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谋篇布局方法(浅谈诗词的谋篇布局)

今天和大家是交流,跟讲课的本质形式还有一定区别,我就是把我的一些心得体会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个东西呀,还是那句话,我的只是我的,大家看完之后这个东西还是我的,只是给大家做一个参考,至于说大家能够从中得到多少,能不能用为自己的那是大家自己的事情。有很多人有自己的想法,你可以不用听我的,我讲的这个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可能只适用于部分人,咱们只说七绝的这个布局。

在格律诗当中,律绝这两个部分是两大块内容,再细分的话,七和五,其中以五律相对而言最简,而七绝次之,再往下排是七律和五绝,五绝最难写,七律倒数第二难写。咱们今天就只说渔阳第一法,布局的问题。别的咱们不说,如果展开讲的话太过于复杂。只说七绝,七绝也就四句话,它跟七言律诗字里面有相似的地方,就是起承转合这个大的套路。

古诗谋篇布局方法(浅谈诗词的谋篇布局)(1)

咱们说起承转合,就先分别把这四个简单解释一下,什么是起承转合,起就是开篇,开篇这个文字定下了你整个文字的基调,他并不是说你的中心思想而是基调,也叫破题,他首先将整个题目打开,第一件事情先说你要从什么地方入手,换句话说,我看一个东西,比如说我看一个茶壶,那么我从什么地方开始看,我第一眼看到的是整个茶壶,还是第一眼看到的是这个茶壶上面的文字,亦或是我第一眼看到的是这个茶壶所处的环境,也可以是我第一眼看到的是拿着茶壶的人,那么是从哪里入手开始,这个地方起的时候要慎重一点,为什么要慎重的呢?起句的这一句要和自己的中心思想相互挂钩,你要给自己留下一个相对广泛的空间来拓展你后面的三句,否则的话,一旦一开始把自己的思路限的比较窄,那么后三句就不好展开了。

再说承,承托的这一句,要顺延起的这一句,比如说我看到的茶壶,那么接下来承托的话,我可能聚焦到茶壶的某一个部位,一开始我看到的是这个茶壶的环境,那么第二句的时候,我可能聚焦的是这个茶壶,他所在周边比较小一点的,比如这个桌子,起和承之间是有一个延续性,他类似于咱们楹联中流水对的这个意境顺承,尽量不要分的太开,也有可以分得开的,也可以有对比的,这些咱们等一下再说。

古诗谋篇布局方法(浅谈诗词的谋篇布局)(2)

第三个,咱们说转,承是承上启下,他除了承接起句所留下的角度和格局以外,那么他还要起下面这一句,转的时候是全文发力的地方,通过起承铺陈,将你所要说的中心思想叙事到一定程度,他所有的这些是为你中心思想而服务的,是一个铺陈,那么在转的这个地方通常而言是发力的地方,有的第四句同时转接的,那么这个是后面的布局方法,咱们今天不讲,咱们今天只讲渔阳第一法,前面两句铺陈以后,在第三句转接发力,什么是转?转的意思,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转变方向,那么渔阳第一法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布局,他用否定做专题,也就是说,你前面的铺陈是为了第三句将你前面所说的这些事情否定掉,而通过否定这些内容来引出我的中心思想,换句话说,你前面的铺设,有可能就是反衬你的中心思想而存在的,主要有很多种转,有转三十度的、有转九十度的、有转一百八十度的,那么否定的这个思想就是一百八十度转弯,以这种强烈的对比来突出我的中心思想。

最后是合,那么在否定之后,合的这一句相当的关键,在做合的时候是要将你整个诗的意思浑然而完整,如果没有合这一句就变成了你只发而不收,合的这一句,不仅仅要把你的思维方式收回来,还要有所升华,通常前两句写景,而后两句寄情,而这两句寄情之中最后一句是升华的。这个是最最常见的七绝布局方式。

古诗谋篇布局方法(浅谈诗词的谋篇布局)(3)

