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作春秋的时候是多少岁(孔子著春秋内心也很纠结)

孔子著《春秋》背后的故事,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孔子作春秋的时候是多少岁?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孔子作春秋的时候是多少岁(孔子著春秋内心也很纠结)

孔子作春秋的时候是多少岁

孔子著《春秋》背后的故事

孟子在《孟子·滕文公下》中说:“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意思是,理解我的人是因为《春秋》吧,责备我的人恐怕也是因为《春秋》吧。

为什么孔子会这么说呢?孟子在《滕文公下》中同时指明了原因:“《春秋》,天子之事也。”意思是,《春秋》是史书,而作史,是天子的事情啊,是天子的权利和职责。换句话说,就是除天子外,其他人无权著史,否则就是僭越,是不符合礼制的。

山东 济宁 邹城 孟子孟府大堂

《中庸》中也说:“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意思是,不是天子,就不要讨论礼制,不要制定规章制度,不要考证文字。

《中庸》中又云:“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意思是,要制礼作乐,必须既要有天子的德行,又要有天子的地位,否则是不能做这样的事的。一言以蔽之,就是说,制礼作乐是有德行的天子才能做的事,其他人是不能做的。

孔子自己也明白,自己其实是没有权利著作史书的。但他为什么还要坚持这么做呢?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提到,董仲舒说过:“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故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

孔子

意思是,孔子知道自己的话没有人听,自己的意见不被人采纳,自己的主张也没有机会得到实施,便对二百四十二的历史进行评价和褒贬,以此作为天下的法则。

杜预在《春秋左传集解·序》中说:“仲尼因鲁史策书成文,考其真伪,而志其典礼,上以遵周公之遗制,下以明将来之法。”

孔子也有感于泛泛空谈,起不到太大的作用,不如将自己的观点融于对具体历史事件的记述之中,这样更为深刻切实显著明白。即:“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基于以上原因,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看来孔子是深得唯物主义之精髓呀,辩证地看问题,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只要是有利于国家和后世的事,就勇敢地付诸行动。也许用林则徐的话来解释更为贴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孔府孔庙航拍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也许内心深处孔子认为自己这件事做得没错,问心无愧。

这里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正常思维之下,我们肯定以为他这是要托物以言志,在记事的时候同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夹叙夹议,边述边论。 其实孔子著《春秋》却不是这么做的,他只是叙述,却并不发表议论。

这岂不令人感到费解?他记事不正是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吗?不是为后世治理天下提供借鉴提供经验教训吗?不是为后世百姓的行为提供准则,规范其言行,使之更能合乎”仁义礼智信”的要求吗?

孔子是要阐明自己的观点,这一点没有错,但孔子却采用了一种极为高明的手法,就是所谓的“春秋笔法”,将自己的观点、褒贬和评价隐于文字叙述之中。直陈其事,而其观点自明。我不做任何评论,可是你读完之后自然就知道我的看法,我对事件和人物的褒贬已经一目了然了。

为了让这个事儿更容易理解,我们不妨以写作文为例。就像是有这么一篇文章,表面上看是记叙文,接着看下去又像是说明文,再仔细看却是议论文。表面上看,既看不到任何表明作者自己态度的文字,也找不到任何代表作者立场的语句,作者没有发表任何议论,没有作出任何评价。

可是如果我们仔细审察每一句话,仔细研究行间的文字,我们就能揣摩出作者的态度,因为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不是随随便便说的,其中包含着作者的用意,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如此这般推敲下来,我们便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叹,感觉一切都豁然开朗了,原来作者是这么个意思啊,高,实在是高啊!

这就是所谓的“春秋笔法”,它所包含的道理是什么呢?就叫做“春秋大义”。这也正是孔子以鲁国国史为基础史料,经过整理修订后却被称为“经”的原因。我们在下一篇文章中会作进一步解释。

孔林

孔子用“春秋笔法”表现“春秋大义”,是他老人家的一大发明创造,而后世诸人竟相学习效仿,应用于自己的著作之中,不过却从不交专利费,是明显的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呀!不过也不用担心,孔子他老人家为了让大家都能用,并没有申请专利呀!其实当时并没有专利权一说,只是到近代我们才有了知识产权的概念。

孔子著《春秋》,是出于因礼崩乐坏的社会政治现实而产生的强烈的忧患意识,而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违背礼制,私人著史,开创中国历史私人著史之先河,则体现了他老人家勇于担当的精神,同时也体现了他的家国情怀和天下胸襟。《春秋》及其它五经构成了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基础,是中华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核心,我们称孔子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孔圣人”,实至名归!

创作辛苦不容易,敬请关注、点赞、评论、转发、多沟通多交流,以示加油鼓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