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润是怎样崛起的(5年亏损160亿挖墙脚)

雨润是怎样崛起的(5年亏损160亿挖墙脚)(1)

疫情的搅动让一众餐饮行业步入困顿格局,却让肉制品行业的参与者赚得盆满钵满。

作为肉制品板块中的龙头,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上半年,因“涨价”逆市实现营收、净利的双双增长,市值一度登顶2000亿元。

而正当双汇加速迈向3000亿市值俱乐部之时,近几年陷入没落漩涡的雨润食品顶着业绩亏损的压力在内部管理层面大开刀,欲通过“挖墙脚”来实现逆风翻盘。

近期,一则“人还在工作,竞争对手的红头聘任文件已刷爆网络”的新闻让沉寂多年的雨润集团又开始活跃在大众视野中。

在新近的一份人事任命文件中,雨润集团新进的6位副总裁中,有5名曾任职于双汇集团。而在这次网传的雨润80人任命文件中,据说有9名还是双汇的在职人员。

随着祝义才回归,或许让这位曾经颇具争议的肉制品行业大佬难以容忍“死敌”双汇在其面前亮肌肉。一场火药味十足的抢人大战却将数年前的双雄争霸往事拉回到了台前。

01

在国内的肉制品界的早年混战中,“北双汇、南雨润”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可是命运就像跟雨润开了个玩笑,就当两大龙头企业齐头并进、一决胜负之际。2015年,雨润“大家长”祝义财被检察机关宣布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强制措施,此后雨润迅速衰微;

与此同时,双汇却在2013年成功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后,获得迅速发展,稳坐市场头把交椅,最终实现了一超多强。

论企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如今“落寞”的雨润市值仅在12亿左右徘徊,两者早已无法相提并论。

一份在网络流传甚广的雨润食品集团人事任命文件,再度将这对宿敌连接在一起。

根据公开报道显示,雨润集团新近任命了6位副总裁,其中5位此前供职于双汇集团。而在另一份“关于刘建伟等同志工作任命的决定”的文件里,雨润集团宣布了80名深加工事业部战区部长的任命,其中就有部分也出自双汇。

雨润是怎样崛起的(5年亏损160亿挖墙脚)(2)

9月7日,在雨润这边是“抢人才”,在双汇那边是“人才流失”的大戏却迎来了“逆转”。

据河南当地媒体报道,双汇发展公司一名从事肉制品市场业务工作的员工突然被江苏雨润公司一份红头文件任命为某地经理,那份任命文件在网上广为传播,令他陷入尴尬境地。可他不愿意离开双汇到雨润任职,于是寻求媒体帮助以此澄清。

当然,双汇也对此进行了回击。有员工收到双汇发展肉制品财务部的群发通知:“截至9月2日16:00后提出辞职人员,暂时不再办理离职手续,谁办理谁负责。”

雨润丝毫不掩饰地聘用双汇在职人员,缺乏对竞争对手尊重的这一商业行为,或为改善公司持续亏损、业绩低迷的局面,也或许是利用游牧的影响力招来追随者。①

今年8月,业内口碑颇佳的“老将”游牧,空降雨润,担任雨润肉类产业集团董事兼总裁。入职雨润前,游牧曾任双汇发展董事、总裁,创下双汇历史上的“黄金增长期”。

在他到任后,据雨润日前下发的人事任命文件,新团队涉及多名双汇员工,被外界解读为“新总裁广招旧部,组建内阁”。

对于雨润食品的人事变动,早就对其失去信心的外界似乎并不买账:一个在双汇竞争失败的人,一个已经坐了两年冷板凳的人,说是雨润挖来的,我看是下岗再就业。

更有网友称:“逼走了雨润老将,难道他们都没有能力吗?真的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吗?不去改变源头提升产品质量,一味打击市场销售人员逼着陪伴雨润十年二十年的员工离开,雨润想要崛起不见得如此策略,真正出现问题的是体制。”②

无论怎样,雨润公司粗暴挖人的方式虽不是一帆风顺,但从商业的角度来讲确实初现成效。在共涉及9名双汇在职员工中,有3名员工明确表示不会离开双汇,但已有6名迫于压力辞职。

02

雨润和双汇的故事还要追溯到18年前。

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火腿肠市场被两家企业牢牢占据,一家是引进我国历史上第一条火腿肠生产线的春都集团,另一家是通过向前苏联大举出口分割肉成为全国最大肉制品出口基地的双汇集团。

