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记载江南地区(抄书史记禹划分九州和蛮荒之地)

古时候的百姓,所求真的不多。谁能够让人民吃饱穿暖,生活安宁,大家就会拥护谁。

禹治理好九州山川,让洪水不再肆虐,让四境之内都可以居住,人们再无性命之忧后,又可以安居乐业,理所当然都会拥戴禹的统治。

禹按照地理位置,将国土划分为九个州,这种划分方式,一直沿用至今,只是辖区范围稍有变化,这九州分别是:

冀州:今河北和山西境内

兖州:今山东西部地区

青州:今泰山以东的山东半岛

徐州:今淮河以北及山东南部地区

扬州:今淮河以南及浙江、江西北部地区

荆州:今湖南以及江西西北部地区

豫州:今河南,就是中原地区

梁州:今秦岭以南以及四川盆地

雍州:今关中地区和陇西地区

史记中记载江南地区(抄书史记禹划分九州和蛮荒之地)(1)

九州区域

另外,禹又按照君主管理范围将国土划分为六个区域:以首都为中心,向外扩散,每五百里为一个“服”,分别为:国都、甸服、候服、绥服、要服和荒服。

每一“服”的管理程度和所需纳税的物品都不相同,相对的,繁华程度也不相同。越靠近国都就越繁华,越往外扩散,管理能力越是达不到,所以要求也会更低。像最外层的荒服,那里的人们不受限制,可以随意居住。虽然荒服很自由,但是开发程度也是很低的,人烟稀少,自然危险程度也就更高。

史记中记载江南地区(抄书史记禹划分九州和蛮荒之地)(2)

蛮荒之地

那时候的人口总数很低,整个夏朝的人口大概也就几百万,还没有现代咱们一个小城市的人多。而且那时的人民平均寿命大概只有30--40岁左右,所以古人都早熟,因为没有时间让他们慢慢长大。


史记中记载江南地区(抄书史记禹划分九州和蛮荒之地)(3)

抄书打卡第18页 《史记》卷二 夏本纪

【译文】

所有的山川河流都治理好了,从此九州统一,四境之内都可以居住了,九条山脉开出了道路,九条大河疏通了水源,九个大湖筑起了堤防,四海之内的诸侯都可以来京城会盟和朝觐了。金、木、水、火、土、谷六库的物资治理得很好,各方的土地美恶高下都评定出等级,能按照规定认真进贡纳税,赋税的等级都是根据三种不同的土壤等级来确定。还在华夏境内九州之中分封诸侯,赐给土地,赐给姓氏,并说:“要恭敬地把德行放在第一位,不要违背我天子的各种措施。”

禹下令规定天子国都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甸服,即为天子服田役纳谷税的地区:紧靠王城百里以内要交纳收割的整颗庄稼,一百里以外到二百里以内要交纳禾穗,二百里以外到三百里以内要交纳谷粒,三百里以外到四百里以内要交纳粗米,四百里以外到五百里以内要交纳精米。

甸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候服,即为人子侦查顺逆和服侍王命的地区:靠近甸服一百里以内足卿大夫的采邑,往外二百里以内为小的封国,再往外三百里以内为诸侯的封地。

候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绥服,即受天子安抚,推行教化的地区:靠近候服三百里以内视情况来推行礼乐法度、文章教化,往外二百里以内要振兴武威,保卫天子。

绥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要服,即受天子约束服从天子的地区:靠近绥服三百里以内要遵守教化,和平相处;往外二百里以内要遵守王法。

要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荒服,即为天子守卫远边的荒远地区:靠近要服三百里以内荒凉落后,那里的人来取不受限制;再往外二百里以内可以随意居住,不受约束。

这样,东临大海,西至沙漠,从北方到南方,天子的声威教化达到了四方荒远的边陲。于是舜帝为表彰禹治水有功而赐给他一块代表水色的黑色圭玉,向天下宣告治水成功。天下从此太平安定。

皋陶担任执法的士这一官职,治理民众。舜帝上朝,禹、伯夷、皋陶一块儿在舜帝面前谈话。皋陶申述他的意见说:“遵循道德确定不移,就能做到谋略高明,臣下团结。”禹说:“很对,但应该怎样做呢?”皋陶说:“哦,要谨慎对待自身修养,要有长远的打算,使上至高祖下至玄孙的同族人亲厚稳定,这样,众多有见识的人就都会努力辅佐你,由近处可以推及远处,一定要从自身做起。”禹拜谢皋陶的善言,说:“对。”

未完待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