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抹香鲸(我们知之甚少的抹香鲸)
◎黄乘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2022年4月23日于北京
本次搁浅的抹香鲸属齿鲸类,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人们常说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是大象,大象体重约6吨左右,海洋中最大的动物非蓝鲸莫属。据记载发现,最大的蓝鲸有30多米长,100多吨重,心脏跟一辆小汽车差不多大小。这么巨大的身体,只有无边无际的海洋才能容身,也只有在海洋中借助于水的巨大浮力才能托起,才能运动。
生活在海洋中的这些大型脊椎动物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用鳃呼吸的鱼类,它们的繁殖方式为卵生或卵胎生。它们大多数身体呈流线型;身体覆盖鱼鳞和粘液,有助于在水中减小阻力;它们通过鳃在水中完成气体交换;它们用鳍游泳,因此它们是适合在水中生活的最完美的动物,它们的祖先以及它们从未离开过海洋环境。我们熟知的大型鱼类包括鲨鱼、魟鱼和翻车鱼等,地球上最大的鱼类就是鲸鲨,一种软骨鲨鱼,最大者体长可达20米,体重可达13吨。
另一类是海洋哺乳动物,包括鳍足动物(海豹、海象和海狮)和鲸类动物(鲸和海豚)。鲸类,我们有时也称它们鲸鱼,但它们绝对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它们与陆地上所有的哺乳动物的繁殖方式一样,都是胎生和哺乳,与陆生动物包括我们人类在内一样用肺呼吸。
鲸类的祖先也和所有的哺乳动物一样在陆地上生活过,长着四肢、皮肤被毛。大约在2.6亿年前,一些食肉动物和有蹄类动物的祖先再次返回海洋,形成了今天的鳍足动物和鲸类动物。因此它们一方面依然保留着哺乳动物的基本特征,如肺呼吸、胎生哺乳、体温恒定;另一方面是适应海洋生活的结果,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身体逐渐变长,前肢和尾部特化成鳍状,后肢基本消失。
对于半海洋半陆地生活的鳍足类来说,身体被毛、终身在海洋中生活的鲸豚类适应了快速游泳的方式,导致毛发完全消失,皮肤裸露,从而完全丧失了防止水分蒸发的结构。
根据食性和结构,鲸类又分为须鲸类和齿鲸类,前者牙齿退化,形成特殊的鲸须,以浮游生物为食,特殊的鲸须结构可以让水分通过,而把浮游生物留在口中,蓝鲸就是须鲸类的代表;齿鲸类则依然保留着牙齿,它们是肉食性的,捕捉软体动物、鱼类,甚至岸边的海豹为食,牙齿可以帮助它们有效地抓握食物,我们熟知的虎鲸以凶猛著称,属于齿鲸类。
本次搁浅的抹香鲸也属于齿鲸类,分类上属于哺乳动物纲鲸偶蹄目抹香鲸科的动物,也是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成年的抹香鲸体长18米左右,体重50吨以上,算得上巨无霸。抹香鲸也是齿鲸类体型最大的动物,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不结冰海域。
抹香鲸跟极为名贵的“龙涎香”有密切关系
抹香鲸长相奇特,头部巨大,下颌较小,宛如巨大的蝌蚪。庞大的头部约占体长的1/3,整个头部仿佛是一个大箱子,所以又称为“巨头鲸”。身体呈流线型,更适合在水中游泳。此外,它们的四肢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尾部特化成类似鱼类的尾鳍。与鱼类左右摆尾不同,鲸类的尾是上下摆动。它们的后肢退化,前肢特化成鳍状,成为它们划水的重要工具。因为生活在水中的原因,祖先留给它们的毛发也都消失了,皮肤裸露。
与巨大的头部相比,抹香鲸的下颌虽小,但长着牙齿。这与它们的食性有密切关系,它们是食肉的,以乌贼、章鱼和鱼类为食,胃容量可达300公斤以上。为捕捉这些躲在深海中的食物,抹香鲸练就了一身高超的潜水本领。潜泳深度一般可达数百米,最深纪录为2200米,潜水时间达一个半小时,堪称鲸类中的“潜水冠军”。对于用肺呼吸的哺乳动物,定期要浮到水面呼吸空气,这样的潜水能力是非常厉害了。想想我们人类,如不借助任何潜水设备,能潜水的时间也就几分钟而已。
