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疫苗最新通报(注意假的千万别信)

@宁波人

冒充公检法诈骗有新套路出现

已有人中招

在电信网络诈骗中,冒充公检法诈骗可以说是其中“杀伤力”最强的类型之一,堪比“杀猪盘”。值得大家引起重视的是,如今这类诈骗也在与时俱进:反诈部门宣传说“安全账户”不可信,骗子就玩“安全防护”APP;反诈部门说通缉令、警官证都是PS的,骗子直接玩起“视频笔录”……

5月10日下午,市反诈中心就专门发布提醒:5月以来,宁波已发生冒充公检法诈骗33起,被骗总金额292万元,平均每人被骗近9万元;均以受害人医保卡、银行卡涉及犯罪为由进行诈骗;套路虽万变不离其宗,但“新手法”出现需警惕。

慈溪公安通报了一起典型案例。5月初,一男子蒋某报警,称接到一个自称是外省某地公安局办案人员的电话,称他的银行卡涉嫌洗钱,要求他配合调查。随后对方就给了他一个办案民警的QQ。这是冒充公检法诈骗的第一步:以涉嫌犯罪等理由要求受害人协助调查。

宁波疫苗最新通报(注意假的千万别信)(1)

骗子发来假的警官证,其实软件下方已有提醒。

接下来就是第二步了:“民警”上场骗取信任并恐吓受害人。以往,这一步时骗子很直接,上来就是“警官证”和“通缉令”。但反诈宣传多了,越来越多的人都知道这方面的套路。于是,骗子新手法出现了。

在慈溪公安通报的这起案件中,蒋某添加QQ后,对方先是发来一张民警手持警察证的照片证明身份,随后就开启QQ视频聊天,进行视频笔录,理由也很贴近实际——疫情影响。蒋某看到视频中的环境类似审讯室,就对对方的“民警”身份有了初步的认可。随后,“民警”就要求他拨打以“**21*”开头的电话,实际上这是一个呼叫转移指令,能屏蔽受害人手机号码。之后,“民警”又忽悠蒋某提供了一段眨眼张嘴的视频。

宁波疫苗最新通报(注意假的千万别信)(2)

骗子如今会要求受害人下载“安全防护”APP,实则为木马类软件。

最后一步来了,以往这一步就是“转账至安全账户”。但是,近年来反诈力度空前,大家都知道“安全账户”不安全,骗子也清楚这一点。于是,新套路出现了,“民警”发给蒋某一个“安全防护”APP的下载链接,要求其下载并开启网银加密。蒋某下载后,在APP中填写自己银行卡的卡号和密码。结局大家也能猜到,身份信息、卡号和密码,甚至眨眼张嘴的视频人家都有,钱怎么可能不被盗?

当然,骗子还不放过他,又要求他添加“领导”的QQ,称“领导”要询问一些关于案件的问题。“领导”上场后,要求蒋某通过他向别人借钱,证明自己不缺钱也不会参与洗黑钱……当天晚上,蒋某就发现自己的钱被转走了,还欠了一屁股债,共计损失17余万元。

“这是一起典型的冒充公检法诈骗,但与传统版本不同,这次是升级版。升级换代后的新招数集中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就是‘视频笔录’骗取信任;‘安全防护’APP实为木马软件,盗刷之余还骗你网贷。”市反诈中心民警说,套路虽然不断在更新变化,但核心一直未变——以受害人涉嫌犯罪等理由找上门、“民警”上场骗取信任并进行恐吓、要求受害人自证清白(转账)。

宁波疫苗最新通报(注意假的千万别信)(3)

公检法”要求汇款的,都是诈骗。

市反诈中心发布提醒

1、凡是电话中自称“通信管理局、电信运营商、银行、保险、邮政”等客服人员,以您“个人信息泄露、涉嫌洗钱、涉案”等理由,主动帮您转接“公安机关”的,都是诈骗!

2、凡是通过电话、QQ、微信或者其他通讯交友软件办案做笔录的“公检法机关”,都是诈骗!

3、凡是通过网站或者APP出示带有“公检法”的名称标记的通缉令、拘捕令、警官证,都是诈骗!

4、公安机关在逮捕时,必须当面出示逮捕证,通过传真、网络发送的,都是诈骗!

5、公检法机关是不设立“安全账户”“验资账户”的,要求用“QQ语音、微信语音”做笔录的,都是诈骗!

6、如果您在拨打亲友电话时,发现有“停机、空号”等异常情况,需提高警惕,设法通过其它途径联系该亲友,核实并提醒谨防上当受骗。

宁波疫苗最新通报(注意假的千万别信)(4)

扫码领取工资补贴?别信,这是诈骗!

一种专门针对公司员工的骗术

又卷土重来

只要是领工资的人,都要当心了

杭州湾新区已有多人被骗

真实案例

5月6日上午,杭州湾新区某企业的员工小万发现自己的公司邮箱里有一封同事发来的邮件,是关于工资补贴的通知。小万查询通讯录后,确认发件人是公司财务部同事,便信以为真,扫描二维码按照要求填写了银行卡号、支付密码及验证码。在信息填写不久后,小万就收到了扣款11602.13元的短信,她意识到自己被骗,便来报案。同日,不同的公司,同样的手法,小于和小文也被分别被骗走了999元、600元。

目前,该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套路分析

1、利用“企业邮箱”设骗局

骗子先用技术手段攻破公司的企业邮箱然后以公司财务部(财务处)的名义发布一个《关于最新工资补贴的通知》告诉大家领取工资补贴的办法,并特别声明“收到请勿声张”、“过期视为放弃”。由于企业邮箱安全性高,平时很多公司都靠这个来发布通知通告员工收到后基本都不会怀疑。

