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五号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家族最高火箭)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9月13日消息(记者 吴岳文 通讯员 黄国畅 屠海超 胡煦劼 魏来 文图)惊涛骇浪从容渡,越是艰险越向前。9月13日晚,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探照灯下,长征七号改遥五运载火箭蓄势待发、剑指苍穹,乳白色箭体上,鲜红的五星红旗和“中国航天”四个蓝色大字格外醒目。

长征五号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家族最高火箭)(1)

火箭发射

长征五号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家族最高火箭)(2)

火箭发射

8月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海南,疫情聚集暴发、来势凶猛,加之文昌发射场产品密集进场,拓展建设和在建项目进出场区人员较多,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为航天发射任务实施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挑战。

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在发射场,航天工作者们越是艰险越向前,打响了“向疫战、向天行”的战斗,全力以赴确保航天发射和疫情防控“两个万无一失”“两个全面胜利”。

“各号注意,15分钟准备!”21时03分,发射场内响起01指挥员符一行的倒计时口令。

“这次任务发射的中星1E卫星与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同时在场测试,时间紧张、责任重大。”01指挥员符一行介绍。

任务过程中,他们把疫情防控工作与航天发射任务一体筹划、一体组织、一体实施。该发射场所在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党委坚持“一个体系推进、三个重中之重”布局指导,针对此次任务状态变化大、流程调整大,且与空间站任务并行实施的特点,开展全方位质量安全分析,严格落实风险分级管理要求,按照任务流程逐个阶段、逐个项目、逐个步骤分析识别风险,加大精细管理,搞好流程机制优化、方案预案制定、设备设施维护、特燃特气筹措等工作,确保任务全程安全稳定。

“各号注意,5分钟准备!”21时13分,不断响起的口令,犹如隆隆的战鼓声,为即将到来的火箭腾飞加油助威。

从13日白天开始,燃料加注手们便熟练而小心地为火箭添加“动力”——温度极低的液氢、液氧、煤油。这次发射,是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首次实施液氧煤油并行加注,文昌航天人积极开展测试发射流程优化探索,为高密度航天发射任务缩减测发周期,提升工作效率。

发射进入倒计时,此时此刻,各岗位工作人员分秒必争、完全进入临战状态,测发大厅内,人们正密切注视着电脑显示屏上的各项状态;测控点号中,“牧星人”正等待点火口令,时刻准备捕获目标;场坪四周不远处,消防车、安全保障组随时待命,塔架上工作人员已经全部撤离。

“……5、4、3、2、1,点火!”被誉为“金手指”的发控台操作手周湘果断按下点火按钮。

21时18分,火箭拔地而起,烈焰照亮海天之间,长征七号改遥五运载火箭宛如一条巨龙,托举着中星1E卫星,咆哮着一飞冲天。

长征五号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家族最高火箭)(3)

火箭发射

长征五号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家族最高火箭)(4)

火箭发射

长征五号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家族最高火箭)(5)

火箭发射

“发现目标”“跟踪正常”……指挥控制中心大厅内传来来自各个测控站点的报告声。显示屏上,火箭飞行的实时动画尽收眼底。

“星箭分离!”“太阳能帆板展开!”

伴随着大厅调度口令响起,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人群中响起一阵热烈掌声。

长征五号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家族最高火箭)(6)

火箭发射

“我宣布,此次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当“大红屏”亮起的那一刻,整个大厅顿时掌声雷鸣、经久不息,许多人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一个个日夜的辛苦努力与热切期待,终于迎来了成功与奇迹。

“艰苦创业,勇挑重担。”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领导表示:“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叫响‘向疫战、向天行’口号,团结带领中心航天人奋勇夺取疫情发生后航天发射任务的胜利,用成功报效祖国,用成功为祖国加油。”

【新闻多一点】

长征家族最高火箭成功发射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火箭院”)抓总研制的长七改火箭,是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的主力构型,是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和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三子级基础上、通过组合化设计形成的高轨三级液体捆绑式运载火箭,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不低于7吨,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地球同步转移轨道5.5至7吨运载能力的空白,可适配直径4.2米和3.7米两种整流罩,具备一箭一星和一箭双主星发射能力。

长征五号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家族最高火箭)(7)

火箭

据长七改火箭主任设计师魏远明介绍,本次执行任务的长七改遥五火箭,采用整流罩直径4.2米的构型,全箭高度60.1米,与2021年3月12日发射的遥二火箭高度一致。长七改火箭作为我国首型采用助推器与芯一级集束式分离技术的捆绑火箭,相比通常先分离助推器、再分离芯一级的方式,减少了一次分离环节,使火箭捆绑连杆结构更加简化。同时,集束式分离也减少了一个助推器落区,整个组合体都在一个落区内,更加有利于控制火箭残骸落区。

魏远明介绍,作为全低温火箭,长七改火箭也是目前我国模块数量最多的新一代火箭,由4个助推器、芯一级、芯二级和芯三级构成,部段较多且复杂。以前,需等所有部段都准备齐备,再一鼓作气完成垂直总装。这次任务中,团队将总装模式由“一气呵成”改为“随到随吊”,优化总装时间。

长征五号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家族最高火箭)(8)

火箭

此次是长七改火箭第四次执行发射任务,火箭状态正在逐步固化,同时为进入高密度发射阶段提前准备。魏远明介绍,型号队伍针对火箭技术设计进行了多项优化改进,在确保测试覆盖性的前提下,通过优化流程顺序、并行工作、合并测试等方法,将发射技术流程由32天缩减至26天,进一步提高了火箭发射效率,为火箭应对高密度常态化发射奠定了基础。

长征五号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家族最高火箭)(9)

火箭

据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邓洪勤介绍,长七改发射任务准备期间,文昌发射场中星1E卫星、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同时在场,火箭、卫星、航天器均为重大型号,意义重大、责任重大。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把航天发射和疫情防控一体筹划、一体组织、一体实施,针对发射场当前高密度任务特点,开展长征七号改火箭首次液氧煤油并行加注,将该型号火箭加注发射日任务流程时间缩短了近三分之一,持续提升执行高密度航天发射任务能力。(高诗淇、桑茜、王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