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一生投入最多的不是爱情 林徽因一生多绚烂

她的诗歌作品《你是人间四月天》流传了近百年,文字细腻优美;她有三段经常被人谈论的爱情故事,生命中有三个为之倾倒的男人;她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家,曾设计东北大学校徽国徽。

她就是被誉为近代中国第一位才女的林徽因。在文学上,她有经典作品流传;在建筑设计成就上,她更是无人能敌。除此之外,更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她生命中挥之不去的三个男人。

她没有张爱玲的孤傲,也没有三毛的决绝,更多的是江南大户人家的温婉和理智。

林徽因一生投入最多的不是爱情 林徽因一生多绚烂(1)

林徽因一生投入最多的不是爱情 林徽因一生多绚烂(2)

1904年,杭州的林府,喜得一千金。祖父林孝恂从《诗经.大雅.思齐》中的诗句:“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为宝贝孙女取名徽音,后来为了与同名的另一位男作家区分开来,改为徽因。

父亲林长民是早期的海外留学生,有学识,诗歌书画样样精通。姑母是大家闺秀,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出生于这样子的书香世家,林徽因无疑是受宠又幸福的。五岁开始,姑母就当林徽因的启蒙老师,教书讲学,小小书童林徽因也过得非常快乐。

唯一的不快乐来自于母亲。林徽因的母亲郑氏,是一个富商之女,平时在家就是大小姐做派,只会享受,也不会操持家务,也没有任何文学细胞。祖母和父亲都很不满,对母亲很冷淡。

童年时期,母亲一直住在后院。白天,小徽因就去前院跟着姑母学习,晚上就回后院跟母亲一起居住。每次从前院回来,活蹦乱跳的徽因立马就变成了小心翼翼的样子,生怕哪里惹母亲不高兴。

而郑氏一见到自己的女儿林徽因兴高采烈地从前院回来,就会骂骂咧咧,不是抱怨丈夫对自己不理不睬,就是责怪这个家里没有人关心她,重视她。

当时的林徽因虽然年龄小,但是她非常懂事。她一边享受着父亲对自己溺爱的同时,也照顾母亲的感受;同时,她也不满父亲对母亲的不管不顾,也讨厌母亲对父亲的冷言冷语。

林徽因一生投入最多的不是爱情 林徽因一生多绚烂(3)

就是在这样的情感纠结之下,小小的林徽因就已经懂得了成人感情的复杂,也形成了多愁善感的性格。

14岁的那一年,林徽因第一次见到了17岁的梁思成。因为父亲林长民跟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是世交好友,所以两位父亲有意想撮合这一对年轻人。

在林徽因的眼里,第一次见到梁思成,就像一位邻家哥哥,文文静静,一脸书生气,除此之外并没有特殊的感觉。

也许是14岁还没到情窦初开的年纪,也许是觉得梁思成跟自己想象中的梦中情人不一致。总之,此时两人不来电。

这就是一次普通的见面,也没有给林徽因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她继续在北京培华女子中学读书。这是一所英国都会创办的学校,里面校风严谨,培养的学生无论言谈还是举止,都有学问,有风度。

1920年,林徽因十六岁,父亲林长民要赴英讲学,爱女林徽因跟随父亲到英国念书。这是林徽因第一次漂洋过海,也是因为这一次的机会,她开始了一段被后人谈论了近百年的感情纠葛。

林徽因一生投入最多的不是爱情 林徽因一生多绚烂(4)

林徽因一生投入最多的不是爱情 林徽因一生多绚烂(5)

初到伦敦的时候,林徽因并没有什么朋友,再加上伦敦雨雾连连的天气,她很多时间都是在家里读书。一位少女,手捧一本书,安静地坐着,偶尔望向窗外沉思。在这个多情的城市里,也许预示着会有一段情缘。

有一天,父亲林长民邀请在伦敦的挚友来家里做客。在异国他乡,能跟好友相聚是一件快乐的事。这是林徽因跟徐志摩当第一次见面,面对着这位风度翩翩的男子,林徽因沦陷了。她心里涟漪不断,小鹿乱撞,这大概就是一见钟情的最好呈现吧!

