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是完整的吗(山海经是个啥东东)
【本文插图,除特别说明外,均由知名画家黄箫老师提供,特此感谢!】
有很多喜欢怪物的朋友经常问我:道长你干嘛不聊聊《山海经》?
我其实很喜欢《山海经》,但只限于通读过几遍,深入研究做不到。而且《山海经》看似几万字,比《西游记》少得多,其实这里面的道道比《西游记》复杂得多得多,要真聊起来,少不得又要开一百讲。然而绝大多数内容,因为涉及到上古文献,会非常枯燥乏味。除非有经济上的支持,或者改写成小说,如果只追求阅读量,贫道是不会聊《山海经》的。所以只能从浮皮表面聊一聊。
一、《山海经》是个混合体在聊《山海经》之前,有必要列几个常见的问题,比如:
-
《山海经》写的山和海,是不是真的?
-
《山海经》写的是中国大陆吗?
-
《山海经》写的是日本吗?
-
《山海经》写的是美洲吗?
……
其实,只要您看过贫道《西游记》的解读就会有一个认识:一部古书,往往并不是一个一次成型的整体,由一个作家花个一年半载写出来的,而是经过长期发展,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来源,叠加而成的。
1)《山经》和《海经》原来很可能是分开的。只是汉代以后才合起来叫《山海经》。
2)总的来说,越是靠中原地区的,记载就越靠谱;越是靠外围的,记载就越瞎编乱造。
第一个答案告诉我们:《山海经》从开始并不是一个统一体。甚至《山经》和《海经》就是两拨人写的,世界观都不太一样,写的完全是两回事。就像麻辣锅底和清汤锅底既可以分开上,也可以合起来叫“鸳鸯锅底”;相声《文章会》和《大保镖》可以分开说,也可以合起来说一个《文武双全》。但麻辣锅和清汤锅,并不存在谁包容谁的关系。
基于这个道理,想给《山海经》整体画一幅地图,几乎是不可能的。
第二个答案告诉我们:无论古今中外,人们有一个基本的特征,那就是离自己越近的越熟悉,认识越贴近真实;离自己越远的越模糊,越掺杂着想象。现在有个时尚名词,叫“异域想象”。
我的老家是河北,小时候还没有高铁,火车飞机也没那么发达,所以不要说对外国,就是对黑龙江、四川、新疆甚至近在咫尺的北京、河南都充满了“异域想象”。我10岁时,心目中的黑龙江到处出没着东北虎,四川到处能看见大熊猫,所有的新疆人每顿饭都是烤羊肉串就葡萄干。所有的北京人民都是正义感爆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楷模。而河南是一片汪洋——天知道我怎么会有的这个印象,好像我小时候河南闹过几次水灾。
即便是今天,我身边一些不太出门的人,“异域想象”也是空前的发达,比如认为陕西人不管是汉中人、西安人还是延安人,一定是住窑洞吃肉夹馍;大连人一定顿顿吃海鲜;山西人一定个个家里开煤窑,超级有钱;安徽人……没有概念……啊,是不是天天吃臭鳜鱼拌牛肉板面?
改革开放前的世界地理教材,也基本是这个样子。比如说到中国和盟友,都是好话;说美国“由杜鲁门反动集团控制,人民生活水深火热”,苏联“在苏修的倒行逆施之下,人民挣扎在深渊”。甚至刘宝瑞先生的相声《寸步难行》,也充满了这种“异域想象”:
-
人口,中国多。土地,苏联多。人参,朝鲜多。石油,罗马尼亚多。马牛羊,蒙古多。……金字塔,阿联多。车祸,日本多。强盗,西德多。特务,美国多。
-
瓷器,江西多。湘绣,湖南多。山歌,广西多……苛捐杂税,台湾多。
瓷器、湘绣、山歌……中国大陆的东西,一个说错的都没有。而车祸日本多,强盗西德多,特务美国多,包括苛捐杂税台湾多,当然是“异域想象”;但说“金字塔阿联多”,阿联就是阿联酋,为啥不说“埃及多”?一样是异域想象。
我小时候的认识,或者改革开放前的教材,这些东西写下来,放在一千年后,妥妥的又一部《山海经》。甚至在现代人的心中,今天的西藏,仍然充满了神通圣迹;今天的湘西,仍然充满了赶尸咒法;今天的云贵,仍然充满了巫术妖蛊。
反过来也一样,从十四世纪开始,欧洲人想象中国人也是各种不靠谱,一会以为是天堂乐土,一会儿以为是黄皮肤魔鬼。
其实想读懂《山海经》,不妨看一个晚近的东西,这就是据传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
这幅地图的核心部分,如亚洲、欧洲,基本上是今天的样子,然而越到周边越不靠谱。到北极和南极,简直夸大到不成样子。而澳大利亚也没有,只有一块小小的“鹦哥地”。海里还有各种各样的怪兽。有些可以辨认出来以座头鲸之类为原型画的动物,有些也实在不知道画的什么。
