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姓氏分布图(这些古老的姓氏)
这里,
有源于南阳的古老姓氏,
快来找找,
有没有自己的姓氏呢!
01 白 白姓望出南阳。来源有四:1、据《姓氏白源》及《《元命苞》所载,远古时期,我国北部姜姓部落首领炎帝有一个大臣叫白阜,精通水脉,为疏通水道作出了贡献。他的子孙便以“白”为姓,称白氏。2、出自姬姓。据《元和姓纂》、《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周太王五世孙虞仲的后人百里奚,出生于宛。后到秦国为左相。百里奚的儿子百里孟明视生二子,一曰西乞术,一曰白乙丙(名丙,字白乙)。白乙丙官拜秦国大夫,其后人以字为氏,这就是秦国的白氏。3唐白居易自序家状,曰出于楚太子建之子白公胜4、他族改姓。据《台北县氏族略》:唐时,有白元光本为突厥人,后封为南阳郡王,其后裔为白氏。
02 岑岑出自姬姓。周文王异母弟姬耀之子渠,武王封于梁国北岑亭,子孙因以为氏,即岑氏。岑氏世居南阳棘阳(棘阳,汉县,在今新野县境)东汉至隋唐,岑氏名人辈出,为南阳望族。特别是唐代,曾三世为相,声震朝野,显赫一时。岑氏望出南阳,南北朝时其族人因避乱寓居江陵(在今湖北省),故其后多有生于江陵。
03 崔 崔姓的历史已有三千多年。崔姓的祖先追至商末周初的南阳人姜尚,也就是民间传中的姜子牙。周朝建立后,由于传说中姜尚功勋卓著,被分封至齐国,成为齐国的开国君主。齐国是西周初年周武王分封的重要诸侯国之一,都城城在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姜尚的儿子丁公伋,是齐国的第二代国君,他的嫡子叫季子,本来应该继承王位,但他却将王位让给了弟弟叔乙(即乙公得),而自己则住到食采地崔邑(今山东省章丘县西北),后来就以邑为氏,崔姓于此诞生。因姜尚的先祖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市西),所以也叫吕尚。追根溯源可知,崔姓出自姜姓,得于今山东省章丘县,源于今河南省南阳市。
04邓源于子姓,出自曼姓。商武丁封其季父于邓,为邓侯,赐姓曼,建立邓国(今河南南阳邓州市、新野县一带)。《元和姓纂》:“邓,曼姓,殷时侯国也。春秋时邓侯吾离朝鲁,后为楚文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故邓姓尊曼季为鼻祖。由于楚、邓系甥舅之邦,楚灭邓后邓氏子孙依然安居故土,成为楚人,有的还在楚国做官,如被称为“楚之良”的邓廖即是。
05董 董相传颛顼的己姓后裔中有一个叫叔安的被封于飂,所以叫飂叔安,又叫蓼叔安,蓼位于今天河南省唐河县南部的湖阳镇一带(见廖姓)。叔安有个儿子叫董父,熟知龙的习性,被帝舜任命为豢龙氏,专司养龙,由于董父尽职尽责,帝舜将董父封于川,川位于今天的河南省临颖县境内。《太平寰宇记·许州》中记载:“旧许州临颖县有豢龙城,相传即董父封邑”董父的后裔以董为姓,这是董姓的主根,得于临颖,源于唐河。
06杜姓源头主要有三支,其中两支出自河南。第—支出自酒神杜康,第二支出自祁姓,第三支出自少数民族。南阳是杜姓三大郡望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已有杜姓人在鲁、晋等国为官。秦代时,鲁国杜泄的曾孙杜赫为大将军,受采邑于南阳衍邑(今河南南阳西南),时人称为杜衍。其孙杜札曾任南阳太守。这支杜氏在南阳发展很快,使南阳成为杜姓的郡望之一。
