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每位美女都有一颗柔情似水的心(手可摘星辰不再是女性的遥远梦想)
4月16日上午,万众期待下,神舟十三号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顺利着陆。“太空出差”半年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平安凯旋。航天员王亚平第二个走出舱门,接受采访时,她对阔别半年的女儿说:“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
制图:李凌霄
王亚平这句话饱含着对女儿和家人的思念,也骄傲地确证了,从置身舱内,到出舱行走,中国女性“手可摘星辰”的梦想,已经成为现实。
相信所有人都还记得,去年11月7日振奋人心的时刻。王亚平身着我国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太空漫步的人类历史进程中,第一次出现了中国女性的身影。
2021年11月7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出舱画面。新华社发(郭中正 摄 )
此次出差,王亚平收获的“首位”标签有很多:中国首位太空女教师,中国首位进入中国空间站的女航天员,中国首位在轨超过100天的女航天员……
制图:李凌霄
这一串“首位”,不仅刷新了中国航天史上的纪录,也再次拓展了女性探索世界、问鼎苍穹的可能。正如前美国航天局女宇航员凯蒂·科尔曼对王亚平的祝福所言:“当你望向窗外,浩瀚星辰与地球同时映入眼帘,包括我在内,数以亿计的女性此时正与你一道望向窗外。”
事实上,人类的太空事业从不乏女性的贡献。1963年6月16日,年仅26岁的瓦伦金娜·捷列什科娃成为首位造访太空的女航天员。此时距离加加林成为首位飞向太空的人类,仅相隔2年。虽然人数占比不高,但心怀飞天梦的女性耕耘在航天事业的各个领域,航天飞机指令长、国际空间站站长、太空生物医学专家、载荷专家……所有飞天“工种”几乎都有女性的加入。
然而,圆梦飞天的路途,女航天员走得并不轻松。太空事业在诞生之初,由于太空飞行对身体条件的极高要求与巨大的风险,男性被认为是更稳妥的选择。同时,世界各国的航天员多从空军飞行员中选拔,而空军飞行员中女性占比本就极低。
图源:@我们的太空 徐部/摄
更为关键的是,航空事业发展初期强烈的性别偏见,也使女性的飞天梦坎坷难圆。前苏联第二位女航天员斯维特兰娜·萨维茨卡娅乘坐航天器与空间站对接时,一名男工程员对她说,“我们为你准备好围裙了,斯维塔。我们有个厨房给你用,那将是你工作的地方。”可见,此时人们依然缺乏对女航天员专业能力的尊重,甚至认为女性在太空的出现,不过是到此一游,换个地方承担倒茶煮饭的角色。
随着航天领域相关实验论证的完善,女性在生理上不适合做航天员的观念逐步破除,女性在太空飞行中的优势也日益被发掘。2009年5月,中国第二批航天员选拔启动,中国航天员队伍首次为女性开放。刘洋与王亚平同时入选首批女性航天员,开始了经年累月的魔鬼训练。2012年,刘洋作为我国航天史上首位女航天员,搭载着神舟九号飞上太空。而王亚平两度飞天,终于成全了“摘星星”的浪漫愿望。
制图:田园黄蝶
女性终能“摘星辰”,这有赖于性别平等事业的不断推进。中国空间站的建造与太空活动体现出对两性需求的关怀:在空间站,分别设有两个男女分开用的独立卫生间,并配备不同的“排尿器”,女用卫生间还设计了专门用来放置卫生用品的设施;专门为女性出舱活动设计的舱外航天服,可保证航天员动作灵活,减少体力消耗……
女性亦可“摘星辰”,这突破了长久以来,基于性别或其他身份树起的边界与定义。勇气、坚强、担当、冒险,从来不是“男性气质”的专属,而是人类在完善自身、探索世界的道路上,共同倚赖的宝贵品质。正如王亚平所说,“身处太空时,所看见的世界会让人得到升华,有些东西会变得很小,比如得失;有很多东西则变得很大,比如对家人、对祖国的爱和牵挂。”
图源:中国载人航天
“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这是母女间的温情承诺,也是女性力量的激励与传递。妈妈为女儿“摘下了星星”,也在无数女孩心里种下了对星空的渴望。
相信未来,中国空间站会迎来更多女航天员,在探索星辰宇宙的路上,女性的脚步会更高更远,也会更自信更扎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