长着巨大头部的抹香鲸不会出现头重脚轻的现象,因为它们的巨大头部里充满了一种油状蜡。这种称为鲸蜡的物质是超级传导器官,使抹香鲸具有极其灵敏的声呐系统功能,帮助它们在漆黑的深海中探知食物、定位和相互交流。难怪抹香鲸的英文名叫Sperm whale,来自鲸蜡(Spermaceti) 一词,意为生产鲸蜡的鲸。这些鲸蜡,经压榨结晶化成白色无臭的结晶体,是很好的工业原料,可以制造蜡烛、肥皂、医药和化妆品,亦可提炼高级润滑油。
抹香鲸跟极为名贵的“龙涎香”也有着密切关系。当抹香鲸把巨乌贼一口吞下时,因为消化不了乌贼的坚硬部分,这些坚硬部分便会在它的小肠中逐渐积累,刺激肠道分泌出一种特殊物质——蜡状物。这些蜡状物将食物残渣包起来,形成一种黏稠的深色块状物质,这就是名贵的“龙涎香”。这与珍珠蚌形成珍珠的过程有点类似。
龙涎香大小不等,有的直径可达165厘米,重100-1000克。龙涎香是香水固定剂。据说,目前龙涎香的国际市场价格在每公斤2万多美元。
抹香鲸常结成5-10只,多至200-300只的群体,一雄多雌,繁殖期有激烈的争雌行为。妊娠期12-16个月。每胎仅产1仔,偶见2仔,幼仔体长4-5米,哺乳期1-2年,7-8岁时性成熟,最长寿命可达70年。
救助成功,三点因素缺一不可
本次浙江宁波象山县海域巨型抹香鲸的成功救援之所以称为奇迹,最重要的是搁浅的大型鲸类成功救援的案例极少。想象一下,一个60-70吨的庞然大物大到什么程度?它侧躺下来就有一人高,尾鳍的一半也有一人高,在平坦的沙滩上就像一座小山包,差不多有十头大象的重量。
抹香鲸深陷在泥潭般的沙滩里,大型机械设备几乎无法操作。搁浅的时间越长,救援成功的几率就越小,因此救援就是与时间赛跑。因为搁浅的抹香鲸离开海水后,皮肤会失水,体温会升高;搁浅后身体巨大的重量压迫着内脏器官,极易造成伤害;而它的不断挣扎也会大量消耗体力,这些都是要命的。因此,救援人员一方面要不断给搁浅抹香鲸泼水,或者是让更多的海水浸泡它的身体;另一方面要等待海水涨潮的时机,借助海水的巨大浮力,通过牵引的方式将抹香鲸拖至足够深的海水中,让抹香鲸可以自由游动。
归纳起来,这次救援成功要归结于渔民发现抹香鲸后,第一时间上报;渔政部门等救援部门采取了妥当的救援措施;还有一点是这只抹香鲸的身体状况还不错。这三点缺一不可。
沿海各国,如东南亚各国、澳大利亚等每年都有鲸豚类搁浅海滩的案例报道,有的是一群,有的是一头。但要成功救助身体巨大的鲸类,机会还是很低的,特别是大型鲸类的成功救助机会更小。
1978年,我国山东胶南县搁浅一头雄性抹香鲸,长14米,重22吨,初步鉴定为37岁。鲸死亡后由中科院青岛海洋研究所制成标本,现展于青岛海产博物馆。
2008年山东荣成,一头体重48吨的抹香鲸搁浅死亡,后制成标本供人们参观。
2011年11月,江苏南通,一头座头鲸搁浅死亡。
2012年江苏盐城,四头抹香鲸搁浅,由于搁浅时间太长,导致死亡,尸体腐烂,最终进行了无害化处理。
我们始终颇为不解,这些海洋巨兽为什么经常会有搁浅现象?鉴于目前对这些大型海洋动物的认知不多,专家们分析总结有下列几种原因:
一是导航系统临时性出问题。海洋哺乳动物使用声呐系统进行定位、追踪食物和个体交流,因为某些不确定的原因,它们的声呐系统搞反了浅海和深海的方向,一旦进入浅海,退潮后就陷在泥潭中。
其二,大型海洋须鲸类动物是肉食性的,它们会追踪猎物,如果猎物游向浅海,它们也有可能追到浅海,而被困在浅海的泥沙中。虎鲸的主要猎物是海豹,它们经常会冲到浅海偷袭在那里活动的海豹,这是很危险的举动。一旦把握不好,就会冲到沙滩上,回不到海中。
第三种情况也有可能发生,那就是海洋哺乳动物多是集群生活,一旦某个个体搁浅,发出求助信号,其他成员会冒着生命危险来救助搁浅的成员,从而导致集体性搁浅。
海洋环境非常特殊,在没有特别有效的工具的情况下,我们无法对海洋动物进行深入了解,也许还会有更多的原因导致它们搁浅。但我们希望,这些海洋动物会越来越聪明,搁浅的案例越来越少。也希望随着成功解救的经验逐步丰富,人类解救搁浅大型海洋哺乳动物的成功率越来越高!
本版供图/周佳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