07樊姓的起源主要有二:一是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王的后人仲山甫,也有书上称他为仲山父。仲山甫是辅佐周宣王中兴的大臣,深受周王的器重。当时宣王的大臣尹吉甫曾作诗《烝民》来赞颂仲山甫的功绩这首诗收录在《诗经》中。周宣王赐他封地于樊,所以他又被称为樊仲、樊穆仲。樊,也叫阳樊,在今河南省济源市西南,是樊姓的祖根所在。仲山甫的后裔遂以以封地作为自己姓氏。周朝后期由于樊国为晋所灭,仲山甫的后裔子孙流落各地。自战国至西汉,樊姓有支迁居到南阳唐河县湖阳一带,迅速繁衍成为南阳地区大姓。西汉末年,湖阳樊姓到樊重这一代成为当地有名的豪族。樊重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外祖父。东汉建立后,刘秀先后封樊宏、樊丹、樊寻、樊忠、樊茂五人为侯,并追封樊重为寿张敬侯。樊宏的长子樊鯈精通儒学,授徒三千,时人称为樊侯学。到汉明帝永平年间,湖阳樊姓与外戚郭、阴、马姓掌握了东汉朝政政大权,并称为“四大姓”西晋永嘉年间湖阳樊姓宗族为避战乱南迁于淮南一带。湖阳樊姓樊宏的后人樊僧远,则举家迁于今江西庐江定居,为庐江樊姓的始迁祖。到隋唐的时候,湖阳樊姓樊宏的后人樊咏迁居到河中府河东县(今山西永济)。另有湖阳樊姓后人樊思贤迁居于湖北江陵,为江陵樊姓始迁祖。宋元时期,樊姓子孙为避战乱,很多人由北方迁到浙江、江苏、安徽等地居住。到明清两代樊姓子孙或躲战乱,或旅居异乡,或做官外任而散播到南北各地,成为我国分布比较广泛的姓氏。
08范姓出自祁姓,是帝尧的后裔。公元前593年帝尧裔孙刘累的后裔随会率晋军打败了经常骚扰晋国的赤狄,升任太傅,食邑移封于范(今河南范阳县境)又称范会。范会去世后谥号“武子”,史称范武子。他的子孙从此便在范地定居下来,以居邑为姓氏,形成范姓。范武子家族是晋国主要贵族之一,权势显赫。范武子的儿子范燮(史称范文刊、范文子之子范匄(史称范宣子)均在晋国执政。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后,范姓的一支南迁到南阳顺阳(今淅川县境)很快成为天下范姓最显赫的一支。顺阳范氏兴起于秦汉,显贵于魏晋南北朝,衰落于隋唐期间簪缨不绝,累世相继,成为中原范氏的代表春秋时的南阳人范蠡出仕越国,辅佐勾践励精图治,重振国家,攻灭吴国,率先闻名天下。
09姜南阳为姜姓祖根地之一。姜姓出自炎帝神农氏。因炎帝生于姜水(即今陕西之歧水)故姓姜。其后炎帝子孙以各种原因多改为他姓,至虞夏之际,炎帝裔孙、四岳始祖伯夷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建立吕国,被赐以祖姓姜,接续炎帝香火。西周时的姜尚(姜子牙,今南阳人)因辅佐周武王伐纣有功,被封于齐,建立齐国,传二十九世至齐康公为田氏政权取代,姜尚后代散居各地或姓吕,或姓姜。
10郦姓出自夏朝,源头在内乡。黄帝后裔受封于郦,并立国为郦。其国故城在今内乡县赵店乡郦城村。《姓谱》:“夏禹封黄帝子孙于郦,以为氏。”
11廖姓的来源出自古国名。古蓼国有二,一在今河南固始县东,一在今河南唐河县南。史称之为东蓼、西蓼。古时廖、寥、蓼等字音同字通,因此蓼国即廖国。西蓼是古帝颛顼的后裔叔安所建,为己姓国。据文献记载,早在夏代,帝颛顼的裔孙叔安祖被封于飂(又作蓼、廖)在今河南唐河县南三十五公里的湖阳镇一带,地域包括唐河南部及湖北枣阳北部。至今湖阳镇尚有蓼山、蓼王庙等遗迹。镇北有一条小河仍名蓼阳河。这些地名都与古蓼国有关。蓼国被楚灭掉,遗迹以国名为姓。三国蜀将领廖化即为其后裔。
12吕姓是以古吕国的国名为姓的姓氏。古吕国为炎帝后裔所建。炎帝的后裔伯夷因协助大禹治水有功,封于吕,建吕国。夏、商时期,这支吕人一直在今山西的吕梁山一带活动。商朝末年,吕侯加入了西周反商联盟,因而受到周文王的器重。周宣王时,为安定“南土”,将吕国迁封到今河南南阳市境(今南阳市西15公里董吕村)。公元前688年,吕国之地被楚国侵占,楚文王将吕国遗族东迁到今河南新蔡县西南,复建一小国,作为楚国的附庸,这个吕国被称作“东吕”,以区别于南阳之吕国。东吕后来被宋国灭掉,族人移居到江苏铜山东北,该地汉代名吕县。蔡平侯复建蔡国时,把蔡国从上蔡迁到东吕故地,其地遂名新蔡。西、东二吕相继灭亡之后,遗族均以原国名为氏,形成吕姓,这就是后世吕姓的主要来源 。
13彭姓为当今中国大姓,其源头主要有两支。第一支出自大彭氏国。颛顼的后裔彭铿在尧帝地得到任用,到商代时被封于大彭(今江苏徐州),后世称其为彭祖或老彭。大彭氏国在商朝武丁时期被灭,子民以国为氏,迁至申(今河南南阳),后代散居各地。