而咱们说渔阳第一法里面起承转合,他是这样定的,前两句铺陈和起兴,第三句否定,这里跟大家说的就是什么是铺陈和起兴,铺陈和起兴的意思是一开始我说的这个事情涵盖了中心思想,但是呢,他并不是直指中心思想,而是用一些意向来指代中心思想所要说的内容,尤其是起兴手法,是诗经里面常用的手法。王渔阳将这个这个方法,放到渔阳十二法中的第一个,他是因为这是最古早的一种方法,用来做前面的铺陈。打个比方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那么,蒹葭白露这些东西本身,他并不代表着相思啊,爱情啊,但是呢诗人用在这里是因为他沾染了这方面的特性,而这些意象,它本身作为自然存在,他自己本身是没有相关意义的,是我们后来的诗人,我们就说前面的古人啊,他们不断的赋予这些东西,不断的赋予这些自然意象,意义将自己的情感寄托的这些自然印象上而至于到今天为止,这些自然意象有了他自己的诗词中独特的含义,用这种含义来取代我们要说的中心思想是一种隐晦的表达,也是一种高超的手法,这种手法就叫做起兴。

古往今来写七绝写的最好的那七绝圣手王昌龄,大家公认的。也许有些人会觉得说有别人写的比他的更好,那咱们这里面不在这里做评价,咱们就以他的诗为例,相对而言要正规一些。他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就是起兴的手法,写边塞风,他的中心思想有好多层含义,那么其中最显眼最直白的一层就是讴歌边关将士报国的这个情怀,他后面还隐含着希望、展望悼古咏怀等等内容,但是我们在这里不把他的中心立意展开讲,我们单单说谋篇布局。

古诗谋篇布局方法(浅谈诗词的谋篇布局)(4)

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明月和关就是他起兴的指代,从明月和关城这两个事物之中,你第一印象就会想到这是边塞的景象,这就将让你身临其境,把你带入其中,这是秦汉两个标志的互文,《升庵诗话》中的横空盘硬语,对这句起语评价非常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在这里站到一个历史的角度上去评价这个事情,而不是说站在这个自己的角度上去评价这个,是他的站位就比绝大多数人的站位要高的多,他从“秦时明月汉时关”开始起句,那么往下承接的是什么?第一告诉你,这是边塞的场景,这是历史上古往今来都在这里作战。

那么第二句“万里长征人未还”,古往今来,都在都在这里作战而回去的人基本上没有,所以大家可以从这里很清晰的看到前二句铺陈起兴的手法。并且起和承之间层次非常的清晰,这就是正正经经的谋篇布局,而后面他这里用的是“但使龙城飞将在”这里是一个假设,而“不教胡马度阴山”是结果,这个假设和结果的转合和咱们所说渔阳第一法以否定作转有区别,他不是一个谋篇布局的方法,之所以用这首七绝是因为只要讲七绝,永远都绕不开王昌龄的这一首,所以大家要明白,谋篇布局大同小异,而咱们之所以采用第一法,是希望通过不断的训练,让大家对这个东西有一个深刻的了解,也许以学过渔阳十二法、云雾山人十法,你真正用到自己的作品之中你常用的可能只有三五种,但是无关紧要,只要你尝试着去写,就会加深自己的理解,那么,一个一个的使用下去,总会有适用于你的那种方法。

古诗谋篇布局方法(浅谈诗词的谋篇布局)(5)

那这里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但使”两个字直接告诉了大家,这是一个假设,后面“不叫”是他的结果,这是一个完整的转合,这里面转合跟咱们在小学的时候学的这个造句是一样的,有递进因果、有假设对比,比如说只有才能因为所以这些文字转换成我们的古语,让他更加诗词化,这其实就是转合了,他没有那么难只不过您想让全篇的起承转合一脉相承下来,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去写,而不是东一句西一句四句各自为战,这就是谋篇布局所应该做到的事情,利用布局,将整个中心立意思想说明白,至于他的手法是不是突出这个咱们可以继续深入的研究。

最主要第一件事情,词能达意,所以说,立意很多时候在于一个人的胸怀是否广阔,在于一个人的眼光是否高明,在于一个人思考问题是否深入,在立意这里取决于一个人的人生阅历和知识量的积累,我们没有办法去帮别人做这件事情,只能靠每个人自己,但是在谋篇布局上是可以的,谋篇布局是从古而今有章法套路可循,我们还没有达到脱离前人的文笔去自己创新出新的谋篇布局,让这个诗词,尤其是七绝这种诗,有一个新的格调,因为他只有这么多字,前人基本上都已经写尽了,偶有奇特的文笔,凤毛麟角,甚至还要更少,我们在这上面不追求说能把谋篇布局这个事情给改变的多么吸引我们,而是利用前人给我们留好的套路去把我们自己的思想表达清楚,就可以。

