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唯分手的决心台词(幼稚的评判勇敢的汤唯)

作者:捉刀人《吹哨人》是薛晓路跟汤唯的第三次合作了跟所有人猜测的不一样,这部不叫《北京遇上西雅图3》,不是一部爱情轻喜剧,而是一部纯正的商业大制作但有趣的是,这是薛晓路第三次让汤唯的角色“三观不正”,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汤唯分手的决心台词?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汤唯分手的决心台词(幼稚的评判勇敢的汤唯)

汤唯分手的决心台词

作者:捉刀人

《吹哨人》是薛晓路跟汤唯的第三次合作了。跟所有人猜测的不一样,这部不叫《北京遇上西雅图3》,不是一部爱情轻喜剧,而是一部纯正的商业大制作。但有趣的是,这是薛晓路第三次让汤唯的角色“三观不正”。

《北京遇上西雅图》第一部,薛晓路让汤唯“小三上位”。在这里给大家说一个彩蛋,电影里人没出场声音出场的大老板,扮演者叫做刘仪伟——没错,就是你知道的那个先当厨师后当导演的刘仪伟;《北京遇上西雅图》第二部,薛晓路让汤唯在赌场当“叠码仔”,还傍过王志文演的大款。《吹哨人》里的汤唯,同样“三观不正”,你去翻翻豆瓣,会看到好多痛斥周雯的评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豆瓣等电影评分网站,总是以影视角色的道德作为作品优劣的评判标准。《英国病人》下面的恶评,基本上都是“毁三观”:“把婚外恋说得冠冕堂皇……”;《钢琴课》下面同样是一片骂女主的声音;喜欢《廊桥遗梦》的影迷,个人建议不要去豆瓣看短评,那基本上是“捉奸现场”;就连《泰坦尼克号》下面,也不时出现类似“女主都有未婚夫了还跑去勾三搭四,三观呢”这样的声音。

更有甚者,还有人因为有的演员在电视剧里演反派而跑去微博底下一顿狂骂。在《延禧攻略》里扮演“袁春望”的王茂蕾被骂到关闭评论;在《香蜜沉沉烬如霜》中饰演反派的周海媚被骂到直接退出微博;《都挺好》里的郭京飞,发微博说“我都想打我自己”;前些天上映的《少年的你》,扮演坏女孩魏莱的周也,发了长长的一条微博痛斥校园暴力,痛陈自己演到崩溃……字缝里写着“求生欲”三个字。说句不客气的话:一部分观影者不爱用脑子,角色的“道德”是他们判定影视作品的唯一标准,除此之外,似乎一无所知。

联想到当年《还珠格格》播出之后,容嬷嬷李明启老人上菜市场都买不到菜,说明观众的水平基本没啥进步。区别在于现在的观众有了网络有了微博,在表达自己的鉴赏力方面有了最直观的手段。想到这些,第一万次感慨:汤唯打死都不开微博,简直就是全中国最有先见之明的艺人。如果她开了微博,我都不敢想象《吹哨人》上映之后评论区的“盛况”。毕竟,《吹哨人》里的周雯,对普通观众来说,已经不是挑战,而是一种赤裸裸的挑衅了:

开场的时候珠光宝气,极尽排场——有炫富的嫌疑;遇到前男友旧情复燃,一夜风流——睡有妇之夫;在餐馆打工,差点把人家的后厨整个儿给炸了——没有生存能力,只能让男人养着;为了躲避追杀住进雷佳音扮演的马珂家里——小三上门逼走正房,还有没有天理了?

千万不要以为这是笔者在信口开河,翻翻短评,这样的吐槽比比皆是。更有甚者,还拿飞机失事的桥段说事儿:“为了干掉她,幕后黑手老钟制造了飞机失事,几百号人为她陪葬,这人命债她背定了!”虽然很多时候笔者会吐槽这类观众没什么脑子,但对于他们找碴的角度之刁钻,想象力之丰富,扣帽子之蛮横……笔者还是愿意拿张A4纸写个“服”字送给他们。

而这也正是汤唯的勇敢之处,是导演薛晓路的勇敢之处。

电影,很多时候是一种冒犯的艺术。电影,来源于生活,同时也要高于生活。电影,就是要展现人性、提炼并反思人性。人性之中的怯懦、卑微、软弱、自私……凡此种种,用艺术化和戏剧化的形式体现出来,是电影的职责之一。电影也不是评选三好学生,不是哪个角色“道德完美”,就要奖他一朵小红花。现在的观众,没有经历过必须“高大全”的时代,根本不知道,能让一部电影里的女主角“坏”起来,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事。

而汤唯和薛晓路用了三部电影去完成这件事。一部比一部狠,一部比一部将汤唯推向“绝路”。这种挑战甚至挑衅,是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飒爽,是一种“我偏要勉强”的倔强。她们在用柔弱的肩膀扛起偏见,她们在用一己之力对抗恶意。

不得不佩服汤唯,她真是最勇敢的女艺人之一。没有人像她一样,敢于出演这么多不完美的女性角色。那么,她为什么有这样的勇气去做这件事呢?网上有人说汤唯这是“仗着自己美丽”——我想汤唯本人肯定不会介意这句“差评”,正如笔者绝对不会介意别人指着鼻子骂“你除了长得像吴彦祖之外一无是处”。(捉刀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