14申姓主要来源于古申国,出自姜姓,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申人于西周初年受封为诸侯,早期的居地在今宁夏中卫县至陕西米脂县一带,史称西申。周宣王时,申伯为王舅父,入朝为相,权势显赫。当时,宣王为加强对南土的控制,改封申伯于南阳盆地(今河南南阳),命他统理南方,史称南申。春秋时,楚灭申。申国灭亡后族人以国名为氏,就是申姓。
15唐姓的主要源头有二,分别出自祁姓和姬姓。唐氏有两支,一支为唐叔虞的后裔,周成王灭祁姓唐国后,将唐国故地分封给自己的弟叔虞,称唐叔虞,其后有唐氏,另外,春秋时在今河南唐河县东北部一带有一个唐国,为周代“汉阳诸姬”(即在江汉流域的周同姓小国)之一,周朝初年即已立国,但该国初封者失载。公元前505年,唐国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姓,形成姬姓唐氏的一大支脉,祁姓唐氏为帝尧的后裔,也分为两支。分别得姓于河北唐县和山西翼城。
16宛 宛姓出自南阳,商朝武丁子文封侯于苑地(宛,苑、菀,音同义近,作宛地名通用),其后裔以宛(苑)为氏。
17吴 吴姓是黄帝的后裔。黄帝的二十五世孙古公亶父有三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季历的儿子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泰伯、仲雍为了能让其父吴姓是黄帝的后裔。黄帝的二十五世孙古公亶父有三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季历的儿子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泰伯、仲雍为了能让其父古亶公将王位传给季历,然后再传给姬昌,“三让王位”,最后远迁至无锡梅里建立一个新的国家,自号“勾吴”,创始了吴姓,吴太伯被奉为吴姓开姓始祖,也称得姓始祖,其弟弟仲雍为传姓始祖。吴国传位25位君王,历时七百多年后,在吴王夫差的手里灭亡了。吴国灭亡以后,宗室四散逃亡,以吴为氏。后历经战国数百年动荡,吴氏在秦汉时期随着吴芮、吴汉等家族的称王封侯,开始走上复兴之路。吴芮在西汉王朝建立过程中,灭秦有功,被刘邦封为长沙王。东汉时期南阳吴氏,名震天下,大司马大将军吴汉是东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功封广平侯。吴汉家室十余人封侯,荣尊东汉。东汉后期,吴汉长子吴成后裔在豫南、鄂北形成了吴氏望族,史称“南阳吴氏”。次子吴国后裔在鲁南、豫北等地形成吴氏望族,史称“濮阳吴氏”。自吴汉后裔已遍居大江南北,国内海外,其总人口近三千万。近年海内外吴汉后裔纷纷探根朔源,回归吴汉祖地,寻根问祖古亶公将王位传给季历,然后再传给姬昌,“三让王位”,最后远迁至无锡梅里建立一个新的国家,自号“勾吴”,创始了吴姓,吴太伯被奉为吴姓开姓始祖,也称得姓始祖,其弟弟仲雍为传姓始祖。吴国传位25位君王,历时七百多年后,在吴王夫差的手里灭亡了。吴国灭亡以后,宗室四散逃亡,以吴为氏。后历经战国数百年动荡,吴氏在秦汉时期随着吴芮、吴汉等家族的称王封侯,开始走上复兴之路。吴芮在西汉王朝建立过程中,灭秦有功,被刘邦封为长沙王。东汉时期南阳吴氏,名震天下,大司马大将军吴汉是东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功封广平侯。吴汉家室十余人封侯,荣尊东汉。东汉后期,吴汉长子吴成后裔在豫南、鄂北形成了吴氏望族,史称“南阳吴氏”。次子吴国后裔在鲁南、豫北等地形成吴氏望族,史称“濮阳吴氏”。自吴汉后裔已遍居大江南北,国内海外,其总人口近三千万。近年海内外吴汉后裔纷纷探根朔源,回归吴汉祖地,寻根问祖。
18谢 出自炎、黄二帝之后。《世本·姓氏篇》:“谢,任姓,黄帝之后”。黄帝之子有14人得姓,其中任姓建有10个国家,谢为其一。谢在夏商周皆为诸侯国,后为周宣王所灭,在谢旧土营建谢邑,以封申伯。任姓谢国灭亡后,国人以国为氏,即谢氏。申为炎帝之后四岳的封国,姜姓。周宣王封四岳后裔申伯于谢(邑)称申伯国,春秋初为楚所灭,申伯居于谢邑的子孙,以邑为氏,别姜为谢,亦为谢氏。任姓谢国和姜姓所封谢邑故址均在南阳。
