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庭暴力的婚姻法(家庭暴力是婚姻的不幸)

关于家庭暴力的婚姻法(家庭暴力是婚姻的不幸)(1)

前言

前两天,偶然间看到一则新闻,说是一对新人举行婚礼,在互相喂饭这个环节,新娘跟新郎开了个玩笑,新郎恼羞成怒,竟然扇了新娘一巴掌。更可气的是周围还有一群冷漠的看客,亲朋好友竟无一人上前阻止这一行径。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

新娘在结婚当天就挨打,以后还会有好日子过吗?

我就郁了闷了,我就想问问这位新郎,上辈子你俩什么仇什么怨?使得你理直气壮,在众目睽睽大庭广众之下扇新娘一巴掌!是谁借给你的胆儿?即便新娘有错在先,也轮不到你来修理,她的父母会管教的。

关于家庭暴力的婚姻法(家庭暴力是婚姻的不幸)(2)

01

无独有偶,去年夏日的一天,我陪老妈去修理电动车,车行的老板是个其貌不扬的人,还让我想起了桃花仙人笔下的同桌“红鼻子匹诺曹”,媳妇倒是挺耐看。

男人修车时,媳妇会在一旁给他打下手,男人用什么工具也不用吱声,媳妇也绝对不会拿错。比如用一个梅花螺丝刀,她绝对不会给他拿一个平口的,配合的相当默契。我就觉得这对平凡的夫妇,他们的精神层面是门当户对的。很简单,就是劲往一处使,把小日子过好嘛!

此刻,车行里又进来一对母女,后面还跟着一个小男孩。阿姨收拾的干净利落,但是她的女儿身上有多处伤,脚上穿着一双人字拖,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我妈这个人心里藏不住事儿,忍不住问到:

“闺女”你这伤是咋回事儿?

“让男人打的”阿姨和她的女儿异口同声。

“离!婚”我和我妈脱口而出。

我们见过狠的,没见过这么狠的。只见这个女人的左眼被打成暗紫色,左胳膊处有二十公分,青一块,紫一块外加黄一块的伤口。

关于家庭暴力的婚姻法(家庭暴力是婚姻的不幸)(3)

02

听女人讲,那天她男人喝了酒,两人为芝麻绿豆鸡零狗碎的家务事拌了几句嘴。她男人也不是个东西,借机耍起了酒疯,揪着她的头发就一顿暴揍。

当时阿姨也在场,看到女儿被打,着急喊了句:打110!阿姨这话一出口可了不得,惹毛了她的女婿,助长了他的嚣张气焰,拿了刀子就在自己女人的小腿肚上刺了一刀,鲜血沽沽直流,女人当场就昏厥了。

这还不散手,男人又拿起扫帚,往丈母娘头上一顿乱劈,边打边恶狠狠地说:我让你打110“,我让你打110!看到妈妈和外婆被打,旁边的小男孩急得一边跺脚,一边喊:啊……啊啊……小男孩估计是吓坏了,当时都不会说话了。

再后来,男人被关进了“派出所”,女人被送进了“医院‘,小男孩由自己的小姨照料。孩子时常会哭着对小姨说:爸爸坏,爸爸打妈妈打外婆,我不要这个坏爸爸,我要【小猪佩奇】里面的猪爸爸。

我觉得这个小男孩说的对,他的爸爸就不在人数里,连头猪都不如。就是为了孩子,你也不能那么狠吧!且还在小孩面前动手。给小孩心里留下了多少惊恐,真是不可取

关于家庭暴力的婚姻法(家庭暴力是婚姻的不幸)(4)

03

听完了女人的控诉,又看了看眼前这对修车的夫妇,不禁让我想起了上学时在语文课上学的对比与衬托。更让我想到了最近在学习群里学习的一段视频讲话,这段讲话中引用了【论语.里仁】里的一句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说实话两口子搭伙过日子,时间长了难免会为家庭琐事鸡争鹅斗。比如我和我老公就时常会为一些事情争的面红耳赤脸红脖子粗,我小女儿可精了,她一看到我们提高嗓门,就跑到我跟前喊一声:妈妈,再跑到老公面前喊一句:爸爸。如果你不答应,她就这样一直喊,直到你回应她。

要知道我的小女儿才两生日,咱不为这个,还不为那个吗?咱不为老的,还不为小的吗?

这时我婆婆也会来劝架,婆婆是农村人,没啥文化,但她从来不拉偏架。你给我出去!婆婆会对老公这么喊。若是老公不出去,婆婆又会补上一句:你给我滚出去!看到老妈生气了,老公也只好丢盔弃甲滚到街上。

关于家庭暴力的婚姻法(家庭暴力是婚姻的不幸)(5)

04

虽然知道婆婆心里是向着自己儿子的,但是她在表面上给了做儿媳妇的一个尊重,一个面子。倘若对我喊滚出去,我十有八九会回娘家,到时候事情会闹的一发不可收拾。老公滚到街上,顶多溜一圈又回来了,这样做好过两败俱伤。所以,在生活中老公让着老婆,这一做法值得称道。

1972年,美国【时尚】杂志征集“新家庭守则”,一位名叫约翰.莫迪森的“家庭钻石法典”在众多来稿中脱颖而出。

法典是投稿人结婚五周年时与其太太一起制定的,至投稿时夫妻二人幸福的婚姻已经持续了60个年头。

法典的内容总共有两条:

第一条:老婆永远是对的。

第二条:如果老婆错了,请参照第一条。

这以后就成为了美国新家庭守则。

写在最后:

任何人做不到永远是对的,但我认为“老婆永远是对的”是爱老婆爱家的一种最佳表现形式!同时也是为了对家庭暴力说:不!

家不是用来跟老婆说理争输赢的地方,而是相互取暖,相互包容,共同撑起的那个爱巢,只有这样的家庭才能幸福,而女人最幸运的事就是有一个爱自己的老公、同时能有两个好妈妈。(end)


欢迎【关注上上签86,专注情感、心理、婚姻、家庭等问题。希望您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