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兖州鲁王府 兖州明代鲁藩三百年历史风云

明朝兖州鲁王府 兖州明代鲁藩三百年历史风云(1)

明朝兖州鲁王府 兖州明代鲁藩三百年历史风云(2)

序 言

兖州,古九州之一,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4000年前,夏禹划天下为九州,兖州为其一;2000年前,孔子、孟子、曾子等曾在此讲学;1200年前,“诗仙”李白寓家在此与“诗圣”杜甫巨星双耀,留下千古佳话。650年前,兖州还因一位藩王的封国而闻名天下,他就是大明鲁王朱檀。

鲁藩国从1370年第一代鲁王朱檀受封兖州到1662年末代鲁王朱以海逝世,共传十代十三王,享国长达292年。如果算上到1683年明郑降清、鲁世子朱弘桓回迁大陆的21年,则大明鲁藩存续时间长达313年,贯穿整个明朝包括南明时期,创明朝各藩之最。

大明鲁藩不仅对山东一方社会乃至全国政局产生深远影响,也以人才辈出、诗礼传家而享誉海内,特别是在明末以不屈不挠的抗清斗争永垂史册,为明朝兖州鲁藩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源自皇家,发轫兖州

第一代鲁王朱檀,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个儿子,洪武三年(1370年)二月十七日生,乳名旺舅,出生仅两个月即受封,十五岁(1385年)到兖州之国。他自幼聪明好学,爱读诗书、经史,老师周宣一再向其父朱元璋称赞他“天分过人”。《明史》记载他“好文礼士,善诗歌”。《国朝献徵录》记载:“(王)幼聪敏,好文学,善诗歌,好饵金石药,二十二年发病卒,……命礼部尚书李原名议丧礼,上曰:父子天性,谥法公义,朕不得以私恩废公义,可谥‘荒’”。1389年他去世时年仅十九岁,葬于山东邹城九龙山明鲁王陵。

作为皇亲国戚、一字亲王,鲁王朱檀拥有显赫的身世。

明朝兖州鲁王府 兖州明代鲁藩三百年历史风云(3)

父亲明太祖朱元璋,字国瑞,幼名重八,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明朝开国皇帝,生于元天历元年1328年10月21日,逝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6月24日,享年71岁,葬于南京明孝陵,庙号太祖,谥号“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永乐元年,加“神圣文武”四字于原谥之上。嘉靖十七年,加谥“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母亲郭宁莲,在太祖晚年曾接替李淑妃摄六宫事,深受器重,是太祖感情最深的后妃之一。据《明史》列传第一后妃一记载,宁妃郭氏,名宁莲,濠州人郭山甫之女。山甫善看相,初见朱元璋大惊谓其相贵不可言,对两个儿子郭兴和郭英说跟随他以后必能封侯,于是派他们跟从朱元璋渡江,并将女儿郭宁莲许配给他。后来,果然成就郭家一门俊彦。

妻子汤妃、戈妃。汤妃是指大小汤妃,信国公汤和的两个女儿。鲁王朱檀“尝建一苑城外,与妃出宿”,在王府外建设别墅以供玩乐,违背了明太祖亲自制定的《皇明祖训》。太祖震怒,遂将鲁王召回宫中施以髡刑,赐汤妃死。洪武二十年(1387年)又封汤妃女弟(妹妹)为鲁王妃,二汤妃均无子。戈妃,原为鲁王之妾,鲁王薨后封妃。据鲁王妃圹志记载:“妃戈氏,以良家子入侍亲藩。洪武二十三年封为鲁荒王妃,子一人肇煇。嗣封鲁王……妃以贤淑之行作配亲王,抚育贤子”。她为鲁王朱檀生下独子朱肇煇,母以子贵,地位尊崇,正统五年(1440年)病逝,享年七十二岁。

舅舅郭兴和郭英,兄弟四人,郭兴行二、郭英行四。二人曾在郭子兴帐下任职,后转投朱元璋麾下,成为朱元璋宿卫,南征北战,屡立战功。特别是郭英,身历大小百余战,伤痕遍体,未尝以疾辞,深受朱元璋信任,洪武17年(1384年) 被封为“武定侯”,永乐元年(1403年)卒,追赠营国公,谥威襄。在鲁王朱檀之国前,武定侯郭英受命为他修造皇城和宫殿,兖州由一个三级行政单位的县(瑕丘县、嵫阳县)升格为二级行政单位的兖州府的治所,辖四州二十三县,成为鲁西南一带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重镇。