据《历代历史年表》:“古谢国,治棘水之阳,属南阳郡”。棘阳,春秋楚之黄棘,汉置县,在今南阳新野县境。申之谢邑,《路史·国名记》引《荆州记》曰:“棘阳东北百里谢城是也,有谢水”。棘阳东北百里的谢城,当在今唐河县。或谓谢城在宛县,然皆不出南阳境,故南阳为谢姓的祖籍地,四海谢氏,敬仰南阳,尊南阳为其始祖发祥地。古谢国和申国灭亡后,谢姓除部分留居原地外,大部分外迁。
19阴 其先出自管仲,管仲七世孙修,自齐适楚,为阴大夫(阴,在今湖北光化县西),其后因以为氏。
秦汉之际,阴氏居南阳新野,世奉管仲之祀。汉宣帝时,阴氏已为著姓,其后裔阴子方,为一方豪富。子方生幼公,幼公生君孟,君孟名睦(或作陆)即光武帝皇后阴丽华之父,早卒。阴丽华为光武帝原配夫人,光武即位,令侍中傅俊迎入京师(洛阳)立为贵人,生明帝刘庄,立为皇后,明帝即位,尊为皇太后,卒谥光烈。光烈皇后前母兄阴识,初从更始,封阴德侯,建武元年(25年),征召京师,更封阴乡侯。次年,拜关都尉,迁侍中。建武十五年(39年)。定封原鹿侯。镇守京城,并辅导东宫。显宗即位,仍拜执金吾,位特进,卒谥贞侯。阴识弟兴,历官黄门侍郎、卫尉、侍中,赐爵关内侯,曾受命为顾大臣,卒谥翼侯。明帝水平元年(59年),封其子庆为鲖阳侯。兴从兄阴嵩为中郎将,监御林军十余年。阴识弟就,初袭父爵宣恩侯,后改封新阳侯。显宗即位,拜为少府,位特进。阴识孙阴纲之女,初为和帝贵人。永元中立为皇后,父纲封吴房侯,位特进。三子轶、辅、敞皆为黄门侍郎。后因巫蛊罪,阴皇后被废.父纲自杀.弟辅下狱死,轶、敞徒日南。安帝永初四年(110年)邓太后诏赦阴氏被徙者均归故里,还其资财五百余万。阴氏在汉世有两位皇后,尚公主一人。封侯者六人,显赫一时,名震朝野,为南阳宦门望族。
20庾 据《元和姓纂》:周代有司庾之官(庾为露天谷仓),其后人以为官为氏,即庾氏。庾氏主要郡望有济阳(治今河南兰考县东北)、颖川(治今河南禹州市)和南阳。南阳庾氏世居新野(今河南新野县),为著姓。《水经注》:“朝水(今刁河)分支,东有樊氏陂(南阳樊氏,光武帝舅家,陂在新野县西南)东西十里,南北五里亦谓之凡亭……樊氏既灭,庾氏取陂,故谚曰:‘陂汪汪,下田良,樊氏失业庾氏昌’。”
南阳庾氏家族,盛于南朝时期。南朝齐时庾氏后裔庾易,是当时著名文学家。其父庾骥,曾官安西将军。子黔娄,仕梁为巴西、梓潼太守,后迁其蜀郡太守、散骑侍郎,官至黄门侍郎,次子于陵,亦以文学著称,南齐时曾任东阳、遂安令,入梁累迁中书黄门侍郎、广陵太守,官至鸿胪卿。少子肩吾,南朝著名宫体诗人,梁简文帝时任度支尚书,后为江州刺史,封武康县侯。肩吾子庾信,著名词赋家,梁元帝时官至右卫将军,爵武康县侯。因出使西魏被扣留长安,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后入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又有庾荜,仕齐为骁骑将军功曹,高帝建元初荆州别驾,后累迁至会稽郡丞。其兄子杲之,官至侍中。庾诜,南朝梁著名学者,特爱林泉,屡召不仕,不治产业,一生著述甚丰,卒谥号贞节处士。其子曼倩,梁元帝时官至咨议参军,潜心研究天文、历法,著有《七曜律历》》天文学专著。其孙季才,继父志从事天文学研究,南梁曾任参军,入北周为太史,入隋为常侍。庾域,梁文帝时曾官怀宁太守,后为蜀郡太守。子子舆,官至巴陵内史。庾氏自是成为南阳名门显族。南朝庾曼倩之孙庾质,隋代曾任陇州司马、太史令。
唐代庾承宣,曾任吏部尚书、天兵军节度使。还有庾光烈、庾光先兄弟,在“安史之乱”中被叛军所俘,拒官不仕,后逃归唐,光烈任大理寺少卿,光先官至吏部侍郎。光烈子庾河与弟倬,在叛军占领长安后,逃避山中,叛平,河曾任兵部郎中。河子敬休,累官至尚书右丞,卒赠吏部尚书。敬休弟简休,官至工部侍郎。以上唐代人物皆出自南阳庾氏之后。
来源:青春南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