然而,这就是当时人们的世界观。他们心目中的世界,而且是在当时最先进科技下绘制的世界,就是这副样子。那么倒推回两千年前,以当时的科技水平看世界,也正应该是《山海经》那个样。
今天的人们对地球可以说非常的熟悉,然而对有没有月球人,有没有火星人,甚至更远的外星人,依然是充满了想象。所以有大头小身子的外星人,有UFO,要是加上三体或歌者文明,只要有人汇编到一起,无妨说就是一部现代《山海经》。
二、《山经》比较靠谱总体来看,《山海经》可以分为《山经》、《海经》两个部分。
《山经》分东西南北中五部分,又叫《五藏山经》。
《海经》分《海外》东西南北、《海内》东西南北和《大荒》东西南北,一共12个部分。此外还有一篇单独的《海内经》,好像是零头碎脑拼起来的。所以一共是13篇。
《山经》和《海经》,容量是不等的。《山经》5篇,就占了三分之二;《海经》13篇,才占了三分之一。可见《山经》整齐丰富,《海经》混乱零散。
《山经》和《海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部分,甚至都有可能不是一批人写的,世界观都不一样。因为《山经》虽然也有若干的不靠谱,但排列清晰,基本上是属实的。谭其骧先生从《山海经》的《北山经·北次三经》中总结出了黄河的流向就是证明。历史地理学上称为“山经大河”(此外还有“禹贡大河”)。这些都能和实际的黄河河道变迁相印证。
根据谭其骧先生的研究,《山海经》的《北次三经》里,有这些山和河流,是和实际相符的:
-
《北次三经》自西南而东北第十九山曰谒戾之山,沁水出焉,南流注于河。其东有林焉,名曰丹林,丹林之水出焉,南流注于河。
沁水就是今天的沁河,今天还有一个县叫沁源县,沁河在武涉县流入黄河。那么这谒戾之山,应该就在沁源县境内,沁河的源头。
沁水,今天的沁河
-
第二十山叫沮洳之山,濝水出焉,南流注于河。、
濝水就是今天的淇水,贫道还在这条河上划过船,拍过照。
贫道划过船的淇水
-
第二十二山曰发鸠之山,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漳水就是今天的漳河,也就是西门豹治邺的那条漳河。分清漳、浊漳两个源头。而且沿着今天的京港澳高速从河北进河南,两省分界线正是漳河。
河北涉县波涛滚滚的漳河
此外,还有学者研究《北次二经》的一些山水,也基本在山西境内,下面是一张图。出自刘建华《山海经北次二经南部诸山初探》。
《山经》的《北山经》部分为最靠谱。或者说,有这么两个规律:
-
越靠山西、河北、河南一带的山,就越靠谱,而越往远处走就越不靠谱。
-
越是山区里的山水,就越靠谱;越是平原上的,就越不靠谱。
《山经》里对应太行山的部分,是非常靠谱的。而且两千年来,水道和石头山峰的相对位置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平原上河流非常容易改道。就如郦道元《水经注》说的良乡县的“圣水出郡之西南圣水谷,东南流径大防岭之东首”,这条深山中“圣水”的上游就不会改道。到现在这个村子还叫“圣水峪”,离我们家很近。贫道有一次翻山越岭,摸到了圣水的源头。那里已经由一支部队堵住了谷口,平常人进不去。这个山沟叫青银沟。
但是,我们决不能因为《山经》里有些靠谱的地方,就推断出整本《山海经》全都靠谱。因为这毕竟是一部极其复杂的书。以后如果看到哪位把《山海经》简单化地说成是一部什么什么秘笈,什么什么闯王地图,贫道相信百分之九十不靠谱。
三、《海经》是看图说话《海经》部分,不靠谱的居多。
《海经》里面整齐的篇章,分《海内》东西南北,《海外》东西南北,《大荒》东西南北,然而为啥“海内”和“海外”之后又冒出一个“大荒”?“大荒”到底算“海内”还是算“海外”?还是算“海”内外之间?自古以来就说法不一。这是因为,《山海经》到汉朝的时候,就已经乱七八糟。因为古书不像现在能装订成一册,而是一串串的竹简穿起来的。只要绳子一断,肯定就稀里哗啦搞不清谁跟谁了。甚至《山经》和《海经》什么时候合起来叫《山海经》,也是讲不清楚的话题。这些问题实在太复杂,要聊得花专门的时间(不同的说法,参见刘宗迪先生《失落的天书:山海经与古代华夏世界观》的附录一《山海经古本流变考》,以及袁珂先生《山海经校注》的前言)
《海经》和《山经》不一样的地方是,《海经》可以看出明显的按照图写的痕迹,而《山经》就不明显。因为《海经》里面有很多话,就像是在看图说话。比如:
-
呕丝之野大踵东,一女子跪据树呕丝。
-
大人国在其北,为人大,坐而削船。
-
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
弱水、青水出西南隅,以东,又北,又西南,过毕方鸟东。
