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物怎么成像(如虚如实说你知道光是如何成像的吗)

原作始发于 广东科学中心 官方微信公众号

虚物怎么成像(如虚如实说你知道光是如何成像的吗)(1)

讲到成像,

我们都会想到照相。

而照相机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

透镜与感光器。


透镜又称镜头或镜片(lens)。透镜是由透明的玻璃片或塑料片制成。在自然界林林总总各种各样的材料中,几乎没有什么是透明的。自然界也有少量的玻璃。这些玻璃都是在火山爆发时所形成,很少是清晰透明的。

古人们早期发现透明的玻璃时只是用来做首饰。后来人们在烧制陶瓷的过程中烧制出了玻璃。图1是一块在伊拉克出土的玻璃,制造于公元前750年左右。后来埃及与希腊也陆续制作出透明的玻璃。

虚物怎么成像(如虚如实说你知道光是如何成像的吗)(2)

图1,公元前750年左右伊拉克地区制作的透明玻璃 (Nimrud Lens),现存于大英博物馆

众所周知,绝大部分固体材料都是不透明的,为什么玻璃会是透明的呢?这是因为绝大部分固体材料的晶体结构都是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例如石英由二氧化硅所组成(图2(a)),无数二氧化硅分子组成规则的六角星型,这些六角星中间虽然有不小的空间,但是由于二氧化硅之间电场的作用,光子无法通过(参见如虚如实说 | 你知道光是怎么传播的吗?),所以是不透明的。玻璃的主要材料也是二氧化硅,但其结构却是不定形的(amorphous)(图2(b)),这是由于玻璃中所含的微量元素(如铅、钠、钙、锰等)导致各个分子间的空隙有大有小,从而使得电场分布不均匀。光子可以在一些较大的空隙中穿透,所以玻璃是透明的。

利用玻璃来做首饰只要好看就行了。利用透明的玻璃来做镜片并用于成像则需要精确的设计与加工,绝非易事,必须依赖科学。

今年(2022年)是联合国的玻璃之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Glass,IYoG)。

联合国制定了一个7年计划,向世人展示玻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展示玻璃的艺术与文化,推动玻璃的科学研究及应用研究,以及向年轻人传授知识。

虚物怎么成像(如虚如实说你知道光是如何成像的吗)(3)

图2,石英(晶体结构的二氧化硅)与玻璃(不定形的二氧化硅)的结构

世界上最早研究成像的是春秋末期的墨翟(公元前476~480年—公元前390~420年)。在《墨子》中有这样一段话:“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入也高,高者之入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于上;首蔽上光,故成景于下。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库内也。”意思是说通过小孔的影像是倒过来的(图3)。墨翟没有使用镜头。他的发现也没有传到西方。

虚物怎么成像(如虚如实说你知道光是如何成像的吗)(4)

图3,墨子描述的小孔成像

最先讲述透镜作用的是哈桑·伊本·海赛姆(Ḥasan Ibn al-Haytham,965-1040)。

海赛姆是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在埃及。他年轻时曾经在王室服务,颇得信任,还率队到尼罗河上游考察,想要修建大坝。后来发现仕途险恶,装疯卖傻,才得以全身而退。他隐退后以抄书为生,因此饱览群书,成为当时最有学问的学者。他写过好几本书,其中“光学(Kitāb al-manāẓir)”一书更是托勒密(参见如虚如实说 | 你知道反射、折射和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吗?)之后最著名的科学著作。对后来的文艺复兴有很大的影响。海赛姆在书讲述了小孔成像的原理(这应该是他自己的发现)。接着他讲到通过玻璃球(透镜)观察物体时,物体的形状会发生变化。他还测量了不同形状透镜的放大能力。此外,海赛姆还深入研究了球面反射镜和抛物面反射镜(图4)。他的研究创立了成像的理论基础。今天,眼镜、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用的都是这个原理。

虚物怎么成像(如虚如实说你知道光是如何成像的吗)(5)

图4,纪念哈桑·伊本·海赛姆的钱币, 上面有他关于球面反射镜的图示

到了17世纪,研究光学的科学家们发现如果在透镜上加一个光圈(aperture),成像质量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谓光圈就是成像的孔(图5)。孔径越大,射入的光越多,但聚焦变差,景深变浅。反之,孔径越小,射入的光线越少,但聚焦变好,景深增加。

