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剂遇到水会爆炸么(干燥剂遇水成炸弹)

干燥剂遇到水会爆炸么(干燥剂遇水成炸弹)(1)

本报记者王恺凝通讯员蔡敏

近日,朋友圈流传这样一条信息:江西一名5岁小男孩将干燥剂倒入瓶中并加水玩耍,结果瞬间爆炸,男孩眼球被喷溅出的碱性液体“溶解”,造成一只眼失明。小小一包干燥剂竟有如此大的威力?本期生活实验室邀请同济医院眼科教授李贵刚通过一组“干燥剂遇水”实验,测试市面上干燥剂的潜在危险。

实验工具:干燥剂、水、温度计

实验目的:检验干燥剂在水中的变化

实验过程

不同成分干燥剂遇水反应不同

近日,武汉晚报记者走访超市发现,雪饼、海苔、饼干等零食中都有一小包干燥剂,不过它们所用的干燥剂成分并不相同,主要有蒙脱石、生石灰和硅胶三种干燥剂。所有的干燥剂包装上都写着“不可食用”、“不可开袋”、“不可玩耍”等警示。实验发现,不同的干燥剂遇水后反应也不一样。

实验一:生石灰干燥剂遇水升温最明显

实验开始前,温度计测量烧杯内的水温为25度。李教授将蒙脱石、生石灰和硅胶干燥剂分别倒入一半至三个烧杯中,加入100ml的水。十几秒过后,放蒙脱石干燥剂的烧杯水变浑浊了,用温度计一量,烧杯温度上升了2度左右;而放有灰白色生石灰干燥剂的烧杯出现气泡,温度从25度上升到了45度,用手触摸烧杯可以明显感觉到热度;硅胶干燥剂无水时为蓝色颗粒,倒入有水烧杯中后变成了粉红色,但水温并无明显变化。

实验二:水和石灰干燥剂比例相同时塑料瓶瞬间变形

在实验一中,三种干燥剂遇水后虽然反应不同,但都不是特别剧烈,江西5岁男童为什么会失明呢?李教授分析,和剂量有关。他将两袋共60克的生石灰干燥剂加入到矿泉水瓶中,再加入60毫升的水,轻轻摇动瓶身。记者看到,1:1的石灰干燥剂和水混合后释放出大量热量,干燥剂“沸腾”起来,咕嘟咕嘟开始冒泡,瓶盖被顶起。2分钟后,瓶身膨胀,而且很烫手,不时有白色水蒸气冒出。用温度计一量,水温已升高到了90度,而且瓶子底部已变形。

专家释疑

密封瓶中可能会发生爆炸

武汉一位干燥剂的经销商告诉记者,生石灰干燥剂、蒙脱石干燥剂和硅胶干燥剂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三种干燥剂。目前食品企业大多使用硅胶干燥剂,这是一种高活性吸附材料,无毒、无味、无腐蚀、无污染,可直接与食品、药品接触。不过出于生石灰干燥剂成本低、吸潮能力强、加工程序简单等原因,有些食品企业仍选择使用生石灰干燥剂。

为何生石灰干燥剂遇水反应会剧烈些?李贵刚解释道,因为生石灰干燥剂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氧化钙遇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碱性化学物质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有较强腐蚀性),瞬间释放出大量热量。

“发生爆炸需要满足两个条件。”李贵刚说,一是密闭空间,二是放热生成大量气体,两者缺一不可。另外,也与放入干燥剂的量有关。加入的量少,就会像实验中这样使塑料瓶变形;一旦加入的量达到一定程度,热量会使瓶中的水变成水蒸气并急剧膨胀,最终发生爆炸,威力可将瓶底炸穿。

记者探访

多数干燥剂外包装并未提醒遇水可能会爆炸

日前,记者走访多家超市和商场发现,许多食品、衣服、鞋子等包装盒里的干燥剂虽然标有“不可食用”“不可开袋”“不可玩耍”“幼儿勿取”的字样,但并没有提醒消费者,石灰干燥剂在密封瓶中遇水可能会引起爆炸,而且外包装上的提醒往往被人忽视。

“一般就随手一扔。”采访中,记者随机询问15位家长如何处理干燥剂,除了有一位家长因为是化学老师,了解干燥剂的潜在危险会小心处理外,其他14位家长均表示就是随手一扔,有的还会将干燥剂留下来重复利用。一名4岁孩子的家长告诉记者,只知道干燥剂不能吃,不知道干燥剂遇水可能还会爆炸。

专家提醒

不慎入眼千万不要揉

“市民一定要妥善处理干燥剂”。李贵刚提醒,虽然不是所有干燥剂遇水都会发生爆炸,但干燥剂还是属于危险品。尤其是生石灰干燥剂和包装上无标示成分的干燥剂,家长要尽量减少孩子直接接触它们的机会,以免发生意外。

“家长打开食品包装后一定要看看干燥剂的成分。”李贵刚说,如果是生石灰干燥剂,最好直接扔掉,因为孩子若将包装拆开扔进装满水的水杯中,溅出的碱性液体会灼伤孩子的皮肤甚至眼睛。而生石灰进入眼睛会持续释放碱性物质,强碱会引起眼角膜、结膜烧伤,严重的还会导致眼球穿孔。万一不慎溅入眼睛里,千万不要揉,以免强碱颗粒进一步摩擦损伤视网膜。应尽快用大量清水从眼内侧向外侧冲洗20—30分钟,紧急处理后马上就医,请眼科医师进一步处理。

图为同济医院李贵刚教授正在做“干燥剂遇水实验”。

本报记者周迪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