这些东西只能是看着静态的图才能写出的话。否则这些不是大活人就是活的动物,怎么可能永远在那里“呕丝”、坐着削船?说一条黑色的蛇,在犀牛的西面,又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另外,比如《坤舆万国全图》左下角那个动物,写成“西南海外有兽焉,四足双翼,在犀牛东南,反顾仙劳冷祖岛之南”,活脱一句山海经的语言。
另外,《海经》的排列和《山经》不一样。《海经》特别整齐,《海外经》分东西南北四部,每部一上来就先说一句“海外自西南陬至西北陬者”,或者“海外自东南陬至东北陬者”,然后从头到尾依次说这一条线上排列着哪些动物,哪些人物(当然不排除某些错乱的部分)。所以陶渊明说“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可见《山海经》本是配图的。
总的来说,《山经》里面稀奇古怪的东西虽然有,但还可以理解。而《海经》就不同了,简直就是神仙鬼怪的大集合。像鲁迅先生等人,说《山海经》是一部“巫书”,其实指的正是《海经》这一部分而言。
四、《山海经》最好玩的地方在哪里《山海经》有几个地方,是特别好玩特别吸引人的。
第一就是上古神话。
上古神话,《海经》里最多。比如杀蚩尤、西王母、昆仑山、夸父追日。这些故事是干什么用的?其实和“纯文学”无关,就是巫师们记录的故事,用于祭祀活动。比如说表演一场驱旱魃的仪式,这种故事就用得着了。直到今天贵池的傩祭,仍然是表演故事。甚至巫师们的咒语都还记在里面,比如《大荒南经》里的“南极果、北不成,去庢果”,不明不白,很像巫师的咒语。《大荒北经》里面记的驱逐旱魔的“神北行”,也是一句咒语。
第二就是各种怪物。
这里面最好懂的,应该是各种各样的小国,例如羽民国、长臂国、三身国、一目国等等。看记录的文字就可以知道,作者真的在一本正经地写这些小国,不是在胡编乱造。所以,从今天民族学和神话学的角度看,这些应该就是中国大陆周边的民族,有的也许来自更远的地方。因为到现在为止,仍然会有《残酷食人族》这样的电影,小人国这样的传说。至于里面的夷人、东胡、朝鲜等地名,更是靠谱的民族记录了。
另外还有很多怪兽,要分类看。
第一类怪兽,靠得住就是现实中的动物,虽然添油加醋了一些,但还保留着原来的样子。比如《西山经》的鹦鹉,《北山经》的飞鼠,《南山经》的玄龟。还有巴蛇、犀牛、巨蟹……山里碰上这种稀奇古怪的动物,回去一聊一传,实在是太正常不过。前几天看了《地球脉动》,里面好多热带雨林的动物,和《山海经》的神奇程度也差不了多少。
贫道约10岁的时候,传闻秦皇岛抚宁县的某座山里出了一条大蛇,吃的小孩不计其数,机关枪高射炮全都不管事,是中央下了特殊命令,用激光打死的,光蛇身子运到北京,就装了一列火车的车皮。这简直就是防风氏“其骨专车”的翻版。且慢说激光武器是不是比机关枪高射炮还要先进,只要把它放到《山海经》里,把激光换成大禹,就是另一个杀相柳故事。
第二类怪兽,是古代人们崇拜的神,比如四海之神。东海之神禺猇、南海之神不廷胡余、西海之神弇兹、北海之神禺彊。基本都是耳朵上挂着蛇,脚底下踩着蛇的打扮。既可以说是神的形象,也可以说打扮成这种样子的巫师。
斯里兰卡的驯蛇巫师,蛇与巫术有天然的关系
第三类怪兽,有某种特殊的功能。《山经》里最多。一个是预言类的,比如六足四翼的肥遗,见则天下大旱。狙如,见则国内会打仗。这种应该就是巫师们的占卜术。
这种怪兽的占卜,有一个案例,就是《庄子·达生》记载的齐桓公故事。
-
齐桓公出门打猎,看见一个怪物,穿着紫衣服,像一条蛇,捧着头站着,就吓病了。找来一个“士”(现在叫大仙)一问,原来灶台、门、河流、山里,都有各种各样的怪物。齐桓公碰上的这个怪物,叫委蛇,碰上的人就会成为霸主。
“紫衣如辕,见则霸”,岂不正是一句《山海经》的句法?
《山海经》的怪兽,是今天玄幻小说、网络游戏最丰富的素材库,可惜挖掘的还不够。
第三就是世界观。
《山海经》最神奇的地方,就是它的世界观。《山经》很老实,世界观表现得不明显。《海经》则不同了,它似乎想创造一个想象中的世界。从它的海内、海外,各分四面八方就可以看出来。而且,它有四方神,四方风神,四海神,很像一幅汉代帛画。
另外,刘宗迪先生有一个看法,他认为《大荒经》本来是一个部落或一个地区的世界想象,后人把它拉大到了整个天下。这个说法其实也有道理。因为顾颉刚先生写过一篇讲“九丘”的文章,大致意思就是九丘其实是一个很小的范围,后来这个说法逐渐扩大,九丘几乎就成了“九州”的同义语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