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总是让人情绪高(人人夸你春来早)

新京报讯(记者 李傲 张羽)清明之时,春暖花开,微风徐来。踏青、祭扫、休闲……当下的城市人正迎来难得的小假期,走出户外赏尽春光。要说起假期玩儿什么,还有一项传承千年的习俗,被不少人忽略了,那就是放风筝。说起风筝,就不得不提咱北京的曹氏风筝了。清明之际,新京报乡村频道探访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上庄镇李家坟村的曹氏风筝工艺坊,不仅带大家看看里面的门道,也盼望在假期里更多人能有闲适的心情,与家人孩童共同放飞纸鸢,感受大好春色。

日出总是让人情绪高(人人夸你春来早)(1)

风筝是这样制成的。新京报记者 李傲 张羽 摄

清明放风筝 清风正相伴

在古代每逢清明时节,放风筝是流行习俗,已流传了两千多年,古时风筝称为“纸鸢”,宋人周密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清人潘荣陛所著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

在古代,放风筝不仅仅是一种游艺活动,更是一种祈福,希望远离灾病。那时,人们不仅白天放,晚上也放。夜里在风筝或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灯笼,就像是闪烁的明星,又被称之为“神灯”。关于清明前后放风筝,也留下不少优美的诗篇,比如“春衣称体近清明,风急鹞鞭处处鸣。忽听儿童齐拍手,松梢吹落美人筝”。而更脍炙人口的,则是孔尚任的《燕九竹枝词》中的名句——“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现今,放风筝的景象少了,但在老城区和部分郊区,还是有不少热爱风筝的市民这几天趁着天气晴好一展身手。4月4日,在德胜门城门楼下,新京报乡村频道记者看到,就有十几位爱好者正趁着风和日丽的天气放着风筝,扎燕风筝、串式风筝稳稳地挂在天上,人们时而牵线奔跑,时而仰首远望。

每年暮春前就开始放飞风筝的曹先生说,蓝天白云,加上点儿微风,这种天气放风筝再合适不过了,“放风筝要看三个指数,温度、风速和气象,而最主要的是风速,什么样的风适合放什么样的风筝,微风可以放中小型的,而大型风筝需要6级风左右。”曹先生还告诉新京报乡村频道记者,清明节这几天就是放风筝的最好时节。

古人也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清嘉录》中写道:“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此时和风煦煦,眼看风筝扶摇直上,实乃心中乐事。

最难“黑锅底” 最萌是“雏燕”

说到北京风筝,离不开传承已久的曹氏风筝。曹氏风筝工艺坊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上庄镇李家坟村,作为当地的工艺代表,风筝元素也出现在村子的路灯、墙壁、石碑等各处显眼的位置。

日出总是让人情绪高(人人夸你春来早)(2)

风筝元素在李家坟村随处可见。新京报记者 李傲 摄

走进工艺坊内部,墙壁四周均挂满了风筝,其中以曹氏风筝的代表——扎燕风筝数量最多,也最为“百变”。

双头燕、雏燕、淑女燕等风筝,既代表了不同身份的扎燕外形,配合身上的图案又搭配了不同的寄语与祝福。

日出总是让人情绪高(人人夸你春来早)(3)

各式各样的扎燕风筝。新京报记者 张羽 摄

如画有四只狮子的扎燕风筝,寓意“四世同堂”,而外形更瘦、头身骨架细长的扎燕则代表女性,相比之下的雏燕造型,在整体骨架上更为圆润,看着就像一个“胖娃娃”。

说起这些造型的由来,曹氏风筝传承人李世华表示,最经典与传统的造型,均来自《南鹞北鸢考工志》的手稿设计。

据悉,曹氏风筝的制作手法起源于曹雪芹的《南鹞北鸢考工志》,扎、糊、绘、放的手艺也被传承人沿用至今,把这“四艺”作为传承人的基本手艺。

日出总是让人情绪高(人人夸你春来早)(4)

