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江西人有江西老表的别称(江西人为什么被称为)
众所周知,江西人在外地相逢,总是会彼此称对方为“老表”。
一声“老表”足以产生“他乡遇故知”的感觉。
久而久之,其他省份的人习惯于将江西人称作“江西老表”,或者直接简称“老表”。
有意思的是,1927年,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起义部队有很多外省人,比如毛泽东、罗荣桓、谭政都是湖南人;
而1928年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部队在井冈山和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后,部队里外省人就更多了。
朱德、陈毅是四川人,林彪是湖北人。
他们都会亲切称呼当地群众为“老表”。
随后,红军开辟了中央苏区,红军上下也沿用了“老表”的称呼。
井冈山会师
这个称呼,很快就使军民亲如一家, 情同鱼水。
其实老表,顾名思义,本为表兄弟之互称。
表兄弟和堂兄弟不同,表兄弟有姑表兄弟、姨表兄弟、舅表兄弟。
既然如此, 那么江西人昵称为“老表”呢?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很多说法,主要有两种。
第一,这与民族史上的客家的一支———陈姓之迁徙有关。陈姓出自上古八大姓之一的妫姓,是五帝之一,舜帝的后裔。
西周建立后,周武王曾封舜帝后裔胡公满于宛丘 (今河南淮阳县城东) ,这就是春秋时期的陈国。
这就是陈姓的来历。
舜帝画像
后来,陈国有个公子陈完逃到齐国,建立一个家族,改称田氏,并来了个“田氏代齐”,因此战国时期的齐国国君,是陈姓后裔。
秦朝和汉朝之时, 陈姓主要聚居在河南颍川一带, 繁衍速度并不快。
西晋永嘉之乱后,衣冠南渡,琅琊王司马睿从北方来到今南京 , 建立东晋。
中原臣民为避战祸, 亦举家举族南迁, 颍川陈氏也加入了这一迁徙行列, 流落江南。
在晋朝,这支陈姓子孙,在太子洗马长城 (今浙江长兴) 县令陈达(晋太尉陈准之孙)的率领下成为当地望族。
南北朝时期,这支陈姓出了个大英雄陈霸先。
陈霸先建立了南朝最后一朝,陈朝,谱就了陈姓子孙达到登峰造极。
陈朝总共有五位皇帝,享国32年。
陈霸先画像
陈朝最后一位皇帝陈后主陈叔宝有个弟弟陈叔明封宣都王。
后来隋文帝杨坚灭陈后,陈叔明随后主陈叔宝迁到长安。
唐朝时期,陈叔明的十世孙陈环当过临海令, 因避难迁入福建泉州仙游 (今莆田) 。
陈环第五子陈伯宣, 隐居庐山注《史记》。
陈伯宣的孙子陈旺于唐文宗大和六年 (832年) 再迁江西德安太平乡常乐里永清村 (今德安车桥乡义门陈村) 。
陈旺以孝道治家, 崇尚诗书礼仪, 严厉禁止分家,因此使本支日益昌盛。
唐昭宗大顺二年 (891年) , 诏赐立“义门”。
从此江州义门,闻名天下。
到宋朝宋太宗至道三年 (997年) , 又赐义门陈氏御书33卷, 宋太宗亲自题匾额“真良家”。
宋仁宗天圣四年 (1026年) , 义门陈氏已增至3000余人。
十几代同炊同饮, 人才辈出:
“唐旌义族, 宋表良家。十二代同堂, 仁风跻美;三千人聚族, 孝友堪嘉……永绵簪笏, 代接书香。”
“历唐五季以迄于宋九州同居, 长幼百余口, 每食必群坐广堂。家犬百余, 共食一牢;一犬不至, 群犬为之不食, 其同好如此。”
到了宋仁宗嘉祐七年 (1062年) , 义门陈氏一支已绵延230余年, 合家3900余人, 有田庄300多处。
宋朝最担心地方势力坐大,陈家两百多年不分家,已经成为一个庞然大物。
因此,宰相文彦博、龙图阁大学士包拯等人,强烈建议朝廷逼迫陈家分家。
宋仁宗画像
宋仁宗很快就同意了这个建议,亲自为陈家赐下宗族辈分排名,“知守宗希, 公汝才思, 彦承行继”,按这12个字将偌大的陈家分成了292支。
