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穿越到古今的遇见(一场穿越千年的梦)
《左传·定公十年》疏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服装在中国社会中不仅是生活文化的一部分,往往同时还蕴含着很多象征性和意识形态的理念或其背景。
一件汉服,可以读出穿衣人的性别、年龄、性格、修养、精神等多方面信息。
沐浴着传统文化的阳光雨露,一袭汉服即一叶青春。
01
曲裾
多见于秦汉时期,男女皆可穿着。
《礼记》记载曲裾“续衽钩边”,即曲裾的后片三角形衣襟接长,并可绕至前襟,然后腰部缚以大带。
这样不仅可遮住三角衽片的末梢,也使得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更为端庄。
曲裾的衣袖有宽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给人一种雍容华贵之感。
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领,且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
如穿几件衣服,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最多的达三层以上,时称“三重衣”。
诗歌中“回首当年汉舞,怕飞去漫皱,留仙裙褶”,就是对那至美场景的生动刻画。
02
襦裙
襦裙出现在战国时期,兴起于魏晋南北朝。
襦裙属于汉服的一种,上身穿的短衣和下身束的裙子合称襦裙,是典型的“上衣下裳”衣制。
上衣叫做“襦”,长度较短,一般长不过膝,下身则叫“裙”。
可见,“襦裙”其实是两种衣物的合称。
襦裙是唐代妇女的主要服式。披帛,又称“画帛”,通常一轻薄的纱罗制成,上面印画图纹。
长度一般为二米以上,用时将它披搭在肩上,并盘绕于两臂之间。唐代妇女,以体态丰腴为美。
由于身材丰硕,中唐女服也渐趋宽大,裙子的宽度比隋末唐初时要肥大的多。
衣衫虽为小袖,但与初唐、盛唐女服相比,也明显趋于宽松。
03
圆领衫
隋唐时代也产生了汉服的一种重要变体 - 圆领衫。
圆领式样在中国服饰历史上很早便有出现,但一直到隋唐才开始盛行,成为官式常服。
唐代圆领衫是男子重要服饰之一,那时候圆领衫多是窄袖。到了宋朝,圆领衫出现方袖,由于当时崇尚节俭,所以那时圆领衫色彩比较单一。
相比之下唐朝圆领衫较为华丽一些。到了明朝圆领衫更进一步,在肩膀上出现了代替系带的铜纽扣。
明制圆领衫还有部分琵琶袖。且穿圆领衫、戴乌纱帽、着长筒靴、束腰带成为明朝官员正式上朝服饰。
这时官员的圆领衫出现了表示等级的禽鸟走兽图案。
明朝时圆领衫已经不是主要的男子常服了,由于明朝新郎在结婚时穿九品圆领衫,所以新郎被称为新郎官,这一称呼一直留到当代 。
04
唐代大袖衫
盛唐以后,胡服的影响逐渐减弱,女服的样式日趋宽大。
到了中晚唐时期,这种特点更加明显,一般妇女服装,袖宽往往四尺以上。
中晚唐之际的贵族礼服,一般多在重要场合穿着,如朝参、礼见及出嫁等。
花钿,所以又称“花钗大袖”。
穿着这种礼服,发上还簪有金翠花钿,所以又称“钿钗礼衣”。
大袖衫裙样式为大袖、对襟,佩以长裙、披帛。
以纱罗作女服的衣料,是唐代服饰中的一个特点,这和当时的思想开放有密切关系。
尤其是不着内衣,仅以轻纱蔽体的装束,更是创举,所谓“绮罗纤缕见肌肤”,就是对这种服装的概括。
05
窄 袖 褙 子
褙子,也写作“背子”,是宋代上至皇后、贵妃、命妇,下至平民、待从、奴婢,以及优伶、乐人不分等级与尊卑的通用性服装款式。
它是最具时代特征且流行度最高的常服,并与同期的命妇礼服大袖衫形成鲜明对比。
关于褙子的文献记载非常多,《宋史·舆服志》 中有“女子在室者冠子、背子,众妾则假髻、背子”,又有“乾道七年定常服后妃大袖,生色领,长裙、霞帔、玉坠子。
背子,生色领,皆用绛色,盖与臣下无异” ,又如《济南先生师友谈记》中关于御宴记载太妃衣“衣黄背子”“衣红背子”。
虽然有宋人认为褙子本是婢妾之服,而婢妾一般都立于主妇 的背后,故称为“背子”。
但实际情况是,上至皇后、贵妃、命妇、下至奴婢待从以至民女、优伶乐人之辈,尊卑都可穿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国人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强,汉服逐渐开始复兴,一系列穿着汉服、宣传汉族文化的运动。
支持者以复兴汉民族传统服饰为切入点来影响大众进而发扬传统文化的举动也默默在进行。
汉服并不仅仅在于好看,更重要的是,它蕴含着华夏民族的文化智慧以及五千年的思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