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络热梗的看法(不懂网络热梗的年轻人)

对网络热梗的看法(不懂网络热梗的年轻人)(1)

□饶富英(西南科技大学)

“今天是有bear来”“我真的栓Q了”……这些熟悉的网络热梗,Z时代下的年轻人是使用最频繁的群体,在这群年轻人的日常生活当中,拼音缩写、谐音梗等热门词汇,成为了他们交流中必不可少的表达方式,他们随时关注着互联网上的动态,总是能在最快的时间里成为网络热梗的引领者。

和这群互联网上的“5G冲浪选手”相反,有一部分年轻人对这些热梗一无所知。这部分群体不了解互联网的最新发展,也不关注最近流行什么、新增了哪些网络热梗,每当从同伴口中听到诸如芭比Q、哒咩等热梗时,他们永远都是一头雾水。长此以往,他们甚至因此产生了一种焦虑感:对时新语言的不了解就意味着自己已经落伍了。他们经常会在内心质疑自己:大家都能互相意会其中的意思,但是我什么都不了解,我是不是被这个时代抛弃了?

因此,为了不成为边缘群体,许多不懂时下网络热梗的年轻人,选择加入到“5G冲浪选手”的队伍中。每当听到一个新的热词时,便火速去百度这些词都是什么意思,代表了何种引申义,又是为何而出现,并自然地运用到自己的人际交往过程中,以此来彰显自己的网络身份,满足自己的身份认同。但这样做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追赶潮流一定就是对的吗?

其实,听不懂的梗,我们不必强迫自己懂。互联网时代任何事物都处于飞速更迭的状态,网络用语的热度从最初的不超过一年,逐渐缩短为三个月、一个月,隔三岔五便有新的词汇出现,这些热梗成为了快节奏时代下的快消品,生命力极其短暂。如果是为了不被淘汰、为了能够融入到身边人的谈话当中而刻意去学习这些网络热梗的话,大可不必。为了使自己不被边缘化,我们逼迫自己接收大量的信息,只会让自己很疲惫。更何况这个时代的更新速度远超过了我们普通人的接受速度,当我们总算学明白了一个热梗的符号意义后,没过多久,新的信息便又衍生出来,旧词也随之沦为了过时的词汇。如此往复,只会使我们不断内耗,身心疲惫。

不可否认,造梗、玩梗有其自身的优势。一些热梗可以精炼且形象地表达人们的想法和情绪,能够让双方的交流更加顺畅和轻松,并且热梗也是文字顺应时代变化的一种方式,花样多了,也更加接地气了。但是对于那些只是为了融入到周围环境的人来说,了解对自己来说不感兴趣、也没有意义的东西实则是在浪费时间。这种基于合群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自我认同,对自己其实并无太大的实际用处。

网络世界本就纷繁复杂,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更应该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喜欢什么,要遵从本心,而不是为了迎合和融入大环境跟随大流,最终逐渐失去自我。有的时候,“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又何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