古诗谋篇布局方法(浅谈诗词的谋篇布局)(6)

这是我要跟大家讲的已经存在的思维定式,这是通用的谋篇布局,你到各个诗词平台上去问那些能够把这个诗讲明白的人,他会告诉你的话,跟我说的话大同小异,这个话,你在百度上去查起承转合的意思,它里面写的虽然很笼统,但是你拓展出来,跟我讲的内容没有太大的区别,这是公用版的起承转合。

再说转合,渔阳第一法跟这首很相近,那么这一首之中还运用了其他的方式,它不仅仅只是渔阳第一法,他比渔阳第一法更加的高妙,但是我们拿来套一下就可以看到。“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琵琶起舞就是起兴,那么琵琶,就是在这个胡汉交界的地方,用这种意象来指代在远方尤其是在胡汉交界的地方进行征战的人,后面第二句承接琵琶起舞,换新声换的什么新声?这些新声不管的怎么换最后总是关山旧别情,这是对前面一句的总结,同时也是对下面的一个启下,这就是所谓的承,别看承不像转那么发力,但是他这里是一个张弛有度的驰,也就是说,就像你弯弓搭箭一样,为将弓拉开,在这一瞬间是停顿和瞄准的,别看这一瞬间很短,可是他决定了你后面是不是能射的中。

古诗谋篇布局方法(浅谈诗词的谋篇布局)(7)

那最后“撩乱边愁听不尽”,这其实就是一种否定的表达,这里的否定不是完全否定,他只是讲了一下其中的一部分,它不是一百八十度转弯,他转的可能一百二十度左右的样子,打个比方,可能不是很恰当,“琵琶起舞换新声”,那么他这个新声大部分或者说全部都是关山旧别情都是思乡之情,而这种撩乱边愁是根本听不进的,你再怎么谈我听到的全是这个,按理说这个时候文笔已经写尽,到此为止,后面的结句非常的不好写,这里面涵盖了渔阳十二法中的另外一法,就是以景结尾,以景结尾咱们说到的时候会以这首诗为例,他是最关键的一个例子,就是“高高秋月照长城”,他在前面已经将“撩乱边愁听不尽”的地方,他没有再往下写边愁了也没有再写声了,因为前面已经写尽了新声、总是旧别情,而边愁里面蕴含的边愁听不尽的时候不再写边愁是什么。我告诉你,我看到的是“高高秋月照长城”,这样的话,他里面所有的内容在结尾这一句里变成了无限的留白,也给读者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转合的地方就在听不进和照长城的这个地方,他将边愁不尽之意蕴含在了秋月照长城的内容之中,这才是真正的不尽,既然他不尽就不要再去写,而写一下我眼前所看到的景观,换做任何对于边愁听不尽内容的直描,也比不上这一句许写景物留下想象的空间,来告诉读者有多么的愁,有多么的不尽。

古诗谋篇布局方法(浅谈诗词的谋篇布局)(8)

再看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之三,长信是宫殿的名字,长信宫。这里面,他采用的修辞是一种寂寥的情绪在里面,咱们同样拿这一首的布局来看,“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这里咱们先说,金殿是指高大上的皇宫,团扇,这里在前面两者之间是一个隐性的对比,这里牵扯到班倢伃的典故,班婕妤是汉朝时候的妃子,那么他写的团扇悲歌就是说这个扇子在有人用的时候,夏天的时候拿出来扇凉,而没用的时候就放在匣子里面,以此来影射自己,皇帝喜欢我的时候,就天天过来宠幸我,不喜欢我的时候就跟扇子一样被扔的匣子里面,所以这里才写的“奉帚平明金殿开”以后“且将团扇共徘徊”,这里的且将指的就是说,我现在还在用这个扇子,可是旧款要不用了,因为他写的是长信秋词,到秋天的时候,这个扇子基本上就快用不到了,所以这才是一种很寂寥的情绪,就是即将不被使用了。大家都知道必死比等死更难受,他就是将等死的这种情绪很隐晦很深刻的表达的了。