并急命江南西路转运使谢景初率一班地方官亲临义门,监督陈家分家。
陈家知道自己犯了宋朝皇帝忌讳,马上同意分家。
不同意也没办法,不同意就人头落地。于是,这292支陈家子孙拈阄,分别迁往于今天江西、湖北、浙江、江苏、河南、安徽、广东、福建、陕西、山西、广西等16个省 (市) 的125个县 (市),。
其中,有很多子孙分布在江西28个县 (市) , 约为总数的十分之一。
因此有“天下陈氏出江州”之说。
再加上,历史上还有别姓人入赘陈家,因此使得陈氏表亲遍天下。
陈氏这么大一个家族分家析产,兄弟姐妹天各一方,这种现象不断延伸扩展,他们的后代便不断为姑表、姨表、舅表亲,乃至表亲又表亲,形成连环亲。
这样,江西人与外省人,江西人与江西人自然而然就有了不绝如缕的“老表”关系,外省人昵称江西人为“江西老表”,也就顺理成章了。
而江西人之间互称“老表”,更是不足为奇。
后来,这种称呼逐渐传播成习,逐渐成为一种风俗。
第二种说法,和朱元璋有关。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逐鹿天下。
当时形成了三股最大的诸侯,吴王朱元璋、汉王陈友谅、吴王张士诚,三人主要地盘分别是江苏、湖北、浙江。
其中张士诚是个土财主,小富即安,真正有争天下雄心壮志的是陈友谅和朱元璋。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四月,陈友谅出动60万大军(号称),出围攻江西洪都(今江西南昌),水陆两军号称60万人。
当时驻守洪都的是朱元璋侄子朱文正,力保洪都不失。
这年七月,朱元璋亲率20万人,救援洪都,双方在鄱阳湖展开鼎定天下的决战。
这是一场鏖战,双方实力悬殊,朱元璋大军逐渐落于下风。
在一次战斗中,朱元璋被逼得走投无路,逃到余干县康郎山,险些性命不保。
关键时刻,当地百姓挺身而出,救了朱元璋一命,最终朱元璋反败为胜,击败了陈友谅。
陈友谅一败亡,天下再也没有人是朱元璋对手。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在应天(南京)即皇帝位,国号大明,正式建立明朝。
朱元璋画像
明朝建立后,有一年鄱阳湖地区遭遇洪灾,百姓民不聊生。
余干县百姓这时想起,当年朱元璋被救之后,曾许诺,日后有困难,可以去找他,他一定会报答救命之恩。
于是,余干百姓选了三个有勇有谋的年轻人去南京找朱元璋求援。
三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了南京。
可朱元璋已经是皇帝了,住在皇宫大院,普通人根本很难看到他。
三人鼓起勇气,让太监通报,说朱元璋的三个老表来找他。
皇帝的老表?这年头还有人敢冒充皇亲国戚吗?
太监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向朱元璋通报情况。
朱元璋一听,我哪来的老表?
搞不清楚情况的朱元璋就接见了三人。
等他了解详情后,马上对外宣称,这三人就是自己的老表,热情款待三人。
然后朱元璋严厉处置一批不作为的贪官污吏,调派人力物力赈灾,并下诏康郎山一带永远免除赋税。
朱元璋金口玉言一开,江西老表从此不胫而走。
其实,对比两种说法,第二种朱元璋报恩说,演义色彩太浓烈,相对来说还是第一种更可信。
因为宋朝建立后,确实一直执行强干弱枝政策,像陈家这样的地方豪族,是宋朝打压的对象。
这种政策有利有弊,一方面,加强了宋朝中央集权,有利于稳固宋朝统治;另一方面,过犹不及,极大地削弱了地方实力,久而久之,导致宋朝国力衰弱,积弱积贫。
一声老表,藏着宋朝衰弱的真相。
当然,不管怎么样,反正现在老表已经成为江西人最亲切的昵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