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无为思想指的是(老子的无为)
老子的“无为”,究竟是什么意思?
老子的“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以有为之法入无为之境。
在“上善若水”一章中,老子用水的形象说明了这种“无为”的境界。“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近于“道”,也就是近于“无为”之境,而水是“善利万物”的,这其实就是一种“有为”,但是“不争”,让人不觉得自己存在的意义。就是“无为”。
在生活中,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因势利导,不强迫,不居功,不自傲。
而我们知道,诸子百家的思想在当时都是为统治者建言,在不同角度阐叙自己的观点。老子的“无为而治”,并不是统治者放任不管就什么都好了,而是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让老百姓发展、生活越来越好,却感觉不到是统治者的功劳。实际上这是一种理想境界,这也是为什么道家的思想一直在真正制定国策的时候并不为统治者所取用的关系。
即便是西汉初期的“黄老之学”,也是在结合了法家的政策下才得以让老百姓修生养息,“黄老之学”和道家思想还是有区别的。
老子认为像水一样润物无声,不但是修身之道,也是最好的治理国家的方式。一个国家管得太多,造成行政资源的浪费,制约人民的活力,最终会导致整个社会死气沉沉,没有生机。
但是又不能不管,是以“有为”的存在有必要性。就好像水一样,我们不觉得它的存在,可它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有内在的,天然的运行规则。
如果放任无为走向极端,则必然导致无政府主义甚至国家混乱。这个社会不全是上善之人,总有一些人为了私利,作出有损他人、有损社会的事情。如果对这种人还是无为,那就是对其他人的不公了,对他们只能采取强制的手段,通过惩罚、教育让他们往良善的方面转变。
完全的“无为而治”就是一种理想主义。老子同样认识到这一点,才会指出”治大国,若烹小鲜”,不翻不炒不行,穷翻猛炒同样不行。
就是以“有为之法”达“无为之境”。
平时生活中也是如此,我们教育小孩,能不能不管?能不能什么都管?其实最好的方法就是为他们提供最多的选择、让他们顺应着自己的天性成长,我们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足以。但是我们又不能忽略孩子们的思想成长,要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就是必须“有为”,只是不能进行“强扭”,否则的话容易产生负面效果。
所以,在大的原则下放手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才是老子“无为”在教育问题上的正确运用,既管了,又不让他觉得自己被管。
可见“无为”其实是个精细活,需要很高的智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