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23回关于宝玉的情节(读红楼梦学写作41)


红楼梦第23回关于宝玉的情节(读红楼梦学写作41)(1)


红楼梦第23回关于宝玉的情节(读红楼梦学写作41)(2)


红楼梦第23回关于宝玉的情节(读红楼梦学写作41)(3)


红楼梦第23回关于宝玉的情节(读红楼梦学写作41)(4)

第二十九回的第七个场景是:宝玉藏麒麟

萧遥把这个场景也归入了贾府气运线。

前面说到张老道用盘子将众人送给宝玉的礼物端进屋子,宝玉闲来无事,便坐在贾母身边翻弄,一件一件挑给贾母看。贾母看见了一个赤金点翠的骐驎,就说看着面熟。宝钗告诉老祖宗,说史湘云妹子也有一个这样的项圈,只是比这个小些。宝玉说自己没看见,探春夸宝钗有心,黛玉却冷笑说:“他在别的上心还有限,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 ,这句话宝钗听见了装作没听见。宝玉则听说史湘云也有这件东西,“便将骐驎忙拿起来揣在怀里”,一面揣,一面拿眼睛“飘人”,怕被发现。结果看了一圈儿只有黛玉冲他点头,“似有赞叹之意。”宝玉心虚,凑过去问黛玉要不要这个金麒麟,被黛玉一句“我不希罕”直接拒绝。

这一小段文字,是典型的曹氏群像描写,总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萧遥时常想,假如曹师生在现代,至少会是著名的摄影师。曹师的文字,总是从最舒服的角度切入画面,同时又让人完全感觉不到摄像机镜头的存在。

宝玉翻看礼物,一件一件拿给贾母看,滴水不漏,画面感十足。有了这样的铺垫,后来贾母再发现金麒麟眼熟,则丝毫不显突兀。宝钗一听见贾母问话,立刻便能提供建设性意见,显然一直关注着贾母和宝玉。这时候,众人眼中的焦点男主宝玉同学,却对此过程毫无感觉。探春同学,则始终站在评判者的立场,对宝钗很是欣赏。黛玉妹妹十分敏感,正因为宝钗和湘云都有“带的东西”,偏偏自己没有,而耿耿于怀,于是发起了语言攻击。宝钗同学无端被黛玉奚落,却装作没听见,仍然端着架子。

这个场景里,曹师让颦儿主动发起对宝钗的“招惹”攻击,既是为了衬托黛玉的性情,也为了表现宝钗的隐忍,从而为后文发起犀利的反击埋下伏笔,以便给读者带来更强烈的心理冲击。至于金麒麟本身,反倒只是为了伏笔史湘云同学必将再次出现。

《红楼梦》全书涉及的伏笔极多,每一条伏笔线索,都对应着一个设计精巧的故事情节。仅从伏笔的方式、数量和激活情况,可知《红楼梦》全书,实为古典小说设计复杂之最。

接下来,是第八个场景:世家送礼

这个场景,其实是个小插曲,暂时归入贾府气运线。主要写冯将军、赵侍郎等远亲近友听说贾府打醮,女眷都在庙里,所以都来送礼,贾母等人觉的惊动了亲友,感觉甚是后悔。

曹师写这一段,一是为了侧面描写贾府的亲近关系,二是为了伏笔贾母第二日不再出门。场景最后,曹师交代了两个小背景:一是宝玉对于张道士给自己提亲感到非常气愤,二是黛玉因为天气炎热,“又中了暑”。这两件事,接下来都会再次展开。

第九个场景:宝玉摔玉

这个场景,是《红楼梦》全书中最经典场景之一,是群像描写和心理描写相结合的典范。萧遥一度曾经怀疑,心理学是不是早在明清时期就已经传入中国了?

心理描写部分,主要分别从宝玉和黛玉的视角写起。首先是写宝玉,因为放心不下黛玉,就过来看望,结果黛玉怕他有什么好歹,就简单说了一句“你只管看你的戏去,在家里作什么?”结果,反勾起了委屈和怒火,说出了“我白认得了你。罢了,罢了!”这样的句子;而黛玉这边,因为宝玉沉下脸来,也说了一句“我也知道白认得了我,那里像人家,有什么配的上呢”,由此彻底激怒宝玉,引出后面的一塌糊涂,不可收拾的一处闹剧。

这一部分文字,曹师的手法格外用心。主要通过对比手法,写宝玉“心里放不下、饭也懒去吃”。这么善良体贴的孩子,原本就因为张道士提亲心里不高兴,结果又被黛玉的一句话戳中了逆鳞,突然感觉一切的付出都毫无意义,“别人不知我的心还有可恕,难道你就不想我心里眼里只有你”,生气黛玉“不能为我烦恼,反而以这句话奚落堵噎我”,于是得出了“可见我心里一时一刻白有了你,你竟心里没我”这样的伤心结论。

宝玉和黛玉吵架行为背后,是各种误解的累积,也是两人心理脆弱、关于“提亲”一事关心则乱的表现。写宝玉时,从“心中正大不受用”,到“心中烦恼更比往日加了百倍”,然后气恼累加,终于外化,“便向前来,直问到脸上”,从心理到行为的变化,清晰可辨;写黛玉,则从“怕他有个好歹”,到“一时解不过这话来”,再到“又是着急、又是羞愧”,“战战兢兢”地说道“我要有心咒你,我也天诛地灭”这样的狠话,和“你怕当了你的好姻缘,你心里生气,来拿我煞性子”这样令人伤心之极的台词。

在原本气氛和情绪高涨,马上要进入高潮的时候,曹师却突然控制住节奏,开始细细分解宝、黛二人的心理活动轨迹,整个过程丝丝入扣,平顺自然,全无任何牵强附会的斧凿痕迹。

等读者心情稍微平复,明白了二人心里所想,再写宝玉终于被黛玉的“好姻缘”三个字强烈刺激,“赌气从头上抓下通灵玉来狠命摔了出去”,嫌摔不破,还要找了东西来砸;在这种场面下,曹师安排了袭人和紫鹃分别劝说二人,结果二人却再次勾起宝、黛伤心事,一个“越发伤心大哭”,一个“心里烦恼,把刚吃的解暑汤哇的一声,都吐了出来”,进而演化成宝、黛、袭人、紫鹃四人“无言对泣,各自哭各自的”。一会儿,袭人不忘劝诫本性,再次说教宝玉的时候,又惹得黛玉连日来受到的委屈发作,又摸起剪刀,剪断了自己亲手做的通灵宝玉穗带。

曹师笔下的人物,千人千面,举止自然,时间、空间、人物性格高度吻合。在宝玉摔玉这个情景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万般热闹的笔触之外,曹师仍不忘从小处着手,通过人物在大事件中的具体表现,来穿插描写袭人、紫鹃的性格,宝玉、黛玉的性情。这种一笔多用的高效率处理手法,在全书中多次出现,是曹师的特色笔法之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