两位姐姐。据明郭勋所著《毓庆勋懿集八卷》记载,郭宁妃生有鲁王朱檀和两位公主,在鲁王致舅舅一封信里提到了她们。洪武七年,郭宁妃一家随兄长郭英住汴梁,四岁的鲁王朱檀曾写家书问候患病的二舅郭兴,说:“鲁王同母亲及二位姐姐拜上母舅钧座:近日有人自关中来说舅舅病,母亲荒荒的。教孩儿写书,着父皇尚履成御前旨关中看视要信。就将些药钱去,好生的上紧服药,好了时便教去的人来回话。若要将息时早来四舅舅根前将息。有人看关中,恐的无人看,作急来汴梁。洪武七年书”。

二十五位兄弟,即:高皇后马氏所生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明成祖朱棣、周王朱橚;胡光妃所生楚王朱桢;达定妃所生齐王朱榑、潭王朱梓;郭惠妃所生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橞;胡顺妃所生湘王朱柏;韩妃所生辽王朱植;余妃所生庆王朱栴;杨妃所生宁王朱权;周妃所生岷王朱楩、韩王朱松;赵贵妃所生沈王朱模;李贤妃所生唐王朱柽;刘惠妃所生郢王朱栋;葛丽妃所生伊王朱㰘;郜氏所生肃王朱楧;以及,赵王朱杞、安王朱楹、皇子朱楠。

其子朱肇煇,就是后来的第二代鲁王、鲁靖王,后文将详述。

虽然第一代鲁王朱檀英年早逝,结局让人叹息。但幸运的是,经过其子靖王朱肇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兖州鲁王府逐渐走出低谷,向世人展示了其特有的非凡气象。

十代亲王,贤孝传国

亲王,也称国主,是藩国的一国之主。依明制,皇子封亲王,授金册金宝,岁禄万石,府置官属。护卫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隶籍兵部。冕服车旗邸第,下天子一等。在鲁藩国历史上,共产生过十代十三位鲁王。

第一代鲁王是鲁荒王朱檀,后人称“鲁先王”。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比较简略,说法相似。文革期间,在九龙山鲁王陵中没有发现他的圹志,这对研究他的生平是重大缺失,因而关于他的死因和史书中有关他的记载是否属实无法判断。

第二代鲁王是鲁靖王朱肇煇。据鲁靖王圹志记载:“王讳肇煇,鲁荒王之子,母戈氏,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六月十二日生,二十三年(1390年)五月十三日封为世子,永乐元年(1403年)三月初二日袭封鲁王,成化二年(1466年)七月十五日以疾薨,享年七十有九”。鲁靖王素有贤名,一生历经成祖、仁宗、宣宗、英宗、代宗、宪宗六朝,宣德年间曾为长史郑昭等请老,宣宗以王贤许之,盛赞他为“礼贤下士第一人”。他在位期间与中央政府保持了良好的关系,为鲁藩壮大做出了贡献。据明万历二十四年《兖州府志》和明实录记载,永乐十四年明成祖朱棣车驾经过济宁,梦见肇煇来见“拱俟道旁,周旋进退甚有仪度”,第二天果然肇煇来谒,成祖非常高兴,“赐敕奖励,加赐彩币、米千石”,并赐诗给他,说“朕每见尔,喜朕弟之有子也;不惟朕之慰悦,仰惟皇考皇妣在天之灵亦必鉴悦,俾尔永享福禄,子孙蕃昌,世为藩辅,宗社绵万年之安”。后来,靖王专门将御赐诗立碑于鲁府宫门前,此碑现存于兖州博物馆。在其孙朱阳铢所著《鲁藩别乘》中对靖王生平有较详细的记载。

第三代鲁王是鲁惠王朱泰堪。清光绪十八年版《泗水县志》录有惠王圹志文,其墓早已被发。圹志记载:“王讳泰堪,鲁靖王之子也,母妃严氏。永乐九年(1411年)闰十二月十六日嫡生,宣德二年(1427年)七月十二日册封为世子,成化三年(1467年)十月十九日册封为鲁王,九年(1473年)十月二十四日以疾薨,享年六十有三。”根据其父靖王圹志和朱氏族谱记载,靖王有六子:安邱王朱泰坾(庶1)、惠王朱泰堪(嫡1)、乐陵王朱泰壆(庶2)、钜野王朱泰墱(嫡2)、东阿王朱泰壄(庶3)、邹平王朱泰塍(嫡3)。据清顾乾(海州)《云台山志》,成化乙酉(1465年),鲁王孙剃度为僧持钵于此,募资重建三官殿,僧号清风。这位“鲁王孙”是谁呢?

