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安各乡镇的来历(正宁县各乡镇及各村庄的美丽传说)

正宁县位于甘肃省庆阳市东南部,距兰州560公里,西安238公里。被四郎河、支党河、天宁沟河、嘉峪河分割为四塬三川(月明塬、宫河塬、永和塬、三嘉塬,李家川、四郎河川、关家川),属泾河水系。

全县总面积1319平方公里,总人口24.45万人。共辖8镇2乡,7个社区,94个行政村,677个村民小组。

正宁县公元前21世纪属禹贡雍州之域,武王时期为先周创业之地,春秋时期为北狄、西戎游牧之地,西汉始置泥阳县,隋更名罗川县,唐、宋、明为真宁县,清雍正初更名为正宁县至今。

正宁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有黄帝冢、秦直道等历史古迹;正宁又是农耕文化的“摇篮”,有蒙恬、景清、赵邦清、巩焴(巩清)、赵元贞等名将能臣,香包、剪纸、刺绣等文化遗产;正宁还是陕甘宁革命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谢子长、刘志丹、邓小平、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下的足迹。

正宁县共有各类文物遗存点160余处,出土馆藏文物1636件。恩宠坊、天官坊、清官坊是省内仅存的3座石牌坊,仰韶文化遗址、曹洪墓、邓家化石等古迹风韵犹存。

正安各乡镇的来历(正宁县各乡镇及各村庄的美丽传说)(1)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山河镇

宋代这里是山货的集散地,称“山货岭子”,后雅化为“山河”。位于县境东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北接月明乡(2004年10月撤销建制),西南接永正、罗川,西与宁县米桥乡相邻,南交湫头。东靠西坡,镇政府驻山河城。辖11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84个村民小组,全镇总户数12181户,总人口43941人,面积108.3平方公里。

正安各乡镇的来历(正宁县各乡镇及各村庄的美丽传说)(2)

山河镇是县城所在地,全镇已初步形成了集酿酒、化工、建筑材料、铝制品加工、钢门钢窗、煤球、食用菌、凉果、养殖、香包等十几个行业类型的发展格局,主要产品远销省内外。

1、东关、2、西关:元、明、清时,山河筑有土城,设关口;以处县城地理位置而得名。

3、蔡峪:位于镇政府西北方3公里处,即蔡家峪。地处塬地,属咀形,西北临沟,以姓氏和地理位置而取名。《正宁县志》:载此处为唐玄宗使者遇老人处。

4董庄:位于镇政府西北方4公里处,属于塬地,东北临沟,该村以姓氏而得名。

5移风:位于镇政府西南3.5公里处,原名遗凤。属于塬地,东面临沟,据传此地落过凤凰,故名遗凤。今名移凤。

6冯柳:位于镇政府西5公里处,是冯柳庄子、冯柳堡子、西冯柳的总称。南靠公路,以姓氏、柳树、古时建有寨堡而取名。

7、佑苏:位于镇政府西8.5公里处,属于咀形,东面靠塬,三面临沟,地名来源待考。

8、王阁:位于镇政府西南方3.5公里处,东王阁、西王阁总称。属于塬地,南面临沟,因古时建有一王爷楼阁,按方位兼以姓氏得名。

9、松树:位于镇政府东南方2.5公里处,地处塬咀,北处塬地,三面临沟。该村原有一片松树林,故得此名。

10、解川:位于镇政府南部川道地12.5公里处,即解家川。地处川道,四郎河上游,以姓氏和地理位置得名。

11、李家川:位于镇政府北川道4公里处,地处川道,以姓氏和地理位置得名(2004年前属月明乡辖)。

12、山河居委会:1988年3月成立。2002年7月成立山河镇社区,以县城十字东西为界,分东、西城社区,管理县城居民住户。2005年辖城区居民5207 户,9185人。

榆林子镇

古时此地有一大片榆树林而得名。位于县城西南部19公里处。北与宁县平子、良平、早胜三乡镇接壤,西交宫河镇,南邻罗川,东靠永正镇。镇政府驻榆林子村。辖12个村民委员会,82个村民小组,7159户,31300人,面积93.7平方公里。

正安各乡镇的来历(正宁县各乡镇及各村庄的美丽传说)(3)