一只做好的风筝骨架。新京报记者 张羽 摄

为了最大程度保证文化传承,曹氏风筝的手艺人们至今仍采用纯手工制作的方式。这意味着,即便是手掌大小尺寸的风筝,其从骨架搭建到制作出成品也需要3至5天的时间。

整个过程,通常由两个人配合完成,一位主要负责绘画,另一人负责风筝骨架的制作。

日出总是让人情绪高(人人夸你春来早)(5)

师傅在找中心点,准备弯骨架。新京报记者 张羽 摄

李世华说:“就拿上色这部分来说,曹氏风筝需要一层一层地上色、绘画,必须等到下面一层的颜料干了之后,再去画下一层,否则颜色会晕染在一起。”

而聊起最难的一种扎燕图案时,李世华却给了一个意外的答案——“黑锅底”。

日出总是让人情绪高(人人夸你春来早)(6)

最难制作的“黑锅底”风筝。新京报记者 张羽 摄

李世华解释说:“黑锅底是北京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扎燕风筝,它身上有五只蝙蝠,象征‘五福捧寿’,虽然颜色只有黑白两色,但正因为其他颜色的缺失,对整体要求才最高,因为稍有瑕疵就遮不住。”

手艺代相传 帮扶递爱心

初次听闻曹氏风筝,或许很多人会认为这是一户姓曹的人家世代相传的手艺。事实上,这里的“曹氏”指代曹雪芹,而其背后的第一位传承人则是现年99岁的孔祥泽。

根据曹氏风筝传承人王晓宇介绍,曹氏风筝工艺源于曹雪芹《南鹞北鸢考工志》一书,传说曹雪芹将以往流传和自己创制的风筝绘成图谱,并编成通俗易懂的工艺歌诀,讲解了风筝的制作方法。

而后孔祥泽以“曹氏”命名风筝,一是其技艺、手法、造型等均源自曹雪芹的文章随笔;二是为了纪念与传承,因为据《南鹞北鸢考工志》中记载:为今世之有废疾而无告者,谋其有以自养之道也。帮助残障人士学会一门手艺,从而有了安身立命之技。

日出总是让人情绪高(人人夸你春来早)(7)

制作风筝的工作台。新京报记者 张羽 摄

时至今日,曹氏风筝也依然将帮扶助人、传递善心作为重点,自觉承担起了扶残的工作。在工艺坊的一间教室中,传承人张立丽正在上课,内容为风筝的绘制。而在场的8位学员,均为曹氏风筝工作坊对接扶助的残障人士。

据介绍,这些学生每天都会来到工艺坊进行大约两个小时的课程,以绘画、上色为主。

日出总是让人情绪高(人人夸你春来早)(8)

学生正在给寿桃上色。新京报记者 张羽 摄

新京报乡村频道记者到访当天,学生正在统一给寿桃上色,不只有红色、橘色,甚至一个寿桃会出现三种颜色。

“工艺坊作为助残点,也为其帮扶的残障人士提供一个常驻活动的场所与活动项目。”王晓宇表示。

日出总是让人情绪高(人人夸你春来早)(9)

上课现场。新京报记者 张羽 摄

曹氏风筝工艺坊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基地,也是康复帮扶基地。建立以来,工艺坊解决了上庄地区弱势群体和残障人士的就业以及培训。王晓宇说:“这是我们工艺坊每天都要干的事,到现在坚持十年了。”

小贴士

※有人在放风筝请注意:

1、请勿离放风筝人太近,因为线可能因为风向突变,缠绕到你身上。

2、切勿从放风筝人正前方穿行,这样容易被风筝线拦截割伤。

※放风筝的人要注意:

1、放风筝时最好戴上手套,遇到大风或风筝被缠,及时放手。

2、风筝线绷断,应该把线整理带走,否则可能伤及路人。

3、儿童放风筝,最好选择小风筝,使用棉质风筝线。

4、放飞大风筝,应选择滑轮式线圈,不要使用手工绕线的线板,以免风筝线缠绕手指受伤。

5、不要在道路两边、高压线附近、机场附近放风筝。

新京报记者 李傲 张羽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李立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