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休假制度对今天的影响(古代的休假制度)

大家好,我是麻团,一只专注于地球文化领域的喵星人!

友情提示:阅读全文,大概需要3分钟。

过了端午小长假,下个假期就要等到九月的中秋了,麻团不想上班、不想工作、只想小鱼干,想着想着就想到一个问题,古代也有法定假日么?古人上班难道全年不休?

古代的休假制度对今天的影响(古代的休假制度)(1)

于是麻团就来了精神,果然在麻团的一番查证之下,发现在古代不但有法定假日,而且还存在黄金周,这才替古人舒了一口气。

汉代之前

在汉代之前,古人是没有法定假日一说的,无论王公大臣还是皇帝都十分敬业,每天都要按时打卡上下班,如果官员家中有事,比如婚丧嫁娶、身体有恙,都必须向皇帝请假,皇帝准许了才可以处理家事,当然,官员也不是一辈子都要工作的,到了一定年纪,皇帝还是准许他们退休的。

古代的休假制度对今天的影响(古代的休假制度)(2)

汉代

到了汉代,官员们才正式有了休假制度,由于朝廷规定,官员们平时必须是住在自己的办公地点的,所以也就没有了探亲访友的时间,于是又规定,每五日一沐,这个“沐”就是沐浴休假的意思,汉代官员可以趁着这天,沐浴休息或是探亲访友。

而且汉代还规定了节日假期,汉代官员可以在冬至、夏至、春节休假。

因为汉代没有病假一说,所以官员们生病了,要扣工资或者用周末的休息日串休,如果是长期病假,一般超过三个月,就会被皇帝开除。

古代的休假制度对今天的影响(古代的休假制度)(3)

唐代

到了唐代,皇帝就显得更开明了一些,这个时期的官员们不用必须每天住在办公地点,但是每个月只有三天的假期,十日一休,当时叫做上浣、中浣、下浣,这个“浣”就是洗头的意思。

除此之外,唐代开始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小长假和黄金周,比如夏至、中秋都可以休三天,春节、清明都可以休七天,其余的各种节日都有一天休息。

而在唐代,还出现了婚假、丧假、病假,甚至还有探亲假。唐代规定,直系亲属结婚可以放九天,非直系近亲按远近分别为五至1天不等,官员家中男子成人礼也可以休假三天,当然如果皇帝过生日或是成亲,那就满朝文武一起跟着休假三天。

古代的休假制度对今天的影响(古代的休假制度)(4)

在唐代官员父母过世,朝廷强制官员休假,文官强制守孝三年,武官强制守孝百天,由于唐代开始实行科举制度,所以同时规定,授业恩师去世,丧假三天。

唐代官员如果生病了,可以也休假百天,除此之外,唐代还实行探亲假制度,官员每年可以休假探亲三十五天至十五天不等,具体要看父母居住距离远近划分,这个探亲假是不算往返路程时间的。

而且唐朝官员到了法定年龄,就可以申请退休,退休之后,还可以按照在职时工资的一半领取退休金。

古代的休假制度对今天的影响(古代的休假制度)(5)

宋代

宋代的休假制度是在唐代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而且还有所增加,除了每月三天的例假之外,各大节日都是七天黄金周,各种小节日也都是三天小长假,各种节气也都有1天休息。

另外宋代还有一个专门的探亲假,从每年的十二月二十到第二年的正月二十,每年到了这个时候,整个朝廷上下都不再办公,大臣们都可以回家过年了。

古代的休假制度对今天的影响(古代的休假制度)(6)

元、明、清

到了元代,大汗们认为生命不息工作不止,所以全年只有十六天假期。

而明代的朱元璋也是个工作狂,除了保留每个月三天休息,以及元旦、元宵、中元、冬至这四个法定节假日之外,就没有别的假期了,总体算下来,一年也只能放五十几天左右。

清代的休假制度基本上而承袭了明代,除每月的三天公假之外,也就春节有五天假期,直到鸦片战争之后,慈禧太后才颁布新政,和西方接轨,朝廷官员可以每周天休息。

看来古人都知道劳逸结合,我们也要充分利用假期,尽情享受假期带给我们的快乐时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