前面起承这两个布局之间,那即将不被使用的团扇,即将不被宠幸的嫔妃“玉颜不及寒鸦色”,长得再好看,还不如这个秋天的这个乌鸦。为什么?因为咱们古代说,三足乌是形象指的是太阳,而这里昭阳两个字在最后作为合非常的巧妙,昭阳正宫是皇后的地方,母仪天下。也就是昭阳正宫。没有秦始皇的时候,之前各个王的国家的王,秦王、楚王等等,他们的正宫就是昭阳正宫,而后面有了皇帝以后,朝阳这个名词依然保留了下来,所以他在这里使用昭阳日影,不仅仅只是说三足乌的传说对应前面的寒鸦色,同时,他还指代了正宫,甚至说梗概了整个后宫,他前面写的玉颜不及,他也在昭阳日影之中,再往前看,他的团扇的悲歌也在朝阳日之中,这里面写的还是后宫嫔妃不得宠幸而隐含的怨恨。

古诗谋篇布局方法(浅谈诗词的谋篇布局)(9)

再往前看,平明金殿、昭阳就是宫殿,他还是隐含在昭阳日影之中,也就是最后这一句犹带昭阳日影来,他合住了全篇,不仅仅只是一个转矩,表面上看起来这首诗的解释是,秋天来了啊,今天那个早上升朝之前把殿门打开,然后这个时候天气还比较炎热,那么我们还在用扇子来扇凉,接下来长得好看的人,在抬头看着这个乌鸦感觉我可能还不如乌鸦,那乌鸦还带着太阳的这个意向,还有太阳的颜色向我们这边飞来,实际上这里面讲的是作为后宫的嫔妃,就像是班婕妤所写的团扇悲歌一样,那么已经没有办法,长期的接受君王的宠,幸快要失宠了,就像这个秋天,而我这风华正茂的容颜可能还比不上这个乌鸦,他最起码还有一些昭阳正宫和太阳的影子,这才是长信秋词之中,明暗两条线所表述的这个内容以及他的谋篇布局的手法,你看他整篇非常的自然,从金殿开到用扇子扇凉,到后面的由景到议论,这个议论依然是采用意象指代的方式来写。为什么我一直推荐大家去学用典,用典可以用很少的文字表达很多层意思,那我刚才前面给大家已经说完了,这些内容基本上在每一个网站上都能查到相似的东西,不是我一个人说,有些人会对里面有不同看法,那是在于他自己有独得之法跟绝大多数人不一样,咱们求同存异,我说的这个呢,我自己能用,有人说,有些用不了或者说完全你不能用,那不好意思,我这个东西不适合你,你有自己可用的东西。

古诗谋篇布局方法(浅谈诗词的谋篇布局)(10)

接下来我再花一点点时间,跟大家讲的是我自己的独得之法,这个东西跟前面的内容有共通之处,但是呢,我的解释可能让大家更通俗易懂一些,咱们这里不讲用不用典,不讲如何用典,咱们只是通过谋篇布局顺带的讲一下这个东西,如果单独想用典,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我们找时间一个一个细细的去说。我简单说一下,我自己对起承转合的理解,就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句话出自鬼谷子持枢,大家可以查。你写一个事物,就从他的出生开始到他的成长,然后到收获到最后灭亡,这就是起承转合的四个部分。

你可以看前面“奉帚平明金殿开”这是春生,这是打开门,就是这件事情开始的一瞬间,那么“团扇共徘徊”,是他的成长,是打开门以后需要做的其中一件事情,我们不是把夏长每一个部分全部都描述到,只选择对我中心立意有用的那一部分拿过来,作为夏长。而秋收是整个核心的内容所在,为什么说今天说几篇文字的时候,我重点看第三句,每一个人看棋局都会看第三句,因为收获的什么果实就代表了你想用什么样的中心思想,如果说你的中心思想和秋收,也就是转这一句,有分别的话,那么,我说你放的位置不好或者说你所采用的手法非常的特殊,极有可能表达不出来你所想要说的话。最后是冬藏,就是整件事情的结局是什么,所有的事情一定要有一个结局,这个结局要合理,但是要意料之外,这就是为什么说要藏,因为诗词之道多在敛藏,你一定要学会话只说半句,而不点的完全明白,让剩下的一半句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这是诗的精髓所在,胜在不直说等可想而知,这才是诗,如果做不到这一步,那么你还没有完全明白诗是怎么写出来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