徐志摩又何尝不是呢?16岁的窈窕淑女,身上散发着满满的灵气,她的一笑一颦都是那么吸引人。跟他的妻子张幼仪相比,林徽因就是白月光。

没错,当时的徐志摩已经与老家的张幼仪结婚,并且育有一女。但是徐志摩是嫌弃张幼仪的,他跟张幼仪没有感情,纯粹是受父母之命而结合。婚后,更加是把这种不满的情绪演变成了厌恶,也许是被这种情绪压抑着,所以他冲破牢笼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

相遇是最好的缘分。这一次见面,在两个人心中都种下了相思之情。他们于是开始了每天的约会,走过康桥,都会写了诗句来留念。他们在一起的日子,就如同是璀璨的烟火,激情涌荡。

然而在那一刻,林徽因并不知道徐志摩已经有了妻室,用现在的话来说,自己无意间做了第三者。

林徽因一生投入最多的不是爱情 林徽因一生多绚烂(6)

父亲林长民知道了两人的事情之后,他的态度是:两个人可以谈恋爱约会,但是不能婚嫁。一来是因为徐志摩已婚,二来是自己已经与梁启超有口头的联姻之约。

这算是一个开明的父亲吗?那是因为林长民自己也是一个多情潇洒的公子。他自己当年不满林徽因的生母郑氏,一直冷落她,然后再另娶了年轻美丽、性情温和、懂得相夫教子的程桂林。

童年时期的林徽因,就已经见识了成年人的复杂感情。作为女儿,一方面,她爱父亲对自己的培养,天天称赞自己是“天才女儿”,她也爱母亲对自己的关怀。

但另一方面,她也恨父亲对母亲的冷淡无情,恨母亲对父亲无休止的抱怨责备。这两种情绪一直萦绕着林徽因的童年。

所以,当她知道徐志摩已有家室时,非常痛苦。她一方面深深地爱着他,但同时心中的理智告诉她,这是一段错误的情缘。因为自己的童年经历,她不愿意再伤害一个无辜女人和一个更无辜的孩子。

于是,她果断地跟徐志摩分手。第二年,父亲出国讲学到期,她毅然地跟随父亲一起回国。

在处理这一段感情方面,林徽因无疑是明智的。虽然后来徐志摩跟张幼仪离了婚,回国再找林徽因,但是她还是非常理智地拒绝了,只当朋友。

多年后,她说:“即使徐志摩没有遇到飞机失事,仍然活在世人,我的决定也不会改变。”

林徽因一生投入最多的不是爱情 林徽因一生多绚烂(7)

林徽因一生投入最多的不是爱情 林徽因一生多绚烂(8)

1921年10月,从英国回来的林徽因继续在培华女子中学完成学业。经过了在英国游学一年,她更加成熟了和有魅力了。只是在纯净美好的外表下,没有人知道,其实她的内心伤痕累累。

这个时候,父亲和梁父又提起了两个孩子的联姻之事。比起三年前的第一次相见,17岁的林徽因再见20岁的梁思成的时候,已经有了不同的感觉。

他虽然没有满腹诗歌,但也文质彬彬,学有所长,也是很多女子心中的如意郎君。于是,在世交的撮合下,两个人也很自然地走在了一起。

此时的林徽因,也只想往后今生安稳。如果说与徐志摩的一段情像红酒,让人脸红心跳,那么与梁思成的婚姻就像是一壶茶,淡雅醇香。

梁思成是一个相对内敛的人,他没有热情似火的冲动,也没有浪漫作诗的情怀。但他有一种现实中的安全感,受过情伤的女人,当再次踏入感情的时候,难道不是追求安稳吗?