第四代鲁王是鲁庄王朱阳铸。鲁庄王圹志记载:王讳阳铸,乃鲁惠王之子,母惠王妃赵氏,正统十三年(1448年)二月初六日生,成化十二年(1476年)四月初三日袭封鲁王,嘉靖二年(1523年)十一月初五日以疾薨,享年七十七岁。世子朱当漎、世孙朱健杙皆先他而死,分别追封“怀王”“悼王”,曾孙朱观<火定>袭封。朱阳铸是一位毁誉参半的亲王,一方面,他“享国五十年,在宗室诸王最称尊属,朝廷敬礼之”(据万历二十四年《兖州府志》),作为一国之主、一家之长,他抄持着鲁王府大小事务,在宗室人员生活困难时积极上书朝廷申请关照,在变民攻城时积极率众退敌并协同当地军务布防,屡次得到皇帝嘉奖。另一方面,他在任鲁王期间也发生了一些震惊朝纲的事件。但影响最大的当数他主动告发自己庶四子归善王朱当沍谋反事件,导致当沍被人诬告坐实,冤死凤阳狱中,子健柚也被剥夺袭封资格。这件事背后有当时夺门之变、宦官专权、宁王叛乱和社会矛盾加剧等大气候影响,但也正因庄王的苦心经营,鲁藩才在政局震荡时期保持了安定。

第五代鲁王是鲁怀王(追封)朱当漎。据怀简世子圹志记载,世子讳当漎,乃鲁王之子也,母妃张氏,于成化九年(1473年)九月初一日未时生,成化十九年(1483年)九月十八日册封为世子,弘治十八年(1505年)十月初三日以疾薨,享年三十二岁。妃王氏,临清州南城兵马指挥副王轩嫡长女。生子一人,讳健杙,受封为世孙。女三人,长女受封清远县主,次女受封怀远县主,未受封女一人。怀简世子朱当漎的母妃张氏因聚众饮酒行为不端,与庄王同时被朝廷处罚,革掉王妃称号。后经过其子当漎屡次上疏皇帝争取,才恢复了妃号,《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五记,弘治十一年(1498年)三月戊申“先是,鲁王阳铸以罪革禄米三之二,并革其妃张氏封号。至是,鲁世子当漎累疏请复其母封号,从之”。

第六代鲁王是鲁悼王(追封)朱健杙。据明故鲁世孙圹志记载,朱健杙生于弘治七年,弘治十六年(1503年)受封为鲁世孙,正德九年(1514年)因鲁王年老,世子早卒,奏请世孙代理府事,武宗圣旨应允,正德十五年(1520年)以疾卒,存年二十七岁,庶生四子,皆夭卒。后次月,夫人孔氏嫡生一子(即观<火定>)。《大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三载,正德十一年(1516年)十一月,世孙健杙惩祖怠纵,凡事过为,裁损诸郡王,尤怨之。于是有诈为安邱、东阿、阳信等王移文于巡抚者,其辞云:馆陶、郯城、新蔡、翼城等王以禄米不给,久怀怨望,世孙健杙违例造妃坟于钜梁山,离府城三百余里,将潜结矿贼与馆陶等王共谋作乱,盖其事皆虚而印信亦伪,镇巡官知其相倾害也,以状闻下都察院议,以为事涉诡秘,不必深究,宜敕世孙健杙并镇巡等官,会集诸王,谕以礼法,俾尚和睦,仍毁其伪书,补给禄米,坟地果太远宜勘明改葬,诏从其议。健杙代理府事期间,独断专行触动各郡王利益,被诬告共谋作乱,所幸官府没有轻信,将此案押下,才没有重演之前当沍蒙冤的悲剧。

第七代鲁王是鲁端王朱观<火定>。因鲁世孙健杙早卒,遗腹一子即观<火定>。武宗皇帝准予“待健杙夫人孔氏所生子长成,奏请名封”。观<火定>长成后,得以代曾祖阳铸暂理府事,后嘉靖七年(1528年)正式袭封鲁王。《大明世宗肃皇帝实录》载,端王观<火定>因不法事并与诸王不和、被联名告到嘉靖皇帝处,世宗念王幼,革其禄三之二。据傅维麟《明书》记载:“王后改行,折节读书,能字画,嘉靖二十八年薨益曰‘端’。”可谓浪子回头金不换。