可终究一山不容二虎,在有限的火腿肠市场格局下,春都与双汇的竞争达到了白热化。双方一再通过降低火腿肠中的猪肉成分打价格战。

雨润是怎样崛起的(5年亏损160亿挖墙脚)(3)

价格战闹得沸沸扬扬,两大巨头在消费者中的口碑也一落千丈。人们都调侃:它们火腿肠卖的不是肉,而是面粉。

在“牺牲质量压成本”的竞争思路下,最终只会鱼死网破,没有真正的赢家。双汇早先认识到这一点。

1998年,双汇推出了此后畅销几十年的产品也是当时的“杀手锏”——“双汇王中王火腿肠”。以添加大瘦肉块作为产品卖点,用热播的“狮子王”为吉祥物,随后还请来葛优、冯巩做广告。这一招使得双汇在价格恶战中异军突起。③

雨润是怎样崛起的(5年亏损160亿挖墙脚)(4)

还没回过神来的春都火腿肠顿时节节落败,一年后又遇到集团董事长,“中国火腿肠之父”的高凤来因突发心脏病逝世。自此,春都彻底退出火腿肠市场竞争,双汇成为了我国的“火腿肠一哥”。

然而故事才刚刚开始。春都倒下后不久,双汇又有了新的竞争对手——雨润和金锣。

成立于1994年的金锣火腿肠在1996年以令人耳目一新的“比一比,尝一尝,金锣火腿肠”的广告语,和质优价廉的产品定位,在双汇和春都的包围中成功突围。在春都倒下后的几年里,金锣与双汇一起主导国内火腿肠市场,直到雨润的出现。

雨润是怎样崛起的(5年亏损160亿挖墙脚)(5)

成立于93年的雨润其早先也一直是火腿肠市场的追随者,虽然收购了南京罐头食品厂,让其成为江苏收购国企的第一民企,但并没有改变火腿肠市场的竞争格局。

但随着收入与消费观念升级,人们开始看重营养健康,雨润则另辟蹊径,从当时尚不起眼的低温肉制品切入,进入了一个惬意的“市场蓝海”。

“扮猪吃老虎”的雨润很快撕开了这一行业的口子。2005年,雨润食品于登陆港交所,旗下拥有“雨润Yurun”、“旺润”及“哈肉联”三个驰名商标,以及中华老字号品牌“大众肉联”,成为了彼时中国最大的肉制品生产企业之一。

见此情势,已是“高温肉制品大王”的双汇开始了业务结构调整,大张旗鼓进军到雨润所在的低温肉制品领域。并在其财报中树立了未来要在低温肉制品及冷鲜肉领域扩产上量的目标。

随后的几年时间内双方在低温肉制品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割据战。

2011年,央视“315”曝光双汇“瘦肉精”事件。双汇的品牌与信誉受到了消费者的严重质疑。当天双汇的股票惨遭跌停,市值蒸发103亿元,遭遇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危机。

也是在此时,雨润借双汇“瘦肉精”事件元气大伤之际,大量挖走双汇门店及经销商。

2014年,双汇在财报中表示:公司冷鲜肉和低温肉制品产量,在行业内领先主要竞争对手,在同类产品中的比重同样优于主要竞争对手。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主导双汇从高温肉制品向低温肉制品转型的,正是日前上任雨润的游牧。

雨润也不甘示弱,在同年财报中,雨润自称“低温肉制品、冷鲜肉国内市场占有率冠军”,与双汇针锋相对。

这一次,命运再次眷顾了双汇。2015年,雨润创始人祝义财传出被检察机关监视居住消息,有关“谁是行业第一”的讨论,随着创始人的消失告一段落。

03

两者的竞争,如果没有雨润创始人的突然事件,可能还会延续几年。

可商业战场上,一没有如果,二没有但是,复盘雨润数年的高光到落寞时刻,“中国第一猪王”的美誉,最终花落谁家其实早有定数。

和众多辞职下海打拼的明星企业家不同,祝义才一直都是当时媒体报道中的传奇人物。

从一无所有的办公室文员到登顶江苏首富,仅用了12年;从什么也不懂的大学生毕业生到一个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只用了13年;从一家肉联厂老板到千亿集团掌门人,仅花了20年......然而这一系列巅峰背后,却藏着隐秘的危机。