虚物怎么成像(如虚如实说你知道光是如何成像的吗)(6)

图5,光圈的影响

成像还与焦距(focal length,f)有关。焦距就是透镜与感光器之间的距离。焦距越短,成像的角度越大,景物越小;反之,焦距越长,成像的角度越小,景物越大(图6)。

虚物怎么成像(如虚如实说你知道光是如何成像的吗)(7)

图6,焦距的影响

光圈通常用f数(记为f/, f-number或f-stop)来表示。如图7所示,f数越小,光圈越大,景深越小,比较适合于拍摄人像(突出人,淡化背景);F数越大,光圈越小,景深越大,比较适合于拍摄风景。

虚物怎么成像(如虚如实说你知道光是如何成像的吗)(8)

图7,光圈的大小通常是用多块黑色的薄片来控制的

最后,成像还需要一个曝光时间。光线强的时候曝光时间可以短些;光线弱的时候曝光时间要长些。

光圈、焦距、曝光时间是成像最重要的三个参数。我们经常见到照相“发烧友”架起他们的相机,把这三个参数调来调去,以期达到最佳效果,忙得不亦乐乎。

不过今天我们照相大多是对准了就照,这就要靠自动聚焦技术了。

自动聚焦技术有好几种。最常用的是基于相位差的自动聚焦技术(Phase-Difference Auto-Focusing, PDAF)。如图8所示,光线通过透镜投射到感光器上,然后穿过感光器,再通过两个小透镜,分别投射到两个传感器阵列上,生成两个分布。如果景物位于聚焦的位置,两个分布就会重叠。如果景物位于聚焦点之前或之后,两个分布就会产生一个相位为差。根据相位差可以计算出焦点的位置,进而调节透镜的位置,实现自动聚焦。

虚物怎么成像(如虚如实说你知道光是如何成像的吗)(9)

图8,基于相位差的自动聚焦技术

感光器的作用是记录下景物的影像。

感光器的发明与发展也走过了200年。最早发现感光器的功劳要归于法国科学家约瑟夫·涅普斯(Joseph Nicéphore Niépce,1765-1833)。涅普斯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律师家庭,年轻曾经在拿破仑的军队里任下级军官,因伤病退役转任地方官。后来辞官回家专心做研究,同时管理家族的农庄生意。涅普斯首先尝试用威廉·赫歇尔最先发现的氯化银技术来显影,但效果不佳。接着,他改用沥青来做实验。沥青在白光的照射下会变硬,未硬化的材料可被洗去。涅普斯在一块金属板上涂上沥青,曝光后形成影像,再经过抛光成为底片,然后涂上墨水就可以印出照片了。1822年,他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图9)。这张照片是在他家窗户里照的,用了8个小时来曝光。照片中的景物只是一个房顶和一棵树。此外,金属板十分沉重,抛光也需要很多时间,因此成本很高。

涅普斯带着他的发明到英国皇家学会展示,但没有得到认可。他回到法国后继续钻研。后来,他与另外一位法国人路易·达盖尔(Louis Jacques Mand Daguerre,1787—1851)合作。达盖尔是一位艺术家,原以作画为生,特别擅长于大型背景画。达盖尔的方法与涅普斯的方法不同。达盖尔的银版照相法是一种直接成像的正片照相法,它将铜片清洗和抛光成为镜面,然后镀上一层薄薄的银,接着用碘加以敏化。曝光后,镀银的铜片在加热了的水银中显影。为了固定图像,还需要浸泡在硫酸钠溶液中,并用氯化金进行调色。在这个过程中,用水银显影是关键。达盖尔进行了无数次失败的实验。一天晚上,他把银板放在装满各种化学品的柜子里,第二天早上,一个装满水银的瓶子泄露产生的气体在银板上产生了清晰的图像——达盖尔的银板照相法因此诞生。

这一技术虽然复杂,但是曝光时间短,成像稳定,很快得到了认可。1839年达盖尔和涅普斯的儿子把这个技术的专利卖给了法国科学院。法国科学院将它公诸于世,宣告了摄影技术的诞生。