第八代鲁王是鲁恭王朱颐坦。端王观<火定>庶长子颐坦是一位著名的贤王。他初封宝庆王,嘉靖三十年(1551年)袭封鲁王。《明实录》和《罪惟录》记载,颐坦有孝行,父端王病,尝药祷神,请以身代,居丧卧苫,醊粥者期月,徒跣扶辒百里,衰絰三年;捐禄买籴至一千二百余石以助赈恤;捐邸中田湖赡贫民,辞常禄赈贫宗;将鲁府所蓄秘方辑成《鲁府禁方》传布天下。因王贤孝,皇帝曾七次降玺书褒奖,万历元年四月勅褒“仁孝”,建“仁孝坊”于鲁王宫门前(后改名“培英坊”)。他在位四十三年,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薨,谥“恭王”。

第九代鲁王有三位:鲁敬王朱寿鏳、鲁宪王朱寿鋐、鲁肃王朱寿镛。恭王颐坦嫡一子、世子朱寿早卒;弟富平王寿鏳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袭封,在位四年,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薨,谥曰“敬”,无子;弟常德王寿鋐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袭封,在位35年,崇祯九年(1636年)薨,谥曰“宪”,亦无子;弟泰兴王寿镛当年袭封,三年后亦薨,谥曰“肃”;次年崇祯十三年(1640年)肃王子以派袭封。《明实录》记载,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十月,鲁王寿鏳捐银一千五百余两修建学宫,上嘉其崇儒,赐敕褒奖,命抚按备礼旌之。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鲁王寿鋐捐二十年禄银数十万两,倡建泗水桥,历时五载始成,被誉为“鲁国石虹”,为当时二十四座名桥之一。寿鋐在位期间,明朝内忧外患严重,鲁王府也面临重重危机。《明实录》载,天启二年(1622年)十二月赐鲁王寿鋐白金百两、文绮十端,降敕奖励,以其捐赀助饷、除乱安民,有光屏翰也。肃王寿镛在位期间,满清屡次进关骚扰,内地各城积极备战。崇祯九年,东师深入,鲁王捐金募士力以御。肃王寿镛有很高的文化和佛学造诣,任泰兴王时曾遍游山川,留下不少遗迹,撰有《东海云台山三元庙碑记》等。他善画花鸟,与族叔颐厓合编《画法大成》,是明绘画集大成之作,收录他的花鸟画38幅。

第十代鲁王有两位:鲁安王朱以派、鲁监国朱以海。崇祯十三年(1640年),肃王庶三子以派袭封鲁王。崇祯十五年(1642年)底,清军10万大兵犯境围攻兖州,王遣左相俞起蛟与前给事范淑泰合捣流贼,乙酉城破王自缢而死,乐陵郡王朱弘枱、阳信郡王朱弘楅、东原郡王朱以源、安丘郡王、滋阳郡王等众王及管理府事宗室约千人被俘斩首。混乱之中,以派之弟、肃王第六庶子以海逃出生天,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十五日册封为鲁王。据《皇明监国鲁王圹志》等史料记载,册封使臣持节刚出京,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就攻陷北京,崇祯自缢,四月初四以海在兖州即鲁王位,甫封四日随即南下,后在钱肃乐、张煌言等人的拥戴下在浙江绍兴监国,建立南明政权,坚持抗清18年,流离海上,人称“海上天子”,终因南明内讧和实力悬殊被清兵所败,被迫退往金门,最终病死岛上。

鲁世子弘桓,在以海死后虽被称作鲁王,但无朝廷正式册封已不属真正意义上的鲁王。他初居金门,永历十七年(1663年)清军破金厦二岛,遂于十八年(1664年)二月在宁靖王朱术桂等宗室护送下东渡台湾,并娶郑成功四女。延平王郑经给赡拨屋,其后赡给不继,生活困苦,乃垦种乡间。三十七年(1683年)十二岁的郑克塽被权臣挟持降清,逃亡台湾的明宗室跟随回迁大陆。

明朝兖州鲁王府 兖州明代鲁藩三百年历史风云(4)

通过上面的梳理,可将明鲁王传承世序列成简表如下:

明朝兖州鲁王府 兖州明代鲁藩三百年历史风云(5)

据朱氏牒谱记载,朱以海所生四子,至清康熙十一年,亡故三子,止存第四子,讳弘桓字继恒,母王氏,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奉旨封王职,钦赐皇田五十四顷,在河南汴梁开封府许州五女店安插得所,继恒有四子,长子振烈袭父职,二子振勳、三子振熙、四子振照。振勳、振熙、振照复归兖州府城内改宋姓居住。

