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类的病会遗传吗(精神疾病会遗传吗)

精神疾病会遗传吗?几率有多大?

一位患者留言

「当知道家族有精神疾病的历史时,我的神经紧绷,总是游离于九天之外。那种感觉,仿佛当我们达到某个年龄,或达到某个里程碑时,我们可能会突然感到焦虑或恐惧,就好像我们体内有一个古老的闹钟,开始响起。」

对于很多人来说,心理健康都是一件很难谈论的事情。当我们的大脑生了病,我们总在追寻和反思精神疾病的起源。爸爸的眼睛,妈妈的鼻子,那么表皮之下呢?我们的抑郁、我们的焦虑、我们的其他精神障碍呢?它们来自哪里?如果会遗传,那我们又该怎么办?

精神类的病会遗传吗(精神疾病会遗传吗)(1)

图源|unsplash

1.精神疾病,会遗传吗?

是否会遗传,不能一概而论。寻找特定精神疾病的遗传性,这是很有意义的,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疾病治疗的更多可能性。

而精神疾病的病因又是极其复杂的,往往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并且症状上的表现各有不同。精神疾病的遗传可能有多种原因,而不仅仅是基因。所以至今为止,对于目前的科学研究来说,尚不能完全解释清楚,也没有哪一个精神疾病亚型的病理机制可以明确。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精神疾病与社会心理因素和遗传因素相关。

一些研究表明,部分精神疾病可以在家族中遗传。目前已知的精神疾病中,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重性抑郁症、自闭症、强迫症、焦虑症、多动症、精神发育迟滞等与遗传因素有关,但是不能完全确定遗传方式。

2.对于不同的精神障碍,遗传倾向有什么不同?

如果你家中有人患有精神疾病,你可能会担心患上同样的疾病。如果你本身患有精神疾病,又可能会担心孩子或兄弟姐妹,会患上相同或不同的精神疾病。

从遗传学来说,我们的遗传物质DNA,决定了人们对精神疾病,甚至某些感染性疾病的易感性。而越来越多的证据也表明,表观遗传突变、基因组印记等,可能对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自闭症、药物成瘾等精神障碍有影响。

1

精神分裂症:

普通人的患病率为1%,父母一方患病,孩子同病概率为15%;父母双方患病,孩子同病概率为40%;同卵双胞胎的同病概率为40%~50%;异卵双胞胎的同病概率为17%。寄养子研究还发现,精神分裂症母亲所生子女,就算从小寄养生活在正常家庭环境中,成年后也会有较高的患病率。如果二代中至少有2例,或2代以上的家系中有3例以上同一种疾病者,就可以称为「高发家系」。而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高发家系」中,正常家族人群遗传风险,可能高于正常人群。

2

情感性精神障碍:

其中,最主要的是重性抑郁和双相情感障碍。而情感障碍的遗传比精神分裂症明显。情感性精神障碍,父母一方患病,孩子同病的概率为16%~23.8%;父母双方患病,孩子同病概率为44~74%。

对于双相情感障碍,遗传因素大约占比62%~80%。美国的数据表现双相情感障碍的终身患病率为1%到3%。对于重性抑郁症,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的共病率表明抑郁症中遗传因素大约占 37%。曾有某项研究,估计了抑郁症的遗传几率,女性约为40%,男性约为30%。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虽然遗传概率看似远远低于精神分裂症与双相情感障碍,但是遗传因素在早发性,反复发作和程度严重的抑郁症中,可能比其他形式的抑郁症高。

3

强迫症:

在我国,强迫症的终身患病率为2.4%,是遗传基因基础和后天环境因素两者作用引起的。家系、双生子等研究,都证明了遗传因素对强迫症发生的影响。但包括童年创伤在内的应激性等环境因素,也会作用于强迫症的发生。国内有研究发现,强迫症患者一级亲属中多种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增高,并且提示强迫症可能与多种精神疾病存在。

4

自闭症:

自闭症的确切病因并不明确。25%~35%的遗传因素与自闭症患者的发病相关。同卵双生儿遗传因素占70%~90%,异卵双胞胎遗传因素占30%,兄弟姐妹中遗传因素占3%~19%。有国外的研究发现,对于遗传风险因素,还可以隔代累积。其中,老年得子者和早年得子者相比,第三代患上自闭症的风险要高一些。自闭症的同卵双生子的患病率也明显高于异卵双生子,二者对于轻微的认知或社交障碍,也有更加明显的差异。

然而,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在患者及其亲属中,这些患病率仅供参考,不能完全尽信。不同的疾病、不同的家庭,他们的遗传风险是不一样的。这也和家族中其他成员是否有患同病的人,患同病的人数是多少有关。完全判断是否遗传的可能性有相当复杂的因素,除了遗传因素,其他社会心理因素也有影响,这些根据遗传因素推断出的发病的可能性,就连医生也无法作出肯定回答。

3.有必要做精神疾病的遗传筛查检验吗?

WHO医学遗传学伦理学会议通过的《医学遗传和遗传服务中伦理问题的国际准则》中表示,在遗传学研究和临床工作中,也要遵循伦理原则。

临床上,这些基因测试被用于诊断精神疾病,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等。一般借助这些基因检测的信息,医生可以更好地确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对于那些开始服用精神疾病药物的人来说,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他们需要尝试几种不同的药物才能找到有效的药物。目前,药物基因检测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主要作用,就是筛查药物不良反应的高风险人群,提高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虽然不是100%准确,但基因检测可能有助于确定哪些药物和治疗形式最能帮助精神疾病患者。

而对于预防来说,如果明确有家族遗传史,可以提早到医院做相关的基因检测,将“防范工作”做在前面。

专家表示,基因检测在精神疾病中的应用未来,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另外,由于技术成本高、费用较高,可能对于普通患者来说,经济负担相对较重。

4.做什么可以降低患精神疾病的风险?

精神疾病可能在家族中遗传,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和你的家人一定会生病。但是有家族遗传史,还是建议要提早检测防范。

婚配至青少年阶段:近期婚配所生的子女中,遗传疾病的发病率高,所以要避免近亲结婚,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注意产前检查和助产工作,防范药物致畸等。在婴幼儿时期,对高危患病人群要进行监测,对幼儿进行合理教育,加强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时期,对于父母来说,注意文化背景,家庭内部树立友好、友善、友爱的氛围;关注独生子女教育问题、孩子升学压力开导等。

更年期和老年阶段: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对情绪反常、多疑多虑的人,要早期检查诊治。此外,还要防止一些创伤和躯体上的疾病。老年人的精神疾病多与社会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相关,所以老年人要重点注意心理卫生保健,子女要帮助其多参加心理卫生的宣传和咨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