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游南浔古镇的文案(夜读湖州红门馆前)

夜游南浔古镇的文案(夜读湖州红门馆前)(1)

夜游南浔古镇的文案(夜读湖州红门馆前)(2)

夜读①|夜读②|夜读③|夜读④

夜读⑤|夜读⑥|夜读⑦|夜读⑧

夜读⑨|夜读⑩|夜读⑪|夜读⑫

夜读⑬|夜读⑭|夜读⑮|夜读⑯

夜读⑰|夜读⑱|夜读⑲|夜读⑳

夜读㉑|夜读㉒|夜读㉓|夜读㉔

夜读㉕|夜读㉖|夜读㉗

In Front of the Hongmen Center

红门馆前

聿子

陆心源在湖州可谓家喻户晓,并不是因为他官当得大。他最大的官至福建盐运使,相当于省级国有企业总经理,厅级干部。

陆心源在湖州最知名的是他在莲花庄旁建了潜园,晚号“潜园老人”。园中有“四梅精舍”“五石草堂”等十多处精美绝伦的景致,以至于莲花庄后来扩建时多少有了一些古典园林的资本。他更大的事迹则是在他因盐务损耗削职去官后,用做官赚得的银子,从各地书家手中大量购置藏书。其时,太平天国战乱始平,藏书故家们手头紧缺,只得出售藏书换取柴米油盐。陆心源银子较多,正好低价收购。

陆心源将月河街的老宅加以改造,修筑“皕宋楼”和“十万卷楼”用于藏书。又在潜园守先阁,藏普通刻本和钞本,开放供士人阅览,俨然一座陆氏图书馆。藏书最盛时达20多万卷,成为清末全国四大藏书楼之一。当然,陆心源并未仅看看书、喝喝茶,晒个太阳,做个学问。他精于金石之学,著述等身,著有《金石录补》《皕宋楼藏印》《千甓亭古专图释》等专著,实在当得一代大儒。更重要的是他还与同乡,曾任两江总督等要职的沈秉成部长,湖州的乡绅贤士,包括古梅山庄梅花观主持、名医凌奂等一起,在红门馆前创设了仁济善堂。

夜游南浔古镇的文案(夜读湖州红门馆前)(3)

仁济善堂并不仅仅只是个药房和诊所,更是慈善会所。在乡村办有保婴所,养老院,收容所以及负责太湖救生等工作。陆心源还出资兴建了升山桥,修复安定书院和爱山书院、供学生免费上学等,称得上慈善大使的名头。

清朝光绪元年至四年(1875--1878年),华北地区发生特大旱灾饥荒,史称“丁戊奇荒”,饿死了上千万人,大量灾民逃荒外地。陆心源和仁济善堂的绅董们,捐得白银数万两用于赈灾。这样大手笔的善举,也只有湖州人才拿得出手。要知道,当时一个县长,一年也就100两俸银。所以,由当时直隶总督李鸿章奏请,光绪皇帝下谕赐湖州仁济善堂“惠周泽洽”匾额。

陆心源在世时手头集聚了大量钱财,不仅有丰厚的藏书,还在上海办有丝厂和钱庄,在湖州有庄园、商铺、典当行以及大量字画、古董。尤其皕宋楼的藏书,更是价值不菲,堪称富甲一方。由于陆心源慈善有功,皇上又让他官复原职,并受皇上召见。只是当时去趟京城实在不易,归途中老爷子染上了疾病,就此撒手人寰。

夜游南浔古镇的文案(夜读湖州红门馆前)(4)

老爷子去世后,家中诸事有其长子陆树藩掌管。不过,只过了十几年,陆树藩居然做了一件天大的傻事,便是将皕宋楼的藏书变卖了日本人。以至于现在的皕宋楼成了一座空楼。这便是我国文化史上奇耻大辱的“皕宋楼藏书事件”。陆树藩这件令国人伤心的事,可说是有点大逆不道。不过,细细查了资料发现,陆树藩卖书的背后,居然有着不可言说的苦涩。原来,陆树藩继承父业后,并未坊间想象那般好吃懒做,坐吃山空。陆树藩,字纯伯,号毅轩。自幼深得父亲真传,中恩科举人并进京候职,得皇上加侍读衔,赏戴花翎,任内阁中书本衙门撰文,校读官等职,也就是做了京官。父亲死后,他才回到家乡。

