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失温到什么温度就会有危险(天气炎热也有可能失温)

人体失温到什么温度就会有危险(天气炎热也有可能失温)(1)

  很多人以为,失温只会在冬天发生。其实不然,不管是天气寒冷还是炎热,只要相应条件具备且持续一段时间,突破了人体的防御底线,失温就有可能发生。

  什么情况下容易失温?发现有人失温后,应该如何正确抢救?今天我们请两位医生来谈谈这个问题。

  【病例】

  醉倒路边淋雨 男子夏夜失温

  天气炎热,35岁的赵成(化名)晚上和朋友相约聚餐喝酒,朋友们尽兴而归,而他喝高了,独自醉倒在路边。那天晚上下小雨,赵成却毫无知觉,就这样躺在雨中,直到一两个小时后被路人发现。路人拨打120叫来救护车,昏迷不醒的赵成被送到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第二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李晓艳说,当时患者浑身苍白,蜷缩成一团,神志不清,体表温度用体温计测不出来。初步判断,患者喝酒以后血管扩张,加上衣服湿透,高温蒸发带走了体内很大一部分热量,时间一久引起失温。“必须马上抢救,如果不及时干预,其心血管和肺部都可能会出问题,比如肺水肿、房颤、室颤等,甚至会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的情况。”

  急诊科医护人员将患者的湿衣裤全部脱下,为他擦干身体,换上干衣物,再用棉被将其裹住,开空调供暖,还将热水袋放在他的腋窝、颈部和大腿根部。

  此外还为他注射加温的盐水和葡萄糖,补充液体和能量。一个小时之后,赵成的体温恢复到36℃以上,因抢救及时,没有出现并发症,经过一段时间观察,顺利出院。

  【分析】

  失温常见原因:温度湿度风力

  李晓艳说,二院急诊科在夏季接诊的失温患者并不少见,以醉酒和溺水两种状况最为常见。有的人失足落水,在水中的时间较长,上岸后没有及时将湿衣服换下,高温蒸发,再加上风吹,身体热量迅速丧失,从而造成失温。

  李晓艳说,外界环境的温度并不一定能体现人们对温度的真实感受,比如,在35℃的高温下,人们会觉得很热。而当打开风扇时,气温保持35℃不变,人会感到凉快很多。这是因为风加速了身体汗液的蒸发,把身上的热量加速带走,这也是为什么即使在夏季也会失温的原因。环境温度、湿度、风力,是失温最常见的三个直接原因。

  同样的环境中,有的人没有感觉,有的人则容易失温,比如年龄较大、体质较弱、疲劳疲惫、严重营养不良、有慢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情况,另外,服用了安眠药、抗抑郁药物或喝醉酒等,也容易失温。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副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宁耀贵说,除了上面三个因素可能造成失温,在昼夜温差大或者出现冻雨等灾害天气下,当人体产热能力低于热量散失速度时,也可能出现失温现象。还有一种特殊情况也可能导致失温,就是在手术麻醉后。“为预防发生这种情况,通常可以通过主动加温如空调、盖毯子等方式调节。”

  失温分三阶段 症状各不相同

  宁耀贵介绍,一般而言,失温症的发展有三个阶段,即轻度失温、中度失温、重度失温。

  第一阶段,人体的热量开始流失,体温开始下降,直至核心温度低至32℃-35℃左右。此时,肌肉会不停收缩,出现“寒颤”症状。双手发麻,有些复杂动作完成不了。有些皮肤会出现鸡皮疙瘩,以减少体温的丢失。可能还会感到疲劳、腹部疼痛等,有时还会小便增多。与此同时,呼吸和心跳逐渐减慢,肌肉逐渐僵硬,患者行动变得迟缓。

  第二阶段,随着热量继续流失,核心温度低至28℃-32℃左右。患者口齿不清、反应迟钝、出现恍惚的状况,并开始出现站不稳、走得慢、迷迷糊糊方向感混乱的情况。有些患者的嘴巴、耳朵、手指、脚趾颜色可能变蓝,这是缺血缺氧的表现。短时间内让人有“仿佛置身炎热环境”的错觉,患者可能出现脱衣服的反常现象,而实际上带来的结果是更多热量丧失及核心温度迅速下降。

  第三阶段,体温降到28℃以下,说话表达不清楚,思维比较迟钝,皮肤变得跟冻伤一样,蓝一块白一块。这个时候的脉搏、呼吸和心率等都变得缓慢,血压降低,肌肉变得僵硬,心脏出现纤颤,随时面临心脏停跳的危险。

  【救助】

  身边有人失温

  应该这样急救

  如果身边有人突然失温,该如何急救?李晓艳说,首先要将患者转移到背风的地方,如果有帐篷,可以将患者转移进去。之后,将患者身上的湿衣服脱下来,如果有热水,可以借助身边的矿泉水瓶等装热水为其取暖,置于颈部、腋窝和大腿根部。

  如果患者出现神志改变的情况,必须送到医院做进一步处理,医院的各项抢救措施非常完善,包括心电、生命体征监护等,即便一般措施不能让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医院还能启动药物、热水灌肠等措施,帮患者恢复热量。

  一旦重度失温

  不可心肺复苏

  宁耀贵特别提醒,一旦重度失温,患者心脏跳动非常缓慢和轻微,对外界力量的反应非常敏感,甚至在搬动患者的时候动作过大都可能导致心跳停止而致死亡。这个时候,不可轻易做心肺复苏急救。寒冷环境下,心搏骤停难以准确识别,患者的外周血管收缩和心动过缓导致脉搏难以触及、血压难以测出,特别在体温<30℃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体表湿冷、肢体僵硬、发绀、瞳孔固定、不能闻及心音、见不到胸廓起伏等类似死亡的症状,应依据心电监测进行判断。若存在规律的心电节律,应视为生命体征尚存,不宜胸外按压。

  【相关病例】

  以为中暑了

  其实是失温

  近日,一则新闻引发广泛关注,一名女士在浙江某漂流景区游玩时,突然脸色苍白、头昏乏力、四肢僵硬。当时的气温高达41℃,周边的人都以为她中暑了,而她一直喊冷。后来被诊断为急性失温。

  中暑和失温如何区别?

  宁耀贵说,中暑是散热障碍引起机体温度过高所致,在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后,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等症状,一开始体温正常或略升高。核心体温持续上升到38℃以上时,除上述症状外,还会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四肢湿冷等情况。而失温则相反,是由于机体热量丢失过多导致机体温度降低,当人体体温低于35℃,就开始处于失温状态。失温会出现手脚僵硬发冷,意识丧失,甚至昏迷。

  【提醒】

  出现失温状况  不可喝酒取暖

  李晓艳提醒,要预防失温,最好不要贪杯,喝酒时控制酒量。户外运动时,要做好自身保护,如果是到有水的地方,尽量穿有助于迅速排汗的速干衣、保暖防风的冲锋衣等。参加漂流项目,最好准备一套干衣物,装入防水包随身携带,衣服打湿后尽快换下来。做各项运动前,要摄入充足的营养,如吃巧克力、喝热饮补充热量,不要透支体能。如果感觉有点凉,要赶紧喝热水。要记住一点,如果已经出现失温状况,绝对不能喝酒取暖,喝酒后体表的血管会扩张,风一吹,反而会加速体内热量的蒸发。

文/厦门晚报记者 龚小莞 汪燕妮 通讯员 潘志明 漫画/小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