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天赋(科学为何这么tough)

原文@薄三郎 载于中读App

科学天赋(科学为何这么tough)(1)

每每做点与医学实验有关的大小事时,我就想起H教授的这句话。在美期间,每当我呈现上一纸并不好看的实验结果,或又有一批实验小鼠殒命时,他就会说science is tough。按照我极少的词汇量,tough就是坚硬的意思嘛,坚硬就难啃难搞嘛!

我也查了一下,tough作为形容词竟然有十余种意思,每一种看着都不爽。不信你读读看:

1.坚韧的2. 坚强的3. 粗暴的4. 老的, 硬的5. 严格的, 强硬的6. 困难的7. 艰苦的;艰难的;棘手的8. 严厉的;强硬的;无情的9. 坚强的;健壮的;能吃苦耐劳的;坚韧不拔的 10. 剽悍的;粗野的 11. 难切开的;嚼不烂的;老的12. 坚固的;不易切开(或打破、撕破等)的;13. 不幸的;倒霉的

非常伤感!

伤感自有缘由,就像上海春天的雨!春节数天假,终于耐不住了,从家里出来,找了僻静地方做点事情。饶若诸位看官也有撰写国家自然基金标书的任务,我相信你的春节也伴随着一股隐隐的、不大不小的焦虑感。这感觉无法被彻底清除。除非脱离现有身份,再也不玩这劳什子科学。

工作了一整天,也只能给自己打55分,顺带送自己一句science is tough。这囧怪的内心处境却又奇特,让你心神不宁,时而颓丧不安,时而斗志昂扬的,既抑郁又躁狂,间歇发作。

不过,写标书这件事真是个系统活,非一朝一夕之功,非一己之力可成。想起几天前,电话一位同学。对方博士阶段研究的分子,正是我眼下孜孜不倦、全心研读的新方向。咱是外行,接触新事物自然从外围到内圈,范围渐次缩小,最后直抵核心。但只停留于文献上的阅读,让各种假设与idea在脑子里倒腾,终究不如找个行内人士问问。

电话打过去,对方声音与我一样低沉,难道年没过好?许是久未联络,俩人也没说上几分钟。结果是,他委婉拒绝了我进一步向他学习取经的机会。我宁愿相信是我的沟通技巧出现问题,和他平素交情不够深厚,才致其不愿将博士论文给我一阅。而他手里的明星分子,因为属于某位拥有专利的教授,似乎不愿外传,只想独占,终结了我更进一步的机会。

非常伤感!

近些日子,拉杂地在看戴维·利文斯通·史密斯的《我们为什么说谎》。原以为这是本类似于《别对我说谎:FBI你破解语言密码》之类的心理学轻阅读书籍,结果却是本很深刻的书。

作者将说谎定义为,“具备提供错误信息或者阻止别人获取正确信息之功能的任何形式之行为”。藏着,掖着,不愿示人,这想法奇特,却并不特殊。科学界的某种成功,要靠fund数量、总额取胜,靠paper质量取胜。饶若将手中热滚的具有明星气质的好东西——特别是费了很大气力讲解决的技术难题——轻易告诉了别人,怎能领先三五步呢?

科学界可是个冷漠无情的地界,只承认第一,其余一概打入冷宫一般,成了第一的补充。

央视记录频道正播放的《冰冻星球》,里面的雄海豹,为了自己地界几十只乃至上百只雌海豹的交配权,恶斗、恶斗!一山不容二虎,学术界也搞这个。

医学研究界的表面,是一篇又一篇的研究论文出炉,你看不到的,或不尽了解的八卦可能是,研究者们争风吃醋,互不买帐。实验室里压根不能提竞争对手的名字,论文里最好不引用对方,抑或在讨论时多说些对方研究缺憾的话。

非常伤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