宁波疫苗最新通报(注意假的千万别信)(5)

宁波疫苗最新通报(注意假的千万别信)(6)

2、扫描二维码获取信息

诈骗链接的UI设计精美、逻辑严密,风格简直和官网一模一样,一般人很难识别。

宁波疫苗最新通报(注意假的千万别信)(7)

宁波疫苗最新通报(注意假的千万别信)(8)

之后还要你填写“可用额度”,也就是银行卡里有多少余额,这个是我们在正规网站从不会遇到的。最后还会让你填写手机收到的“验证码”。

宁波疫苗最新通报(注意假的千万别信)(9)

3、后台快速洗钱

骗子后台合作紧密、工作高效,能很快通过受害人填写的信息开通网上支付或者绑定Apple Pay线下取款来洗钱,让人防不胜防。有的公司一天之内就有上百名员工被骗,后果极其严重。

宁波疫苗最新通报(注意假的千万别信)(10)

公安部门在此提醒

请尽快检查企业邮箱的登录模式

开通安全认证、二次认证功能

同时提醒所有打工人

从正规渠道领取工资补贴

要多留心眼

以免被骗

宁波疫苗最新通报(注意假的千万别信)(11)

警惕新型骗局

衣服还在,钱没了

近日,一种新型诈骗浮出水面

“成为试衣员免费收各种快递”

“免费收香水等各种化妆品小样”

“时间自由月入上万”…

在一些社交平台和短视频平台上

一股“试衣员”兼职风刮起来

天下真有这样的好事吗

极具诱惑,

“试衣员”拍照就赚钱?

近日,记者经过“努力”通过初步考核,在某短视频平台联系上了一个招聘“试衣员”的工作人员沫沫(化名),据介绍,兼职“试衣员”很简单,就是拍照赚钱,单子主要有三种:佣金单、送拍单、寄拍单。

宁波疫苗最新通报(注意假的千万别信)(12)

招聘“试衣员”工作人员发来的三种接单方式

佣金单需要兼职人员先从指定的电商平台下单,收到货后拍照出图给好评,然后再把快递寄回商家,商家给兼职人员结算佣金和垫付的资金。

据介绍,佣金一般在40元至200元之间。“每天做的单子是没有数量上限的,而且每一单至少赚40元。”沫沫称。

送拍单需要兼职人员下单收到货后出图给好评,商家返还兼职人员下单垫付的费用。该模式无佣金,但后续快递不需要寄回商家,商品直接送给兼职人员。

寄拍单不需要兼职人员垫付商品费用,商家直接邮寄商品,出图给好评后把商品再寄回商家就行。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种模式都需要兼职人员垫付资金,即便是寄拍单,往回邮寄商品时也得垫付邮费。

多个套路,环环相扣

值得一提的是,在正式成为“试衣员”之前,还要交入会费。

据沫沫介绍,入会费350元,“这个费用算是正常的,如果入会费大于350元到400元的肯定是骗子,但天上也没有白掉的馅饼,入平台还是要交会费的。”

宁波疫苗最新通报(注意假的千万别信)(13)

记者调查“试衣员”兼职是如何运作的(聊天截图)

那么问题来了,入会费交给谁?有没有收据,用不用签合同?

沫沫表示交给“平台财务”。沫沫称,“你先转我,然后我去转财务,线上算一个平台,线下就是一个公司,交给线下管理人员。”

有网友在知乎上称,曾加入过“试衣员”平台,“交了400元会费让我去拉人头,拉一个人给我分230元。”

此外,近日,还有媒体报道,5名女子兼职做“试衣员”,被骗58万元。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万万没想到这才是开始。

记者注意到,多位自称受骗的人员称,“在‘试衣员’兼职过程中还会不断让下载各种APP,上传身份证正反面照片,个人信息被收集,甚至稀里糊涂开通了网贷。”

宁波疫苗最新通报(注意假的千万别信)(14)

某平台上关于“试衣员”的部分讨论(截图)

还有的是话术骗局,“说好做够200元的佣金就结算,但最后变成做够200单起算,刷了几单后,进退两难。”

如何预防?

警惕炫耀“收入”账号

某短视频平台5月6日发布警惕“试衣员”诈骗安全提示称,兼职需谨慎,凡是涉及刷单,都是诈骗。不法分子会先给受害人提供一些金额不大的任务,并会很快结算工资,博取受害人信任,但后续安排的任务涉及金额会越来越大,使受害人越陷越深。

宁波疫苗最新通报(注意假的千万别信)(15)

文中沫沫朋友圈发布的会员交流信息(截图)

另外,不法分子还会在社交平台展现“试衣员”工作轻松、收入高的假象,吸引受害人主动询问兼职方式。

例如,记者翻看沫沫朋友圈,基本全是“入账”截图,要不就是“收快递收到手软”,会员交流免费收到各种快递的信息。

近期,随着“试衣员”骗局的曝光,目前在多个平台搜索“试衣员”,就会出现平台已上线的温馨提示:网络求职需谨慎,请勿轻信陌生人传递的兼职、副业信息,切勿掉入诈骗陷阱。

警方提醒

1、在应聘之前,求职者应到正规的人才市场选择有营业执照的正规公司,并通过工商部门官方网站查询企业的注册信息,以初步辨别企业真伪。

2、招聘信息中出现的“专业不限”“月入过万”等字眼,多数为犯罪分子的惯用手段,应聘时一定要注意甄别。

3、用人单位以任何名义向应聘者收费属于违法行为,凡是遇到涉及收取培训费、报名费、服装费的情况,应提高警惕,不要贸然向招工者提供的账号进行汇款、转账,不要轻易缴纳各种费用。

4、在找工作时如遇招聘骗局,尽快拨打96110或110报警处理。

转自 NBTV新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