虚物怎么成像(如虚如实说你知道光是如何成像的吗)(10)

图9,世界上第一张照片

1856年,麦克斯韦尔(参见《如虚如实说 | 揭秘无处不在的电磁波》)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

1888年,美国人乔治·伊士曼(George Eastman,1854-1932)创立了柯达公司(Kodak)。伊士曼的祖上是乘坐“五月花”号到达美国的第一批英国移民。他的父亲开过一家小店,但在伊士曼8岁时,他父亲就去世了。伊士曼有三个兄弟姐妹,其中一个早逝,另一个患上了小儿麻痹症,也未能活到成年。由于家境艰难,他14岁辍学,几经辗转在银行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这时他迷上了照相技术。他决心简化照相的复杂过程。经过3年的实验,他发明了在纸上涂一层明胶的方法制作底片,既简单又便宜。后来,他又发明了卷筒底片,还设计了便携式的照相机。

“柯达”是伊士曼和他的母亲“发明”的词,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但它很快就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字,是美好回忆的代名词(Kodak Moment)。公司特别宣传“你按下按钮,其他交给我们(You press the button, we do the rest)”,更领导了美国现代化生活的风格。柯达公司也荣登世界500强。

伊士曼名成功就,不忘儿时的艰辛。他匿名捐赠了超过一亿美元的资金给学校、医院、博物馆、音乐厅。今天的罗彻斯特理工学院(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就是因为他的资助才得以起死回生。他还首创了员工持股制。

1924年,伊士曼成为《时代》的封面人物(图10)。他终身未婚。

虚物怎么成像(如虚如实说你知道光是如何成像的吗)(11)

图10,乔治·伊士曼

今天我们使用的数字相机也是柯达公司发明的。

数码相机的关键技术是半导体感光芯片。这个技术源自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参见如虚如实说 | 你知道光是怎么传播的吗?)。1969年,贝尔实验室的威拉德·博伊尔(Willard Boyle,1924-2011)和乔治·史密斯(George Elwood Smith,1930—)发明了电荷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

这一技术的关键是把光子高效率地转换成电子,并利用顺序加载电压的方式把图像点(像素)中的电子信号快速传出(图11)。因此两人获得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一半(图12)。这一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另一半授予光纤的发明者高锟(我们将另文介绍)。

虚物怎么成像(如虚如实说你知道光是如何成像的吗)(12)

图11,CCD的工作原理(动画)

虚物怎么成像(如虚如实说你知道光是如何成像的吗)(13)

图12,威拉德·博伊尔(左)和乔治·史密斯(右)

1979年,柯达公司的史蒂文·赛尚(Steven Sasson,1950-)利用CCD芯片成功地制作出第一台数字照相机(图13)。这个照相机重达3.6千克,用32秒的时间可以录下一张个像素的黑白照片,照相机上的磁带可以储存30张照片。当时柯达公司的管理层认为这个技术没有多少价值,也就没有投入更多的资源去继续开发。

虚物怎么成像(如虚如实说你知道光是如何成像的吗)(14)

图13,史蒂文·赛尚和他的数字相机

2013年,曾经年销售额达到80亿美元的柯达公司申请破产,重组后才得以幸存。同年,仅仅成立两年,只有20多名员工,以在网上存储数字照片为主营业务的Instagram公司以10亿美元的价格被脸书(Facebook)收购。

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会停顿。跟不上就会失败。

今天,照相机到处可见。我们手中的手机都有好几个数字相机。这些相机只有瓜子大小,里面有一系列镜头(以保证照片在不同的焦距下都不会失真),自动聚焦装置,光线滤波器,以及CCD感光器(图14)。照相机的精度最高可达2亿个像素,每秒钟可拍摄100帧图像,动感与色彩令人炫目(图15)。

虚物怎么成像(如虚如实说你知道光是如何成像的吗)(15)

图14,智能手机的照相机结构图

虚物怎么成像(如虚如实说你知道光是如何成像的吗)(16)

图15,智能手机照片


撰文:杜如虚(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供学习参考

排版&编辑 | 甘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