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无中生有什么意思(忽说老子2无中生有)
当前文章已转为仅自己可见,如有疑问可查看 《常见锁文原因》,你也可以 点此申诉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ao,四声)。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中华文化对世界起源的认识有着独特的思考和认知。它不同于西方的“上帝造万物”假说,把一切的生命起源交给一个虚无缥缈的主宰,而且把一切生命的运、劫、难、荣、辱、悲、喜、生、死等等都终生托付给那个人格化的神。同时,也不等同于伊斯兰信仰的万能的“真主”和“先知”,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那个神格化的人来主宰。
我们的先人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认识到人类未出现之前,大地一片混沌,随着时间的推移,轻清之气上扬而为天,重浊之气下降而为地。天和地谓之阴阳。同时,古人又观察到阴和阳不是静止的,不是老死不相往来的,自然界中有一种力量,有一种规律,有一种任何外力也不能改变的东西存在,这种存在让阳和阴不断的转换、交融、作用从而产生了生命。这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注释,其中的“二生三”讲的就是“阴阳合和”催生万物的状态。
虽然这种认识和当下普遍被大家接受的达尔文进化论有着相当的差距,(达尔文认为生命的起源是从单细胞生物分裂进而多细胞,再到无脊椎海洋生物,继而两栖到爬行再到直立,最后由类人猿到猿人再到人)。且不说进化学说目前仍有许多不能解释或不能自圆其说的问题存在,如果单单从生物生命运行的过程来讲,中国的阴阳学说则具有更先进的说服力。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棵树,春天发芽,夏天开花,秋天结果,冬天休眠。这是谁的力量在推动这一循环的过程呢?阴阳的力量!秋末植物吸收的能量(阳)会让植物的根存储起来,春天来了,这个阳的力量会逐渐上达枝条,以嫩芽的形式探出来去拥抱阳光,空气,从而枝繁叶茂。当季节进入夏末,大自然的阳气逐步减弱,植物便随着大自然的力量而改变生存策略,不再一味的绽放,升腾,而是开始收缩,含蓄,贮存,节制。一方面用果实的形式去繁衍,另一方面开始把力量积蓄到体内,输送到根本,等待着来年的第二次循环。
这是古人的智慧,也是古人的哲学思考。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区别是什么呢?社会科学研究的是形而上的“道”,而自然科学研究的是形而下的“器”。道是体,是规律,是形势,是趋势,是战略,是宏观的把控。器是用,是技术,是方法,是办法,是战术,是实际操作层面的动作。
老子研究的是道。
老子研究的道是什么呢?老子无奈的告诉我们:不好说,说不好。
但老子非常肯定的告诉我们:凡是能说出来的,凡是能用一个词,一个句子,一段话表达出来的,命名的那个“道”,绝对不是我想描述的,阐述的那个“道”。
是老子在故弄玄虚吗?是老子在吸引我们的眼球吗?既然你用了“道”这个词,为什么不干脆就叫“道”呢?确实,在道家学派成立并影响到中华文化的发展以来,后世也确实用“道”来命名并研究老子的学说,似乎也可以讲的通,讲的过去。
但在老子看来,用“道”这个词是很勉强的,很不充分的,很不完善的,很没有概括力的。在后面的章节中老子说“强为之道”,不得已而为之的。比如,有一个小偷晚上撬门抢了一家珠宝店,由于他蒙面,不能辨别其身份,但警方在调取监控时发现此人穿着一件黄马甲,在侦办此案的过程中也只能临时命名嫌犯为“黄马甲”,因为黄马甲是我们所能掌握的其最显著的特征。但我们也悲哀地知道“黄马甲”绝对不是嫌犯最致命的体貌特征,可能嫌犯的走路姿势,身高,胖瘦,作案的熟练程度才是他最要命的特征,但我们无法说出来,说不清楚,表达不清楚,无法命名。
“道”的描述也是这样的无奈。
那么,该如何去讨论,探索,研究这个所谓的“道”呢?
老子抛弃了“道”的论述。而是先提出了“道”的两种状态:“无”和
“有”的概念。
这便是我们开头讲的“无中生有”。我们通常在“无”的那种状态下来观察“道”的玄奥,深远,广大,神秘。在“有”的状态下来观察“道”的变化,运行,转换,丰富,生生不已,也就是“道”对世界万物的作用和影响。
图片发自简书App
“无”和“有”的提出,是中华哲学最重要的一次革命。“有”是实体的存在,“无”是一种虚空的状态。这是哲学史上一对非常重要的概念。从此,人们从“无”和“有”衍生出了大和小,强和弱,长和短,美和丑,为和不为等等既对立又统一的哲学思辩。
古人早就发现,看不见并不是“无”的状态,“无”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认知能力为标准。一个人封闭在一间房子内,遥远的田野上有一头牛,他看不到,但不表明牛不存在。随着科学的进步,从宏观上说,人类认知了各种星球的存在,便不会认为除了地球别的星球是不存在的,同样,我们认知了物质的构成是原子,而原子又分成质子,中子和电子,以后又发现了更小的基本粒子“夸克”,还能分吗?当然能,虽然看不到,但根据“道”的理论是能分的。“三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无”和“有”便产生了相对性,相依性,甚至相生相克性。
“无”是“有”的最初状态,“有”是无的显现状态。
当老子认识到“无”和“有”是阐述“道”的方便之门时,禁不住发出内心的感叹:“太神奇了!太玄妙了!无和有虽然说法不一样,状态不一样,但它们都是神奇而伟大的,是一扇窗户,是一扇门,是我们观察道,思考道,理解道的不二法门!”
老子兴奋的像个发现了童话世界的孩子一样,领着我们进入到一个充满智慧,充满玄幻,充满理想的世界走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