1、小寺头:位于镇政府西南方3.5公里处,属于塬地,西南临沟。相传,原来此地有一寺院,故名为小寺头。

2、中巷:位于镇政府西南方2公里处,属于塬地,东西临沟。明代曹洪将军(曹文昭)被李自成战败,自刎于此地,因坟墓修建较大,故名为冢巷。曹洪村名也来源于此,说是因停放曹洪将军尸体而得其名。古代人称诸侯或大官之死为“薨”。曹文昭官至总兵,亦为高官,所以人们把停尸的村庄叫做“曹薨”村,后讹传为“曹洪村”,现在叫中巷村。

3、乐安坊:位于镇政府东南方1公里处,属于塬地,西面临沟。该村原驻一户姓罗,得名罗安坊,后被新迁户雅化为乐安坊。

4、高龙头:位于镇政府东南方4公里处,位于塬咀处,西南临沟。该村多住高姓,地形相似龙头,因此得名。

5、乐兴:位于镇政府东北方2.5公里处,属于塬地,北面临沟。该村原住户姓罗,得名罗兴。后因“文乐”、“乐子”的影响,而雅化成乐兴至今。

6、文乐:位于镇政府西北方2.5公里处,处咀形地,东北临沟。古时该村文人较多,娱乐活动也较兴盛,又以所处地理位置取名。又如乐子村:据传说,很早有一古庙,每逢佳节吉日,为给古庙增添欢乐而演唱集中的地方,故名乐子。

7、马槽沟:位于镇政府西2.5公里处,属于塬地,南面临沟。形似马槽,因此得名。又一说相传东汉伏波将军马援曾在西北养马,到过此地, 因此而得名。

8、习仵:位于镇政府西3公里处,属于塬地,南面临沟。该村大部分为姓习、姓仵的住户,以此得名。

9、石家:位于镇政府西9公里处,属于塬地,南面临沟。因姓氏而得名。

10、马家:位于镇政府西北方8公里处,属于塬地,北面临沟。因姓氏而得名。驻地仵家堡子,该村原住户姓仵,且建有堡子一座,因此得名。

11、任家:位于镇政府西北10公里处,属于塬地,北面临沟。该村全部姓任,因此得名任家。

12、党家:位于镇政府西15公里处,处于塬区,南面临沟。姓党较多,并建有堡子,故名党家堡子。

宫河镇

明代当地有两个寺院,一个叫宫宫寺,一个叫房陵寺,设里时,取两寺之首字称宫房里,后分为宫房上里和宫房下里,上下两里在该地合设集市,称“共合”,后演变为宫河。位于县城西南31公里处。东接榆林子镇,南邻陕西彬县永乐镇。镇政府驻宫河村。辖12个村委会,89个村民小组,7239户,31225人,面积70平方公里。

正安各乡镇的来历(正宁县各乡镇及各村庄的美丽传说)(4)

1、宫河村:位于宫河北头,多属塬地,地势稍低,北靠沟边。因位置分南头北头。

2、北堡子、3、南堡子:即纪村北堡子、南堡子,位于镇政府东南5公里处。属于塬地,东、南两面临沟。因元、明、清时建有寨堡,又以地处纪村方位得名。

4、东山头:位于镇政府东南3公里处,属塬地,南面临沟。以地理自然实体和所处位置得名。又源狄仁杰斩龙传说。狄斩8条妖龙,唯有老龙逃至宫河镇东南5里,变成一只山羊。狄紧追赶到,一剑砍下羊头,挂在一棵东西伸展的树杈上。从此这块地方叫“山羊头”,居东的叫“东山羊头”,居西的叫“西山羊头”,人们为了顺口,去掉“羊”,称“东山头”,“西山头”。

5、雷村:位于镇政府南1.5公里处,属于塬地,南面临沟。该村以姓氏得名。

6、王录:位于镇政府西南2公里处,即王家禄。属于塬地,南面临沟。该村以姓氏和人们的欲望而得名。

7、南庄:位于镇政府西北2.5公里处,属于塬地,北邻沟边。以地处一条沟的方位而得名。

8、东里:位于镇政府东北3.5公里处,即东李家。

9、西里:位于镇政府东北5公里处,即西李家村。东里、西里属于塬地,西南临沟。以姓氏和地处方位得名。

10、彭姚川:位于镇政府东南川道地6公里处,即彭家川、姚家川合称。地处川道,在四郎河下游,以姓氏得名。

11、代店:位于镇政府东南川道地10公里处,地处川道,属山川地形。2004年10月前属罗川乡辖。明代,以姓氏和堡子得名代家堡,后因开过骡马店,称代店。

12、长口子:位于镇政府东南川道地8公里处,地处川道,属山川地形。2004年10月前属罗川乡辖。清朝前,因大路经过店子沟,此沟很长,便称长沟子。清朝后,叫转音,称长口子。

