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陈丸治疗脾虚痰多(二陈丸治疗痰多)
说起这个小方子,可能关注健康的人都有听说过,它是由简单的四味药组成,方剂称之为二陈汤,成药叫二陈丸。
把时间回到2017年吧,那个时候本人正准备考中药的执业药师,所以一有空都在学习中药,学习中药,有一门叫中药专业知识二的,这一科我觉得是所有执业药师考试科目中最难的一科,不但有很多单味中药要记,而且还有很多成药,方剂要去记,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毒性药物的用法用量及以下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要去记。
而对于一个原本对于中医都有些排斥的我来说,去考中药的确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对于中药,我觉得很多药物的意思是相近的,就拿人们常说的“湿”,有化湿、燥湿、利湿、渗湿、利水。记得白豆蔻和草豆蔻的功效仅有一字之差,一个化湿,一个燥湿,就简单的把它们记忆成“白化草燥”。而我本人从小读书就不喜欢去死记硬背,喜欢去理解、想象记忆,到后来学习古诗词,一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常常影响着我去想象每一首诗的画面。
这个习惯一直伴随着我,所以在学习中药的时候,好像感觉很吃力,因为很多中药功效的描述,理解不了,刚开始看到湿,都以为就是把水分从身体里除去的意思,但当我学习一段时间之后,怎么感觉一下利湿,一下化湿,一下燥湿的,后来搜索这几个词语的区别,才大概有所理解,还有很多词语都理解不了,理解不了的就去问度娘。慢慢的对中医有了一个粗浅的认识,慢慢才略懂了中医的八纲辩证。何为表里、何为寒热、何为虚实、何为上中下三焦、何为阴阳等。
其实我认为学习中药开始就要一字一字的去理解,不能去一句一句去理解,有点古文的味道。比如同是治疗咳嗽的药物,我们初学者往往会把重点放在止咳上,而忽视了止咳前面的那几个字上,比如一些药物会说清肺止咳、润肺止咳、宣肺止咳等。而忽视了清有热、润有燥、宣有阻的意义,这就是中医一直强调的辨证施治原因。
大篇幅的讲了自己学习中医药的认识,其实是在为我初次使用二陈汤做铺垫,也有利于理解中医中药。
首次看到二陈丸是在学习中成药的时候,二陈丸功效为燥湿化痰、理气和中。记得当时关于二陈丸用于哪些症状时,除了咳嗽痰多,胸脘胀闷,恶心呕吐之外,还有一条说了除脾胃之痰湿,这一点是药品说明书上没有的。
由于我自己长期抽烟,所以老感觉喉咙里有稀痰,而且感觉胃脘部位有东西堵在那里,有种气从那里上不来的感觉,每当吃饭过于饱满,这种感觉特别明显。看到二陈丸适应症好像和我的症状很相符。试想着去搞点来吃了看看,于是就从网上买了一些草药,就是二陈汤的组成药物:陈皮、半夏、茯苓、甘草。
当时网上老板问我要姜半夏、法半夏还是清半夏,讲实话,当时我还有点懵圈,虽然意识里知道这几种半夏有区别,但是我还拿不准,曾经在看书时,记到有这几种半夏有一个对比表格,于是赶紧翻开书看看,才知道法半夏偏于燥湿,所以就选择了法半夏。这些半夏的对比功效,其实在之后的工作中也得到证实是正确的,记得一个病人因为某种癌症,有呕吐的症状,当时医院没有姜半夏,就用了法半夏,但是病人吃了段时间,呕吐症状没有得到较好的改善,在医院进了姜半夏下后,法半夏改用姜半夏,呕吐症状基本缓解,病人也说感觉明显。所以也证明了中药炮制的重要性。、
当收到网上寄来中药后,那个时候我还在西药房上班,所以质量好坏我也区分不出来,只是看到陈皮很黑,感觉是用什么熏过的,甘草砍成大块大块的,半夏有些个头很大,我甚至怀疑可能掺有天南星,不过好在天南星功效和半夏有相同之处,只是在燥湿祛痰方面功效略差半夏一点,所以也没有去纠结。而我纠结的是陈皮,咋过那么黑。问老板,老板给我的回答说是,那个陈皮是放了10多年的,所以黑。现在想想只能呵呵了。
