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讯通能用多少年(遭多地家长吐槽)
近日,安徽滁州市全椒县一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反映,其与另一家长在家长群中就“校讯通”使用问题表达了疑惑,后被老师移除群聊对此,滁州市政府回应,全椒县教体局已责令涉事的城南小学加强教学管理,落实规范办学要求,严禁通讯公司在校宣传和办理“校讯通”,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校讯通能用多少年?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校讯通能用多少年
近日,安徽滁州市全椒县一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反映,其与另一家长在家长群中就“校讯通”使用问题表达了疑惑,后被老师移除群聊。对此,滁州市政府回应,全椒县教体局已责令涉事的城南小学加强教学管理,落实规范办学要求,严禁通讯公司在校宣传和办理“校讯通”。
所谓“校讯通”,是比微信群、QQ群更早出现的家校联系方式,即家长缴费购买通讯公司套餐,统一从学校处接收短信通知。2014年以来,为避免出现“变相收费”问题,包括北京、重庆、陕西、河北、青海等在内的多省市陆续发文,明确叫停“校讯通”类业务。但在部分地区,“校讯通”仍有市场,甚至变身为“App”。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包括上述全椒县家长在内,9月开学以来已有不少来自不同地区的家长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吐槽”,称孩子所在学校要求办理“校讯通”,给家长们带来不便,比如“已有电话卡运营商与校讯通要求不符,需办新卡”,以及“需要缴纳资费”、“非自愿、强制办理”等。
家长吐槽:
“校讯通”运营商不同,两个孩子得办两张卡
前述全椒县网友在《领导留言板》上的留言称,孩子所在的城南小学要求购买“校讯通”服务,以方便布置作业,其心里对此“颇不舒服”,但无奈之下仍办理了。“班主任还在群里公布了未办校讯通的学生名单,这让人受不了。老师称办理校讯通是自愿的,与学校无关,以后可以多渠道布置作业,包括微信群。”
该网友称,一天老师未在微信群里布置作业,其和另一家长“问了一下”,反被老师移出群聊。
经澎湃新闻梳理,9月开学以来,《领导留言板》上针对“校讯通”类业务的“吐槽”已有不少,主要集中在“校讯通难以兼容不同运营商”“家长被强制使用”等方面。
河南濮阳市油田一名家长的两个小孩就读于不同小学,其反映称,“每年新生开学,都为校讯通发愁”。“老大学办理校讯通,需要联通电话卡,我们无奈办了。想着家中联通、移动电话卡都有了,不怕了。”该家长称,“谁知老二上学又让办电信,其他都不行。”
河南安阳市一名家长反映称,学校以“加强家校联系”为理由,要求家长使用“校讯通”,但必须绑定移动手机号。“想换电信、联通资费低的手机号,就收不到校讯通的信息。”该家长认为“这是典型的垄断经营”。
“校讯通说是自愿办理,但是班主任每次布置作业只发校讯通,不在微信群发,导致很多学生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河南新乡市辉县一名家长认为,这和“强制”没有区别。
甘肃天水市秦州区平南中心小学一名家长有同样的烦恼,老师每次通过移动公司电话卡绑定的“校讯通”发布通知,部分没有移动电话卡的家长无法获取,“到家长群中询问,却被告知只通过校讯通发”。
“家长的抱怨,反映学校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上海政法学院教授章友德10月23日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倘若学校存在通过霸王条款、隐形要求对家长施加压力的行为,这违背家校联系的目的和初衷。”
章友德认为,市场上各种“校讯通”只能使用单一运营商,其中或存在“垄断经营”。
“学校、运营商作为社会主体,要依法依规行事,尊重家长、学生的自由选择权利。国家制定了《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在这件事上,不是无法可依。”章友德称。
官方回应:
有地方责令停用,有地方称“有必要”
对于家长们在《领导留言板上》的“吐槽”,各个地方回应有所不同。
针对前述全椒县网友的留言,滁州市政府近日回应称,通讯公司通过班主任为部分家长办理了校讯通(每月缴纳一定费用),当事学校全椒县城南小学未参与其中。
“往常,该校一年级老师通过班级微信群布置家庭作业,近日通过校讯通布置家庭作业,导致部分未办理校讯通的家长未收到布置家庭作业的有关信息。”回应提及,全椒县教体局已责令城南小学加强教学管理,落实规范办学要求,严禁通讯公司在校宣传和办理“校讯通”。
也有地方给予不同的处理。“校讯通在学校与家长沟通交流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绝大多数家长仍享受校讯通带来的便利。”针对上述濮阳家长“两个孩子办两张不同卡”的困惑,濮阳市油田教育中心表示,“校讯通本身是一种市场行为,家长自己可与运营商联系,自愿选择使用,整个过程学校没有任何强迫行为。”
安阳市政府在回应前述安阳家长“质疑”时称,学校“自由选择使用校讯通”,学生家长“可以根据需要,自愿选择是否开通校讯通”,如果不愿再参加,取消即可。
此外,对于为何有学校继续使用“校讯通”,安阳市政府在回应中解释称,这缘于“大部分由老人照顾孩子的家长还没有掌握更多的现代化信息通讯手段,无法使用微信、QQ等通讯工具”。
专家建议:
叫停“校讯通”应结合地方实际谨慎推行
“校讯通”带来的问题早已引起注意。澎湃新闻梳理发现,近年来,包括安徽、北京、重庆、陕西、山西、河北、青海等多省市在内,已陆续发文叫停“校讯通”,严禁商家在校园内推销或为学生直接办理相关业务。
据新华社报道,2018年,青海省叫停“校讯通”类变相收费业务。该报道称,青海省价监局调查发现,“校讯通”类业务起初对加强家校联系、促进信息沟通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如今家长和老师均反映其主要功能“家校互动”已被其它免费软件如微信、QQ等代替,绝大多数家长“被自愿”接受,且相关业务涉嫌存在行政垄断、商业贿赂、违规收费等违法行为。报道称,此举“每年将至少减轻学生家长经济负担1000万元”。
“校讯通只是家校沟通的一种手段,是去是留,首先还是看校讯通能不能‘通’,能否在家校之间建立起“有效率的、有针对性的联系。”章友德认为, “校讯通”可能在一段时间里确实方便了家校联系,但联系手段需要与时俱进,学校应该倾听家长的声音,逐渐把微信、QQ等即时通讯工具纳入家校联系的常规手段。
部分省市全面叫停“校讯通”,这能否在全国推行?章友德认为,如果要在全国推行“校讯通”禁令,还是要借鉴“试点”经验,结合地方实际,谨慎推行。
“全国这些已经叫停校讯通的省市,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禁止校讯通的效果。如果效果显著,其他省份可以借鉴这些已有的经验,并根据自身的实际去推行这一政策。”章友德说。
对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校讯通”在一些地方仍有市场,说明家长和学校可能对其仍有需求。
“是否使用校讯通,交由市场决定。不应总是运用行政命令、发文件的方式去决定事物的存废。”储朝晖告诉澎湃新闻,新的技术、新的沟通方式的产生,会逐渐淘汰落后的沟通方式,“校讯通”如果已经落后,自然会被市场淘汰。
澎湃新闻记者 何利权 实习生 段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