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下的花环太经典:震撼人心的艺术杰作

高山下的花环太经典:震撼人心的艺术杰作(1)

文/马家骏

陕西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七场话剧《高山下的花环》,是谭邦元、戈治钧根据李存葆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小说《高山下的花环》是一部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的杰作。把这样的作品,改编成舞台剧演出,使广大观众得以直接而具体地感受原作的思想与艺术感染力,是改编与演出者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话剧最突出的成就,是保持和发扬了原小说的思想意义,概括了小说的主要的内容,发挥了原作的思想教育作用。作品中给人印象很深的东西很多,但突出有三个人物值得大书特书。

一是连长梁三喜。梁三喜对同志非常热忱,多方对赵蒙生进行帮助。梁三喜对自己要求特别严格。他有年迈的老母,又有红颜娇妻,但为了保卫祖国,反击侵略者,他不顾个人的一切,英勇战斗,直至光荣牺牲。梁三喜是活生生的战士,临牺牲前,掏出了他的欠债单。尽管他负债累累,但他从不叫苦,还是把宝贵的生命献给了祖国。这是多么可爱的战士啊。过去有些文艺作品,写战士牺牲,总爱升华人物的思想境界,又是交党费,又是留象征性的遗物。但写得多了,真实的事,也缺少了创造性。梁三喜临牺牲前却掏出了欠债单,这不会有损于“大好形势”,也不会降低人物的品格,只是从侧面衬托出伟大战士高洁的心灵。

一位是赵蒙生,作者写的大胆、真实、可信。这是个有缺点的发展中的人物,通过他的前半段生活表现,作者大胆地揭露了不正之风,而人物的后半段转变,是真实的思想的发展的结果,不是故意捏合的思想性尾巴。作者不怕被人攻击说丑化了解放军战士,写了一个真实的被优厚生活地位娇纵了的“少爷”,但更写了一个在血和火的锻炼中,除掉了残渣而成为纯钢铸成的英雄。

第三位是靳开来。这位被人称为“牢骚大王”的人,是血肉丰满、感人至深的形象。他看问题比别人深了一层,最能灵活地掌握原则和实际之间的矛盾。砍甘蔗违反纪律是表面的,甘蔗解去战士的口渴、挽救死亡,而夺得胜利。这是主要的。这里我想起法捷耶夫的名著《毁灭》这部战争小说中写了莱奋生杀高丽人的猪的情节。表面看占去了群众的财物,实际上游击队得以生存,可以更好战斗。靳开来也是如此,他虽然有损于个别群众当前的利益,但是维护了全体人民的长远的利益。这样的战士是更可爱的。

话剧《高山下的花环》较之小说在场面上更集中些,并且也使用许多交叉对比的手法和回忆内容的复现的幻景。这对改变舞台的空间限制,也是有帮助的。当然,剧本情节还嫌长,矛盾发展转换三大段衔接还痕迹明显,这些会在实践中得到改进的。

(原载1983年4月8日《西安晚报》)

(注:本文作者已经授权本头条)

(马家骏 河北清苑人,1929年10月5日生,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外国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原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原理事、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原理事、陕西省高等学校戏曲研究会原会长、陕西诗词学会原顾问、陕西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原常务理事、陕西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陕西省教书育人先进教师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独著有《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美学史的新阶段》、《诗歌探艺》、《世界文学探究》等12种;与女儿马晓翙二人合著《世界文学真髓》、《西洋戏剧史》等4种;主编有《世界文学史》(3卷)、《高尔基创作研究》等9种;编辑有《欧美现代派文学30讲》等4种;参编合著有《马列文论百题》、《文化学研究方法》、《东方文学50讲》、《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等40多种。

名列《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华诗人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学者大辞典》、剑桥《国际传记辞典》(英文第27版)、俄罗斯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国外俄罗斯学专家名录》(俄文版)、《陕西百年文艺经典》等40余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