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养生法教学(呼教养生36计1遵循天意)
从今天开始,我带领大家学习《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方法,会以连载的方式发在头条的文章中,大家可以点赞关注我的今日头条号,以后每天会推送一则《黄帝内经》养生法则,大家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参与讨论哦!
大家都知道,《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是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它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黄帝内经》中一直贯穿着一条“天人合一”的养生理论,比如在《灵枢.刺节真邪》中提到“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灵枢.岁露》 中说“人与天地相参也”。类似的理论还有很多,那么这到底说的什么意思呢?
“天人相应”其实就是主张人体应该跟天地、大自然、四季变化等因素结合起来,因为人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人之所以有气息,有生命活力,就是因为凭借着天空中的清气和地上的五谷之气而生存,顺应四时阴阳寒暑,有规律地繁衍生息和生活。只有在大自然的庇护之下,我们才能健康生存。
当然,在一定条件下有些自然因素也是导致人体致病的重要的因素。我们一定有过这样的感受:阴天气压低时,就会觉得闷得慌;天气闷热时,头脑发昏,体弱的人还会中暑;有关节炎的人,到了阴天下雨关节就会阵阵发麻发痛等等。这些现象都说明人体无时无刻不受大自然的影响和支配,甚至有些自然因素是导致疾病的直接原因。有风湿病的患者,会在天气变化时出现症状加重的情况;甚至有些患者的感觉比气象台的天气预报还要准确。这都说明了人体与自然息息相关的特性。
春暖花开时,人体蛰伏了一个冬季的阳气,终于随着外界的温煦开始向外生发了。这时候血液趋向于体表,皮肤的血液循环也跟着加快起来,人的毛孔都张开了。很多人春天时身上会有很多皮屑产生,原因就在于此。在这生发的季节里,人体要有足够的肝血保持自己的精力,所以一定要注意补肝。到了秋天,随着外界气温的降低,人体的阳气渐渐衰弱,想要保护阳气不受损伤,阳气就要内敛,气血趋向于里。人体表现为多尿少汗。这个季节就要做好除燥工作,多喝水,让机体在保证人体阳气不过分向外耗散的同时,又可保证人体水液代谢排出的正常。
那么怎么做才能达到“天人合一”呢?
作为自然界的产物,人的生命现象就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所以,一个人想要保持健康的状态,就要和自然界的变化保持一致,这样生命才能得以维持,健康才能确保。比如生我们经常听到的“冬吃萝卜夏吃姜”、 “春季养肝必吃韭菜”、“春捂秋冻”、“早餐吃得像国王,午餐吃得像王子,晚餐吃得像乞丐”等等,这些其实都蕴含着的一定的养生之道:就是人体保健一定要跟外界环境相结合的道理!《素问.金匮真言论》中提到过“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和于阴阳,调于四时”的观点,就是说人体五脏要与四时气候相联系,比如春季容易伤肝,这时人就应该多注意补肝;夏季容易伤心,形成心病,这个季节要注意培养心气,保持清净;秋季容易伤肺,产生肺病,这时就得多食清肺的食物,比如梨子、枇杷等;冬季容易伤肾,要多注意肾部的保养等,这些在后文中会做详尽讲述。
以上就是《黄帝内经》中蕴含的第一个养生法则,除此之外呢,《黄帝内经》特别重视日常生活的养生,强调节制有度,只有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房事有度、寤寐适时、情志调畅,才能寿尽百岁。这些原则就是在天人相应的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后续我还会将这些都详细的给大家讲到,希望大家可以跟着我一起学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