永和镇 

古时该地将集市设在寺村、于家庄、樊村等地。临解放时,因其他地方设集市较偏僻,当地群众便把集市合并于此,称永和。位于县城40公里处。东靠湫头镇,东南临三嘉乡,西南与陕西省旬邑县职田镇相连,西和旬邑县底庙镇接壤,北邻罗川。镇政府驻地永和。辖9个村民小组,84个村民小组,5776主户,24428人,面积101.7平方公里。

正安各乡镇的来历(正宁县各乡镇及各村庄的美丽传说)(5)

1、上南:位于镇政府东3公里处,即上南坡头。处于塬边地带,东面临沟。该村有一坡头,通往湫头,故称上南坡头。

2、寺村:位于镇政府东南1公里处,地处塬地,,南面临沟。传说,该村南面有一大寺院,因此而得名。

3、于家庄:位于镇政府西2公里处,属于塬地,南面临沟。该村原叫双庄,系赵、高两姓居住,后因隋代于国公(于志宁)在此地居住,便得名于家庄。

4、樊村:位于镇政府西北3.5公里处,属于塬地,西南面临沟。相传有一户姓樊之人最居住此地,故称樊村。后迁走,今无一樊姓。

5、安兴:位于镇政府西7公里处,属于塬地,南面临沟。据传该村极为苦难,百姓盼望能过一个安宁、兴旺的日子,按人们的欲望称安兴。

6、下南坡头:位于镇政府西8公里处,和上南坡头相对应。属于塬地,南面临沟。根据地形得名。

7、罗儿沟圈:位于镇政府西10公里处,属于塬地,南面临沟。地处沟圈,庄基多呈箩圈形,故称罗儿沟圈。

8、房河:位于镇政府西北8.5公里处,处山川地形,2004年10月前属罗川乡辖。相传有一户姓房人家居住此地,故以姓氏和自然实体得名。

9、城关(罗川):位于镇政府以西川道地13公里处,[正政函(2006)2号]文件批复改为“罗川村”。原称城关是因为处于罗川城的城关取名。今之改称罗川村。

隋开皇十八年(598),以水出罗山,故名罗川。为古县治所在地。1958年建置罗川乡,位于县城西南部30公里处。东北靠永正、山河2镇,东南邻湫头、永和2镇,西北与宫河镇相接,北接壤榆林子镇,西南和陕西省旬邑县底庙镇相交。2004年10月撤销乡建制,其辖地分属宫河(代店、长口子)、永和(城关村、房河)、永正(佛堂、樊湾子)。“罗川村”现已批准为甘肃历史文化名村。

西坡镇

因该地位处子午岭西部,且从东向西逐渐倾斜似坡形,故而得名。位于县城东部5公里处。东靠子午岭与陕西省黄陵县接壤,南邻五顷原、湫头镇、西接山河镇,北与月明隔沟相望。镇政府驻西坡。辖8个村委会,60个村民小组,3526户,14601人,面积121.3平方公里。

正安各乡镇的来历(正宁县各乡镇及各村庄的美丽传说)(6)