八国联军攻打天津、北京的时候,陆树藩在上海经商。为了营救滞留在京畿之地的南方官员和商民,陆树藩联络了上海、杭州、苏州、湖州等地的富商,在上海发起了“中国救济善会”。联络国际红十字会,并以红十字会的名义,亲自带队赴京津等地救援。如此看来,陆树藩还是我国民间红十字会的开山鼻祖。当陆树藩乘着“爱仁”号轮船驶往天津,让濒临绝境的难民看到了曙光。据称:“天津被难士商,均知有救命船到塘沽,纷来求渡。”陆树藩“往拯被难灾黎,掩埋遗骸。以轮舶救回南人,存活数万生命,名振中外。”他也因此博得了“湖州善人”、“陆氏善人”的雅号。

夜游南浔古镇的文案(夜读湖州红门馆前)(5)

不过,这样的善举是需要大把大把银子的,且耗资巨大,深不见底。当时,慈禧已经逃往热河,主持政务的李鸿章虽然支持,却也没掏出一个子来。陆树藩任董事长的救济善会又非国有,救济来源完全靠募捐和自家资产垫付。不得以,陆树藩只得变卖上海和湖州的家产,以至于实属无奈之下,便看中了父亲留下的藏书。慈善做到家业败落,公司破产的地步,也实在是悲催。

当然,有人会说,那也不能把书卖给日本人?这事就要怎么看了,其一,陆家毕竟私人藏书,怎么处置也是他自家说了算。其二,日本静嘉堂文库也非恶意强卖,主要还是看中了这批书的价值,且还是付得现钞。这对当时深陷窘境的陆树藩,无疑是救命稻草。而漂洋过海的皕宋楼藏书,居然在日本还逃过了关东大地震引发的满城大火,至今依然丝毫无损地静静躺在静嘉堂文库里。

老底子,红门馆前的几多善事,实在让人唏嘘。红门馆前是条弄堂,地处官驿河北大摆渡口,东起旧归安县河的仓桥,西至右文馆前,成Z字形走向。有堂子弄、团部西路等小弄相接。因明朝宣德年间建有科举考场弘文馆而得名。清朝乾隆年为避弘历帝名讳,改名右文馆。同治初年被毁,同治四年又重建,因馆门朱色,改称红门馆。

红门馆前除了考场,仁济善堂,还有电话局,周家大宅,宗宅、沈宅、叶宅、褚宅以及一座三仙道观,是为全真教龙门派道场,也就是古梅观在湖城的分观。现在的红门馆前历史文化街区,其实是与老底子有很大的不同。很多建筑都是重建,还有一些是迁建过来的。

夜游南浔古镇的文案(夜读湖州红门馆前)(6)

老底子红门馆前的建筑便是有特色的江南墙门堂民居,有墙门、条石“午坎”,“毛鲜石头”地面。我小时候红门馆前去的不多,只记得有次跟几个同学去那里玩。路上经过一户人家的墙门堂时,一个小孩猛然从里面跑出来,被“午坎”拌了一脚,结果一下子扑到我身上,差一点就摔河里去。

红门馆前建有沈家本纪念馆,展示了沈家本跌宕一生致力于法学研究和改革,推进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只是,曾当过清朝最高法院院长,号称中国现代法律制度奠基者的沈家本,其实跟红门馆前没什么关系。他湖州的老宅在编箕弄,也就是南街口,定安桥边,九八医院南侧。中了举人,赚了钱后,又在甘棠桥购置了潘家的老宅加以改造,建有进士牌坊。

夜游南浔古镇的文案(夜读湖州红门馆前)(7)

来源:汪汪工作室

编辑:梅菁晶

夜游南浔古镇的文案(夜读湖州红门馆前)(8)

乘风破浪

摄于:湖州项王公园

南太湖号拍客:汤伟

南太湖号推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