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科创制造强市
以占全国0.03%的土地,贡献了全国0.9%的地区生产总值、1.6%的税收,解决了全国1.0%的劳动人口就业问题……这就是东莞!2021年,东莞成长为全国第15个、全省第3个GDP过万亿、人口超千万的城市。
十年来,东莞积极应对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新冠肺炎疫情等严峻挑战,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机遇,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不断破解难题,坚持“科技创新 先进制造”,稳步提升经济实力。在高质量发展赶考路上,东莞交上精彩答卷。
一、填空题
1、2021年,东莞成为全国第15个“双万”城市。当年年底,东莞地区生产总值10855.35亿元,常住人口1053.68万人。
2、东莞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双万”“双聚焦”“双实现”。其中“双实现”是指坚持培育壮大新动能,努力实现经济在万亿新起点上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实现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
3、2022年8月29日,省委、省政府正式发布《关于支持东莞新时代加快高质量发展打造科创制造强市的意见》,赋予东莞前沿科技创新高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城市、宜居宜业高品质现代化都市四个战略定位。
二、选择题
1、( A )是东莞在现代化新征程中争先进位的必由之路,是东莞与大湾区城市实现错位发展的最佳策略,是东莞厚植自身高质量发展优势的根本依托。
A、坚持“科技创新 先进制造”城市特色
B、坚持科技创新
C、坚持先进制造
2、( B ),东莞获省委深改委批准,成为广东省开展营商环境综合改革的试点城市。( B ),东莞在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中被评为全国标杆城市,8个指标获评全国标杆,营商环境位居全国全省前列。
A、2019年,2019年
B、2018年,2020年
C、2018年,2019年
三、论述题
材料:
近年来,东莞屡获重任。如2018年,东莞获科技部、发改委批准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2019年7月,广东省委深改委批复同意东莞建设“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2020年7月,松山湖科学城被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今年8月29日,广东省委、省政府正式发布《关于支持东莞新时代加快高质量发展打造科创制造强市的意见》。
答案:
国家创新型城市、制造业改革实验区、科创制造强市……东莞“科技创新 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愈发突显。与此同时,作为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东莞被寄予厚望,它不仅是大湾区制造业的脊梁,也是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腹地,承担着珠三角地区核心引擎增强的战略支撑任务。
培育“科技创新 先进制造”CP
8月,东莞全球招商大会刷屏朋友圈,现场签约项目72宗,投资总额近1100亿元,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领域。在大家关注千亿投资额的同时,东莞背后的产业支撑体系更值得品味。
目前,东莞拥有涉及30个行业大类和6万多种产品的较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代表的1个万亿元、4个千亿元和4个百亿元规模的产业集群体系。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778家,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7374家。
制造业是东莞的立市之本,而科技创新则是东莞的重要动力。这里有世界上第四台、全国首台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研究成果连续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大湾区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加快筹建。系列创新资源的集聚,反哺到东莞经济,同时推动东莞进入科创国家队,松山湖科学城获批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
如此生态,让东莞紧跟产业升级步伐,快速切换“频道”,如20多家东莞上市公司就从消费电子产业链布局新能源赛道,开启“第二增长曲线”。波士顿咨询公司(BCG)有关负责人表示,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东莞有机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这三大领域的制造端结合应用侧进行研发创新,占据市场的一席之地。
“科技创新 先进制造”CP,是东莞的城市特色,也是东莞厚植自身高质量发展优势的根本依托。
探索制造业城市进阶之路
东莞在制造业上的长期主义,在科技创新的主动作为,让它在新发展阶段,探索制造业城市的进阶路上,迈出稳健步伐。
近期,省委、省政府发布的《关于支持东莞新时代加快高质量发展打造科创制造强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东莞委以重任——打造科创制造强市,推动东莞全面提升发展能级,增强珠三角地区核心引擎的战略支撑。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背后深意不难理解,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推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积厚成势,要把珠三角核心区打造成更具辐射力的改革发展主引擎。东莞作为广东省第3个“双万之城”,同时是珠三角核心区的重要组成城市,亟须提升城市能级,增强与中心城市的互动,提升城市群发展质量。
这是东莞的新使命,也是东莞迈向创新高地千载难逢的机会。按照《意见》,东莞将瞄准四大定位“前沿科技创新高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城市、宜居宜业高品质现代化都市”。《意见》提及,东莞要打造成为广深“双城”联结纽带,赋予东莞部分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这无异于给予东莞在打造“科创制造强市”路上的“尚方宝剑”。《意见》也给东莞定了目标,到2025年,经济实力、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区域发展引擎和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3万亿元以上。
《意见》出炉后,不少在莞科学家、企业家倍感振奋。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丰礼就说,“非常欣喜,这说明东莞在全省发展大局中承担更大责任。”在他看来,政策支撑也将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和企业在东莞打拼奋进。
关键要发扬“争、抢、拼”精神
高质量发展路上,东莞屡获试点,重任在肩。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认为,东莞从举全市之力建设松山湖科学城、打造先进制造高地到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布局,关键要发扬“争、抢、拼”的精神。
事实上,东莞正在这样做。产业战略上,东莞提出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2.0版,《东莞市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东莞市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等陆续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建设作为东莞产业立新柱“一号工程”正快速推进。
科技战略上,东莞举全市之力建设松山湖科学城,积极推进散裂中子源二期、先进阿秒激光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推动“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融合发展,探索在松山湖科学城复制推广广州、深圳省级权限范围内的科创政策。
当然,东莞的探索任务,远不止于此。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东莞紧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的建设机遇,深度参与“黄金内湾”建设,争取国家支持东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点,全力争取更多国家级政策支持、“国家队”项目等落地东莞,全力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未来的东莞,或许不只是生产制造的基地,更是为制造业城市探索高质量发展道路,提供经验和智力支持的地方,成为珠三角地区核心引擎有力的战略支撑。
文:梁锦弟
图:赵明 刘辉龙 刘媚
制版:易福红 邓诗君 陈宁 刘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