1、宋畔:位于镇政府西南方向2.5公里处,即宋家畔。属于塬地,南临沟边。以姓氏和地形特征而得名。

2、伍畔:位于镇政府西北1公里处,地处塬畔沟边,东北临沟,地处县城5里,以姓氏及地处方位得名。

3、西坡村:位于县城东5公里处,多属塬地,西南临沟。镇政府驻地。

4、石家湾子:位于镇政府南2.5公里处,地处川道,以姓氏和地形特征得名。

5、高红:原名高渠,位于镇政府东2.5公里处,“文革”中称“高红”至今。属于塬地,南北临沟。以姓氏及地形特征而得名。

6、柴桥子:位于镇政府东北方向10公里处,地处子午岭山麓,南面临沟。去子午岭打柴途经一土桥,故称柴桥子。2004年10月前属月明乡辖。

7、韩坳:位于镇政府以北12公里处,地处月明塬中部坳地,以地理位置和姓氏得名。2004年10月前属月明乡辖。

8、月南:位于镇政府北9.5公里处,属于塬地,西北临沟。因处月明之南得名。月南地处湫沟,该村原有一湫,地处沟硓,故名湫沟硓。

月明名称来源于相传周朝周熙王路过此地时,正值农历二十几,他们到达此地时,月亮出来了,天也快明了,由此而得名。

又一来源于传说。很久以前,此地大旱,五谷枯焦,百姓逃亡,王母娘娘的侍女见状假传懿旨,令龙王在此行云播雨,挽救了一方百姓。后来这名侍女被王母娘娘逼死。人们为了纪念她,以高悬于夜空中的皎洁无比的一轮明月,象征代表这位侍女无私纯洁的美德,故把此地命名为“明月”,后演变为“月明”。

月明位于县城东北部15公里处。东靠子午岭与陕西省黄陵县接壤,南邻西坡镇、山河镇,西交宁县米桥乡,北接宁县九岘乡。原月明乡政府所在地地处月明北部,即“月北”。该村地处月明坡的北边,故称月北。2004年撤销月明乡建制,其辖地分属西坡、山河。

永正镇

1946年设集市时,取永远光明正大、不务邪道之意而名之为永正。位于县城南部13公里处。东靠山河镇,北交宁县平子乡。镇政府驻岭上(该村以地形特征而得名)。辖10个村委会,72个村民小组,5702户,26676人,面积93平方公里。

正安各乡镇的来历(正宁县各乡镇及各村庄的美丽传说)(7)

1、刘家堡子:位于镇政府东南方7.5公里处,多属塬地,,西面临沟。该村以姓氏和古时建筑寨堡得名。

2、王沟圈:位于镇政府东6公里处,属于塬地,南面临沟。该村以姓氏及地理特征而得名。

3、纪村:位于镇政府东北方3公里处,地处沟圈,西面临沟。该村以姓氏得名。

4、东龙头:位于镇政府东南方4公里处,属于塬地,东面临沟。该村以地处方位和地形特征而得名。

5、上官庄:位于镇政府东南方3公里处,地处塬边,清朝时期,尚、官两姓居住此地而得名,后雅化成上官庄至今。

6、路里:即路上李家村,位于镇政府东北方2公里处,南靠塬,三面临沟。该村以姓氏得名。

7、友好:位于镇政府西南1华里处,村委驻地蒙家洼村。传说秦朝蒙恬将军作战牺牲埋于此地而得名蒙恬洼。1958年公社化时,由蒙家洼、冉家峪两个自然村合设为一个大队,取其合作友好之意而命名为友好,至今不变。

8、堡住:位于镇政府西北方3公里处,即东西堡住合称。

9、南住:位于镇政府西南3公里处,地处沟边地带。相传清乾隆年间,当地有一敬寺,人们给该寺立钟,此钟在东、西两面都市没有铸成,后在南面铸成,人们把东边没有铸成的村子叫“东不铸”,西北边没有铸成的村子叫“西不铸”,南面铸成的村子叫“南铸”,后雅化成“东堡住”、“西堡住”、“南住”。

10、佛堂:位于镇政府东南方川道地7.5公里处,属山川地形,2004年10月前属罗川乡辖。相传很早以前,有一信佛人家居住此地,并立有佛庙和佛氏之碑,由此称佛堂。

周家镇

以境内较大的周姓人居住的村庄而得名。位于县城西部38公里处。东接宫河镇,南与陕西省彬县西坡乡毗邻,西与陕西省长武县以泾河为界,北与宁县早胜镇隔无日天沟相望,历有“鸡鸣听四县之说”。镇政府驻周家。辖13个村委会,72个村民小组,5667户,25611人,面积11.76万亩。

正安各乡镇的来历(正宁县各乡镇及各村庄的美丽传说)(8)

1、周家:多属塬地,全镇最大的村子。该村以姓氏得名。

2、徐家:位于周家镇东北4公里处,地处塬边外,南面靠塬。该村以姓氏得名。

3、芦堡子:位于镇政府北1公里处,属于塬地,北面临沟。该村以姓氏和堡子得名。

4、乔坡:位于镇政府西北4公里处,多属塬地,西北临沟。解放前有座土桥,过桥后即下坡,故名桥坡。后将“桥”字演变谐音为“乔”,故称乔坡。

5、西庄:位于镇政府5公里处,属于塬地,南面临沟。以其地处周家以西方位而称西庄。

6、惠塬:位于周家镇西北塬头9公里处,即惠家塬(注:方言读“惠”为xi)。属山区塬边咀地形,以姓氏和地理位置得名。村委驻地曹家山。曹家山纯属山区地形,以姓氏和地理实体而得名。