在外人看来,林徽因和梁思成绝对是郎才女貌、门当户对、天造地设的一对。那时候,林徽因也开始对世界建筑深深着迷。她和梁思成在一起,也有很多共同的话题。

有一种缘分,叫重来。虽然14岁时错别了,但17岁时能重新开始也很美好。

林徽因一生投入最多的不是爱情 林徽因一生多绚烂(9)

1923年5月,梁思成因为上街参加运动而导致受伤住院。林徽因那一刻感到自己非常紧张无助,天天在医院照顾不能动弹的梁思成。由于天气热,梁思成身上经常出汗,林徽因不厌其烦地为他擦洗身子,丝毫不避嫌。两人无疑已经把彼此当成了家人。

也许是天意。梁思成的受伤,使得他的留美计划推后了一年,而刚好赶上了林徽因在培华中学的学业结束,她又考取了半公费的留学名额。于是,第二年,两人双双赴美留学。从此,多了一对伉俪佳人,也多了一对建筑大师。

1925年12月,父亲林长民在战争中身亡,梁启超资助林徽因继续完成在美国的学业。三年后,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国外举行了简单的结婚仪式,正式结为夫妻。

即使已经结婚,但是仰慕林徽因的人也络绎不绝。其中,最为人所知的就是哲学家金岳霖对林徽因的追随与守护。

金岳霖是梁思成的朋友,他跟林徽因谈论得最多的是哲学、文学与诗歌,这是林徽因的兴趣爱好,梁思成缺少了点文学素养,那能跟别的专家谈论自己爱好之事,岂不乐哉?金岳霖喜欢林徽因,梁思成都知道。

林徽因一生投入最多的不是爱情 林徽因一生多绚烂(10)

林徽因一生投入最多的不是爱情 林徽因一生多绚烂(11)

那林徽因是怎么处理与金岳霖的感情呢?林徽因有一天跟梁思成说:“我遇到了一件两难的事情,我发现我爱上了两个男人。”

梁思成一听就懂了,他说:“如果你觉得跟老金一起会更幸福,那么我会成全你的选择。”

林徽因听了,没说什么,她把梁思成的话转述给了金岳霖。他听了之后,说:“梁思成是真心爱你的,我退出,我们只做朋友。”

所谓的界限,就是到此为止。聪明的林徽因知道,男女之间的感情纠葛,大多时候是来源于缺少边界感。她就是有一种以柔克刚的力量。

婚后,夫妻两人回国工作。1929年初,梁启超病逝。同年9月,林徽因生下第一个孩子,取名梁再冰,是为了纪念祖父,自称“饮冰室主人”的梁启超。

林徽因一生投入最多的不是爱情 林徽因一生多绚烂(12)

从此之后的二十多年,夫妻俩一心投入到中国的建筑及设计事业。

1929年,张学良想要找人设计东北大学的校徽。他支了一笔奖金,以此来激励有识之士踊跃提交设计图案。当时在东北大学任教的林徽因,毫不犹豫地参加了设计选拔赛。她设计的“白山黑水”图案在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中奖入选。

后来,夫妻俩一起勘探过祖国大地的很多地方,修复过数不清的古迹,但是在战争年代,开展这样的工作非常不容易。

为了躲避战争,他们还在川南的一个小村住了几年。1942年,梁思成接受委任,开始编写《中国建筑史》,林徽因虽然抱病在身,但不愿意错过这个历史时刻,她尽心尽力地辅佐梁思成,一起编写这部巨著。

1949年,45岁的林徽因被聘请为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当时,国徽设计这个任务,同时交给了清华大学和中央美院。

林徽因一生投入最多的不是爱情 林徽因一生多绚烂(13)

清华大学任命林徽因为设计负责人,由她组建设计团队,开始了国徽的设计工作。一直受病痛困扰的林徽因,丝毫不放松任何一个细节,前前后后改了无数版本,终于受到认可,完成了国徽的设计任务。

完成任务的林徽因,身体越加虚弱,肺病折磨了她半生。天妒英才,1955年4月1日,51岁的林徽因病逝于北京同仁医院。

林徽因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开得绚烂。爱过、转身离开过、蓦然回首过,也有知己至死守望着,她是一生备受宠爱的公主。她珍惜、她投入、她理智、她不越界,她依然美好如故。文如其人,所以在她的文字中,也一直充满了清新美好,没有疼痛感。

如果林徽因不是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那么她的命运又将如何呢?谁也无法改变历史的车轮,每个人的每一步,都是顺应着历史的潮流而做出的选择。

我们能做的,只能是无愧于心。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