貉为什么和小浣熊长得像(快来看傻傻分不清的貉)
动物界让人傻傻分不清楚的对象数不胜数,来来来,看看下边这三位你认识吗?
图片来源:bing
答案揭晓,从左到右依次为:小熊猫、浣熊、貉。
作为一组容易让人混淆的动物,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它们之间的区别,帮助你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对它们再也不脸盲!
貉、浣熊、小熊猫虽然同属哺乳纲食肉目这个大家庭,但在”科”这一级分类上就开始分道扬镳了。
先说颇具神秘色彩的貉,因为成语 “一丘之貉”,貉声名远扬,但真的现身估计没几个人认识。貉的英文名是raccoon dog,直译“浣熊狗”。不过它既不是浣熊也不是狗,而是亚洲东部特有的一种古老的犬科貉属动物。
再说浣熊,虽然名字里有个熊字,但不是熊科动物,而是属于浣熊科浣熊属。浣熊在我国知名度很高,但其实它的老家在遥远的北美洲和中美洲,也常被称作“北美浣熊”。
小熊猫也很有故事,光听名字可能会误以为它是大熊猫的幼崽,不过就像小鳄龟和大鳄龟、小灵猫与大灵猫一样,它们是三组不同的物种。比起名字听起来沾亲带故的大熊猫,其实它和浣熊的亲缘关系更近一点,曾经被归为浣熊科,后来独立出来成为小熊猫科。小熊猫也是亚洲东部特有的动物,分布在印度、缅甸、尼泊尔、我国西南地区等地。
从外形来看,最好认的是小熊猫。它的毛色呈棕红色或者红褐色,四肢和腹部是黑色。脸比较圆,有点像猫那样珠圆玉润,鼻子周围、脸颊、眼睛上方有白色部分,并且彼此之间不连贯,胡须和耳朵外缘的毛是白色。
小熊猫 上海自然博物馆馆藏
再来看看浣熊和貉。虽然它俩毛色都是灰棕色,比较接近,但是貉的毛比较长比较蓬松,身材矮胖,腿又短又黑;而浣熊的毛相对较少较短,腿更长更细,看起来更苗条。
矮壮的貉 图片来源:bing
相对苗条的浣熊 图片来源:pexels
再看脸,浣熊和貉的脸都有点尖嘴猴腮,吻部较小熊猫突出。尤其浣熊一副大大的黑色“眼罩”非常明显,这样天生浓艳的欧美烟熏妆赋予它当“蒙面大盗”的潜质,“眼罩”周围毛色发白,眉心还有一道灰黑色纵纹,整张脸看上去层次分明,辨识度高。貉脸型和浣熊接近,不过脸的中间部分更宽一点,眼睛周围到下颌的深色部分比浣熊面积稍小,颜色稍浅,眉间也没有纵纹。此外,貉的颊部覆有蓬松的长毛,好像戴了一个大围脖,而浣熊没有。
浣熊 图片来源:pexels
貉 片来源:bing
尾巴也是区分它们的一个重要线索。小熊猫的尾巴很长很蓬松,而且有数道环,深浅相间,尾端颜色较深。浣熊的尾巴也有一些环,不过是黑白相间的。貉尾巴比较蓬松,相对较短,没有环或其他斑纹。
别看貉其貌不扬,可是个觅食实力派。爬树和游泳都会的貉既能上树掏鸟窝,也能下河捉鱼虾。除了吃肉,果实、根茎、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也是貉食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比不高但也不可或缺,可以说貉是犬科中最偏杂食性的一种。据说是因为貉的肠道比其他犬科动物更长,肠道长度约为体长的7.5倍,可以对植物中的纤维素进行更好的吸收消化,食草动物的肠道普遍要比食肉动物长一些也是这个道理。
上海小区里的几只小貉
到了食物较少的冬季,貉会选择“闭关休养”,开启“躺平”模式。它会提前在秋天把自己养得“黑黑胖胖的”,囤积脂肪,然后冬天躲在巢穴里睡觉,进入放“寒假”的半冬眠状态,尽可能减少活动,控制体力消耗。这种半冬眠行为在犬科动物里非常独特。
和貉一样,浣熊也是不挑食的杂食动物,鸟类、鱼虾、昆虫、植物茎叶果实等,有啥吃啥,来者不拒。如“浣”字所示,浣熊喜欢把食物放在水里,洗一下再吃。这是为何呢?其实作为夜行性动物,浣熊的视力一般,而前爪皮肤上的触觉神经能让它们对食物的大致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而且水可以软化前爪表面的角质层,使前爪更加灵敏,还能顺便除去食物表面的泥土等杂质。常在河边走,你担心浣熊不小心掉水里?没事,它和貉一样会游泳。
浣熊灵敏的前爪 图片来源:bing
作为适应力很强的动物,貉和浣熊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城市里。不过貉相对胆小温驯,顶多翻翻人类社区的垃圾桶“小打小闹”,而浣熊性格活泼生猛能折腾,甚至会“不讲武德”地私闯民宅找食物。
相比貉和浣熊在城市里频频“抛头露面”,小熊猫就低调多了,“养在深林人未识”。我国的小熊猫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山林里,尤其是喜马拉雅—横断山脉一带,四川、云南、西藏三省数量较为集中。小熊猫不仅生存范围窄,相比貉和浣熊,口味也挑剔得多。虽然和大熊猫的演化分歧要追溯到4750万年前,但它们在饮食方面相当“志同道合”,主食都是竹叶和竹笋。研究表明,不同地区的小熊猫喜欢的竹子种类也有差异。
吃竹子的小熊猫 图片来源:bing
不过小熊猫偶尔也会开开荤,毕竟祖上也是吃肉的,如果有什么昆虫小鸟送上门,它也不会拒绝。有趣的是,它还喜欢吃甜食,看下图的小熊猫,对甜甜的苹果多么爱不释手呀。
小熊猫吃苹果 图片来源:bing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现在小熊猫的珍稀程度比大熊猫还要高,目前大熊猫的等级已被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降为“易危”,而早在2015年,小熊猫就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入了濒危物种。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被定为“国际小熊猫日”,快翻翻日历,看今年的“国际小熊猫日”是9月几号吧~
看了这篇文章,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分不清貉、浣熊、小熊猫了!
不过提醒大家,不管什么情况下看到它们,千万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它们可能携带一些可怕的细菌病毒,比如狂犬病病毒、犬瘟热病毒等。距离产生美,不打扰既是对它们的温柔,也是对自己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张泽钧,李有绪,韦伟,周宏,洪明生.野生小熊猫营养生态学研究:现状与前瞻[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2]《中国科学报》.科学家揭示大、小熊猫趋同演化遗传学机制[J].科学家,2017
[3]张栓玲. 食肉目动物鲜味受体基因(Taslrl)的分子进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
[4]高文玉.貉的生物学特性及生产应用[J.畜牧与兽医,2005,(02):30-31
科学审核:葛致远,自博展教中心生物学博士
编辑:大高
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场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
来源:上海自然博物馆
编辑:Childe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