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视角下的临终关怀(需要高维加持力)

师父曾说:不要成天接触负能量人事物,那里面都是阴气,戾气,除非你确定自身福德足够厚重,否则,你不但帮不了,转不了ta的业,反而牵累自己,有的是你无法承受的。

不同视角下的临终关怀(需要高维加持力)(1)

纪慈恩2021年罹患脑瘤

我深以为然!“慈悲出祸害”,古德不是早有此言吗。并不是不要慈悲,而是要具足智慧观察,善巧方便。收养弃儿,临终关怀,毕竟不是捐款,都需要朝夕相处。

昨天写未婚姑娘纪慈恩收养福利院弃儿真真,先天性心脏病患者,8岁收养,18岁离世。她哭得撕心裂肺。

不同视角下的临终关怀(需要高维加持力)(2)

纪慈恩和她的养女

她的美国男友也是先心病,得知病情无药可救,他远渡重洋,来到中国福利院做义工,邂逅纪慈恩 ,一见钟情。三年后返回美国,旋即去世。她没有哭,但心灰意冷,至今单身。

多年前,纪慈恩19岁,第一次接触死亡。最好的闺蜜默默,肝癌去世。去世前在荷兰留学。

默默也是被父母遗弃的,她没病,是父母离了,将她视为开启新生的烫手山芋。父亲扔给了母亲,母亲扔给了福利院。

一年多后才被奶奶找回家。得肝癌时,默默24岁,奶奶已去世。不到20的纪慈恩是她唯一的亲人。她俩是邻居,从小一起长大,亲如姐妹。

纪慈恩第一次出国,为见闺蜜最后一面。肝癌非常疼,生不如死。在闺蜜乞求下,她签了安乐死同意书,很快,友被注射死去。

当时她谈了七年、一同留学荷兰的男友选择失踪。纪慈恩觉得默默实在也不想活了。两次被至亲抛弃足以摧垮她。

纪慈恩带着默默骨灰回国安葬。葬礼上她猝不及防地被所有人指责为杀人凶手,不得好死。

她逃回家,天天痛哭,患上了应激性心理障碍。从此,她像受伤小动物选择洞穴谪居一样,本能地躲在家里,死活不肯出门,一年多,不说一句话。父母在焦虑中迅速苍老。

不同视角下的临终关怀(需要高维加持力)(3)

因为默默有过福利院生活经历,心理医生(也是默默生前好友)孤注一掷,带她走进福利院,陪伴那里的孩子,多数是有病的,或者残疾。她竟渐渐好转,最后奇迹般康复了。

2014年,纪慈恩离开北京临终关怀医院,来到云南大理,在洱海边成立“死亡工作坊”,顾名思义,就知道她每天做什么事,接触什么人了。

因为做临终关怀多年,加上出镜演讲,她有了名气,便开始有不久于人世的人联系她,把她当成神通广大的救命稻草,当然是说精神上。

不同视角下的临终关怀(需要高维加持力)(4)

纪慈恩来到大理,一见倾心

您知道,很多病人之所以重病,原因就是缺爱,而纪慈恩善解人意,笑靥如花,几乎就像落入凡间的天使,是爱的象征。他们觉得她可以疗愈自己。

得知她离开了北京临终医院,有个38岁的胃癌女患者,追到大理,在洱海边租房,每天向她倾诉。

不要小看语言,它有能量!都是负能量,一生情绪垃圾倾盆而下,人之将死,还会有什么隐瞒和忌讳?何况叠加着生理上污浊的病气。

不同视角下的临终关怀(需要高维加持力)(5)

做临终关怀,不带情感,根本不可能去做;带情感,精气神不可能不受虚耗。肉体凡胎,毕竟不是能当体即空、无住生心的菩萨啊。

昨天读完她18年出版的临终关怀工作手记《遗愿清单》,我不禁很担心她,她今年才35岁。一个年轻脆弱的姑娘,曾经也是父母膝下傲娇的独生女,被动、主动地接触了这么多负能量的人事,现在还好吗?

不同视角下的临终关怀(需要高维加持力)(6)

去年买的书,昨天我才看完

网搜结果:2021年突患脑瘤,经常昏迷。现在又如何?网上再也没有只字片语的显示。

真心祝福善良的女孩!愿她真像我昨夜梦境显示的那样:正在举世闻名的圣地寂照庵,收摄身心,潜心修学……面色红润,浅笑盈盈,精神状态很好!

人身难得!趁活着,学习经典最好不过!拿村上春树的话结尾吧——我们活着,死亡侧身其间。

不同视角下的临终关怀(需要高维加持力)(7)

一本发人深省的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