廿三郡国,开枝散叶

依明制,亲王嫡长子年及十岁,立为王世子。亲王次嫡子及庶子,年及十岁,皆封郡王。凡郡王子孙,授以官职。子授镇国将军。孙授辅国将军。曾孙授奉国将军。玄孙授镇国中尉。五世孙授辅国中尉。六世孙以下,世授奉国中尉。同时,亲王女曰郡主。郡王女曰县主。郡王孙女曰郡君。郡王曾孙女曰县君。郡王玄孙女曰乡君。

纵观传国292年,明鲁王府共产生了10代13位亲王(含追封)以及23个封国70多位郡王,各种将军和中尉达数百人,还有数量众多的郡县主君、宗女及庶人等,可谓人丁兴旺、生生不息。

明朝兖州鲁王府 兖州明代鲁藩三百年历史风云(6)

鲁王府的23国初封郡王分别是:安邱王朱泰坾、乐陵王朱泰壆、钜野王朱泰墱、东阿王朱泰壄、邹平王朱泰塍,和:东瓯王朱当沘、郯城王朱当滋、馆陶王朱当涊、翼城王朱当沄、滋阳王朱当渍、阳信王朱当㳻、高密王朱当湄、归善王朱当沍、新蔡王朱当泘,以及:东原王朱颐埨、宝庆王朱颐坦,还有:福安王朱寿鉁、富平王朱寿鏳、常德王朱寿鋐、宁德王朱寿銊、泰兴王朱寿镛、长泰王朱寿錥、永福王朱寿钜。这些郡王支,有的一直传位至明末,有的初封郡王后进封鲁王,有的无子国除,有的获罪被废。

结合《明史》诸王世表、明实录和族谱资料,综合整理各郡王传承信息如下。

明朝兖州鲁王府 兖州明代鲁藩三百年历史风云(7)

明朝兖州鲁王府 兖州明代鲁藩三百年历史风云(8)

明朝兖州鲁王府 兖州明代鲁藩三百年历史风云(9)

明朝兖州鲁王府 兖州明代鲁藩三百年历史风云(10)

明朝兖州鲁王府 兖州明代鲁藩三百年历史风云(11)

明朝兖州鲁王府 兖州明代鲁藩三百年历史风云(12)

明朝兖州鲁王府 兖州明代鲁藩三百年历史风云(13)

明朝兖州鲁王府 兖州明代鲁藩三百年历史风云(14)

明朝兖州鲁王府 兖州明代鲁藩三百年历史风云(15)

明朝兖州鲁王府 兖州明代鲁藩三百年历史风云(16)

明朝兖州鲁王府 兖州明代鲁藩三百年历史风云(17)

明朝兖州鲁王府 兖州明代鲁藩三百年历史风云(18)

明朝兖州鲁王府 兖州明代鲁藩三百年历史风云(19)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为避免子孙取名重复,明太祖朱元璋预先为他们拟定了派语。据《皇明祖训》,“凡东宫、亲王位下、各拟名二十字。日后生子及孙,即以上闻,付宗人府。所立双名,每一世取一字以为上字;其下一字,临时随意选择,以为双名,编入玉牒。至二十世後,照例续添,永为定式”。

鲁王位下派语是:“肇泰阳当健,观颐寿以弘。振举希兼达,康庄遇本宁”(据谱载:清道光皇帝钦赐后续十字“明历福友德,山来动祥光(一说'先')”,后又从圣公府扶来十字“识远文法宪,化成万里天”)。这四句话、二十个字是对仗工整的两副对联,前两句含“泰”“颐”两卦,后两句化用“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之典,意为希望鲁系子孙如要开启太平就要阳刚健壮,只有观察颐养才能延年益寿,如能振兴应不忘兼济贤达,如仅温饱应自守安宁。明藩王后人取名时,第三字偏旁以五行“火、土、金、水、木”为序,寓意子子孙孙、生生不息之意。

随着明末农民军和清朝对明宗室后人残酷的杀戮。据称,有五分之三的宗室人员被杀害。侥幸生存下来的人,为了防止泄露身份,有的改名换姓,有的改换字辈。大部分明宗室后人早已湮没无闻,在官方史料中很少出现他们的名字。随后又经过近现代多次运动,家族资料大部被毁。今人只能在幸存的民间谱牒、题名碑刻、海外古籍中发现些许线索,艰难地找回家族的记忆。微信公众号”鲁王文化“寻访整理了120余处鲁王后裔村落历史载入”鲁王后裔今安在“专栏,可资参考。

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重视家风文化的弘扬,这对重树民族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