当时由于没有到中药房上班,虽然知道药典规定各药用量多少,但是用手抓,不好把握剂量,现在想想,当时用的法半夏可能就有30g左右。吃了几次后感觉效果还不错,吃了三四天吧,感觉明显好了很多,觉得煎煮中药麻烦,没症状就没吃了。学药的我,也深知药物有毒性,所以也不想再吃,就丢在家里了,心想,买这点药,将近花了300块钱,还感觉有些浪费。
二陈汤的命名我想可能和半夏、陈皮有关,在中医药里,认为半夏、陈皮、艾叶是越陈越好,陈也就是放的时间久的意思,以前也常听老人们说陈小麦、陈玉米这些,这也许就是二陈丸的由来。
我的母亲,当时74岁,老是感觉呼吸困难,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气呼吸不上来,而且痰特别多,一动就感觉呼吸困难加重,老是爱吐痰,感觉讲话就特费力,有时还能听到鸣声,老是说背痛,手伸屈困难。
当时我主要学习的是西药,看到她这些症状,我怀疑可能哮喘或者慢阻肺这些,口服祛痰药效果不好,严重时去输液又感觉有所缓解,但是过几天又复发了,长此以往,持续了很长时间。由于工作的地方离家较远,每次打电话回去,她都怕我担心,所以也没把病情说得那么严重,但是有次回家,感觉她这个症状还是有点严重的。
之后给她买了一个雾化器,用了沙丁胺醇、乙酰半胱氨酸、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桉柠蒎等一些药物都没用,都说只能缓解。而且药量稍微用大一点,她就说心跳厉害,这可能是沙丁胺醇引起的不良反应有关。
后来我想干脆把我之前用剩的药带回家去给她吃了试试,又买了些黄芪,感觉她有气虚的表现,脉象特弱,刚好在家,听家里有人说去山上挖野党参,他们说那个炖鸡肉吃补人,补气,我查了下资料,的确野党参有补气的功能。我本来是不认识这个野党参的,老家叫它小白鸡,就跟着去山上挖了些,回来把药用电子天平给称了下,告诉母亲每次每个药大概用多少,给她熬了一次,还亲自尝了下,因为我怕有毒,虽然没有违反十八反、十九畏,毕竟加了一味不认识的药,有些害怕,显得有些不自信。
回来上班第三天,我打电话回去问,她说有点效果,但我老是感觉她的语气有点在骗我的意思,我感觉症状明显减轻才有效果,怀疑她是怕打击我的信心。于是怀疑是否该改变一些抗生素,西药没效,可能和耐药有关,整天都在琢磨这个问题。
一个星期后,我再次打电话问,她说好点了。后来隔一久就打电话回去问问,感觉好多了。
我原本以为,好了她就没吃了,后来我回去,才看到她还在吃那个药,只是那个野党参没有了,而且看到我父亲也在吃那个药,我原本是拿给我母亲吃的。后来我问他们,你们咋一直在吃这个药,吃多了也不好。他们说,吃这个药感觉要好过点,每熬一次吃三四天,有时要吃个把星期,说是当水喝,茶杯都被中药染黄了。
我很长时间没有回家,回家总听他们说,一直在吃这个药,今年感觉比往年好了。我大概估算了一下,那些药,他们将近吃了一年的时间,我担心怕引起啥副作用,比如甘草长期吃就会引起低血钾、高血压、水肿。
我父亲今年83岁,之前常年患有风湿,行走不便,坐下去,站起来都要找东西扶着,走路一拐一拐的,要撑几下才能站起来,他说走热了就要好点,这就有风寒湿痹的症状。而之前也一直给他开的是西药双氯芬酸钠这类解热镇痛的药物。吃完后用他自己的话说:把得到哈,过后又痛。
由于在农村,现在回去,他基本很不在家,要不就是去串门,要不就是去山上找猪草。明显感觉这两年走路比往年好多了。
在中医的世界里认为,百病由痰生,湿助痰生。我们常听说,久居潮湿环境,容易得风湿,湿盛则痛。西医也认为,人体水分排出,无非通过三种渠道:大小便、汗液形式通过毛、呼吸。所以个人认为,除湿有时候也不只停留在健脾,有时候也要考虑痰等阻气机,小便不利等的情况。中医整体辨证施治不是一句空话,慢慢的会觉得中医很有道理,也值得西医借鉴和学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