雨润是怎样崛起的(5年亏损160亿挖墙脚)(6)

与双汇坚守主业、并购海外猪场、分散风险不同,在与竞争对手激烈的交锋中,雨润并非聚焦主业而是玩起了跨界多元化,此举也最终把其带入了泥潭。

1997年,雨润在全国各地开始了多起“国企并购”,先后收购了至少25家处于倒闭边缘的国企,盘活了国有资产6亿多元。雨润的规模也日益扩大,创始人也凭此首次进入福布斯富豪榜。④

如果说前10年雨润集团的疯狂并购,只是围绕主业的做大做强。那么后10年,雨润已经在多元化的暴风眼中摸不着北。标志性事件就是2002年,江苏地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成立。

在多元化的道路上,祝义财很是激进,他曾给自己立过一条规矩:三年收不回成本的项目坚决不做。

到2014年,祝义财已经将一个经营低温肉制品的小企业,做到了横跨食品、地产、商业、物流、旅游、金融、建筑七大产业的多元化企业集团,在当年中国民企500强中排在第12位,而且还坐拥雨润食品、中央商场两家上市公司。⑤

在外界看来,2015年祝义才的“消失”是导致雨润崩塌的导火索,庞大的雨润帝国在掌舵人和外部融资环境突遇变化时,资金链逐渐陷入混乱。

但实际上,这一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是要归咎于多元化。

多元化的雨润坚持一边地产,一边肉类加工的战略。祝义才将两者糅合在一起,以建肉类加工厂的名义全国各地拿地用于房地产和商业房产开发,而房地产又属于重资产行业,必然是通过向银行不断的抵押资产和借贷来完成这一扩张,最后的结果就是一边是产品一塌糊涂,一边是债务令人头疼。

雨润是怎样崛起的(5年亏损160亿挖墙脚)(7)

待祝义才于2019年回归,雨润5年合计亏损约160亿港元,债务繁重,一度寻求债务重组。其与双汇的差距也越拉越大。

以最新公布的半年报财务经营数据来看,雨润上半年收入75.36亿港元,同比增长1.95%,亏损4.05亿港元,同比收窄9.3%。

反观双汇,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363.48亿元,同比增长43.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30.41亿元,同比增长26.74%。

两者从收入角度而言,已是差距悬殊,债务上,雨润更是雪上加霜。

截至2020年6月底,公司总资产92.71亿港元,总负债为111.32亿港元,资产负债率达到120.07%,已资不抵债。⑥

回归雨润后的祝义财,“全身心地投入企业战胜危机的工作中,每天工作18小时以上,几乎不眠不休,夜以继日,拼尽全力救企业于危难之中。”雨润食品经营有向好迹象,但仍然处于亏损的泥沼中。

截止9月11日,雨润和双汇的市值更是云泥之别,前者仅有12.58亿,后者的市值接近于前者的140多倍。曾经的千亿江山,一片风雨飘摇。

2017年5月,已是一家独大的双汇开始收拾“万年老二”金锣,在哈尔滨中级人民法院的一份判决书中,金锣因为外包装设计抄袭双汇被罚120万元。

钱小事大,这也成了金锣向双汇低头的一个标志。在雨润、金锣皆疲软的情况下,双汇的“中国火腿肠一哥”宝座,已然稳如泰山。

如今的肉制品行业,摆在雨润和双汇面前的一道鸿沟宛如天堑。大肆收集人才,甚至不惜厚脸皮到抢人地步的雨润是否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也许双汇真的再也不能超越了。

*图片来源网络,资料来源备注:

①:e公司,《雨润、双汇爆发抢人大战!祝义财回归之后夜以继日、每天工作超过18小时……》,2020年9月8日。

②:中国网,《雨润食品连年亏损近160亿 引“人才”欲翻盘惹争议》,2020年9月7日。

③:厨房人类,《火腿肠界的三国争霸:双汇、金锣、雨润你更支持谁?》,2020年5月9日。

④:经理人杂志,《抢人大战之后,雨润能否重回巅峰?》,2020年9月10日。

⑤:市界,《富豪祝义财失联1400天回归,塌掉半边的雨润还能抗衡双汇么?》,2019年1月29日。

⑥:斑马消费,《雨润食品陷业绩危机:巨亏5年多 早已资不抵债》,2020年8月20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