些关键词又成为青春片里角色的符号标志。瘦小羸弱的陈念,因之前就读的中学教学质量差而转入复读学校的高三班。在这个视高考为唯一归途的梦工厂,“友谊的小船”似乎从未启航,同学之间淡漠又疏离,分数是彼此博弈甚至抵牾的唯一尺码。身为应届生且成绩优异的陈念,显然成为某些心理失衡的复读生羡慕且嫉妒的假想敌,校园暴力由此诞生。在陈念的生活里,没有优渥的家庭和舒适的闺房,有的只是不务正业的母亲和堆满三无产品的逼仄的旧屋。对于陈念来说,熬过高三、实现突围是支撑着她用力学习的终极信念。对于周遭的一切,她以忍耐和逃离应对,所以她经常戴着耳机,试图用声音来隔离这个她并不喜欢的小世界。桀骜不驯的小北,因母亲的抛弃而过早的踏入社会,孤独且压抑的活在城市的角落里。他重情分、有骨气,虽混迹于街头却有着内心的价值坚守。他是一个眼里有光、心里有爱的少年。正如影片中所言:“我们生活的阴沟里,但有人依然仰望星空”。然而,生活的伤痛总是给他带来孤立无援的幻灭感。家庭教育的缺失让他笃信丛林法则,总是以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一个是优质学生,一个是街头顽童,偶合的命运与偶然的相遇,以及对于情感和温暖的真挚渴望,让两颗孤独又脆弱的心灵找到了缱绻的港湾,爱的初体验也在懵懂中孕育。于是,“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他们用专属于少年的意气和行动去掩盖罪责,试图以此来挣脱命运的不公。施暴者魏莱是一个心智早熟却误入歧途的伪装者。她以聪慧乖巧的形象示人,却有着阴暗恶毒的另一面。警察的询问,牵出了一个教育理念畸形、价值观扭曲的家庭。魏莱的母亲以自负且充满优越感的语态面对警察的质询。对于坠楼学生的离世,她丝毫没有一丝同情,反倒以冠冕堂皇的理由袒护自己的女儿。可以说,魏莱的死于非命是她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酿就的苦果。此外,办案民警、置身校园暴力的学生等等角色,亦有可圈可点之处。

巧妙的细节,生动的镜头语言,包含深意的角色名字,现代寓言式的台词设计,都是这部电影在艺术水准上超越庸常的制胜之道。如在看守所里叠映在玻璃幕墙上的陈念与小北的面庞;二人相视无言、持久呜咽时的极近特写;在两辆警车上跨越空间的对话等等都显示了创作者娴熟的镜头掌控力。此外,影片还把许多隐喻埋伏在剧情当中。如陈念与小北剃掉长发变成同款发型,是他们为青春献祭的仪式,也是他们宣告长大成人的心理涅槃。又如在陈念出走时,镜头指向暴雨击打下蜷缩在街角的花朵,仿佛告诉观众:陈念虽然弱小无助却依然执着倔强的守候着明天。再如影片末尾那堆叠如山的试卷,仿佛批阅的不是高考命题而是一场漫长的人生问答。《少年的你》主题凝练、笔触凌厉、角色走心,针对校园霸凌提出质询又尝试寻找答案,给予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以真诚的提示和由衷的关切,正如影片中所言:“路上一直有阴影,但是抬头总能看见阳光”,挥去校园霸凌的阴霾,青春终将迎来晴朗的天空。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