7、车家沟:位于周家镇10公里处,属山区地形,西接泾河。因此地沟边地形象大车的辕子,故名车家沟。该村为正宁县最低点,海拔为1177米,泾河滩仅为88米。

8、燕家:位于镇政府西5公里处,即燕家屯庄。多属塬地,以姓氏和地形特征而得名。据考证,正宁燕姓是由元代燕庆安其姓氏发展而来。又如桌子头村,属半山半塬地,因地处塬头,故以地理实体形象得名。

9、下冯:位于镇政府西4公里处,多属塬地,东南临沟。该村以姓氏和地理位置而得名。

10、梁家:位于周家镇2公里处,多属塬地,南面临沟,南临四郎河。该村以姓氏得名。

11、大璋:位于镇政府东南1公里处,多属塬地,东南临沟。很早称大庄,后叫转音称大璋。

12、房村:位于镇政府东北1.5公里处,地处塬边,东南临沟。该村很早有一座石佛像,称“佛村”,后演变为房村。

13、核桃峪:位于镇政府东4公里处,属于塬地,南面临沟。该村很早长有好多核桃树而得名。图片

湫头镇  

唐朝时,此地湫头滩有一驰名全国的“要册灵湫”,后湫虽干涸,但湫头滩之名仍流传至今,后便以此得名。位于县城东南部30公里处,东靠五顷原乡,南邻三嘉乡,西接永和镇,北邻山河镇。镇政府驻地西门。辖7个村委会,64个村民小组,3985户,18155人,面积86.3平方公里。

正安各乡镇的来历(正宁县各乡镇及各村庄的美丽传说)(9)

1、湫(qiu)头:镇政府驻地湫西(也称西门),属于塬地,南面临沟。(注:方言读“湫”为jiu)

2、西沟:位于镇政府西南10公里处,处于塬地,南面临沟。位于湫头西南沟畔,故称西沟。

3、苟仁:位于镇政府西7.5公里处,即苟仁寺村。属于塬地,西面临沟。据传说,该村原名金陵寺,寺里和尚拦路抢年轻女人,拘留寺里,久不能破案。后来狗寻主人过此地久咬不走,破了此案,便火化金陵寺,故名狗认寺,后来演变为苟仁寺。

4、新庄村:位于镇政府以西10公里处,多属塬地,南面临沟。最初挖筑的新庄基开始住户,以此地理特征代村名。全县有好多以“新庄子”为名的村落,如:湫头乡有两个“新庄子”村,永和也有一个以高姓为主的“新庄子”村。西坡还有“东新庄”、“西新庄”村(以清代迁入本地新住户得名)。

5、双佛堂:位于镇政府西7.5公里处,属于塬地,东南临沟。据传说,此地曾建有两个佛寺院,便称双佛堂。1958年成立时以此命名。

村委驻地车家沟。该村原住户姓“车”,因居住沟畔,故称车家沟(注:周家镇也有个“车家沟”村,但其义不同)。

6、张村:位于镇政府西4.5公里处,属于塬地,西南临沟。该村原住户姓张,由此得名。

7、王郎坡:位于镇政府西北5公里处,地处塬咀,南靠塬,三面临沟。据传说,此地住一姓王的老婆,为人贤惠,心肠极好,经常收留逃难的。去逝后,为了纪念她,起名王老婆,后雅化为王郎坡。

五顷塬回族乡 

以该地面积约为5顷而得名。又说汉代置五姓人在此守黄帝陵,故称“五姓塬”,后衍为五顷塬,位于县城东南部20公里处。东靠子午岭与陕西省旬邑县接壤,南邻三嘉乡,西接湫头乡,北与山河镇隔沟相望。乡政府驻南邑。辖5个村委会,31个村民小组,1516户,6443人,面积55.4平方公里。

正安各乡镇的来历(正宁县各乡镇及各村庄的美丽传说)(10)

1、西头:位于乡政府西3公里处,地处塬咀,东靠塬地,三面临沟。该村以地处方位而得名。

2、南邑:系乡镇驻地,属于塬地,东南临沟。因地处两顷塬南边,而得名南邑。

3、龙咀子:位于乡政府东北7公里处,地处山区边咀,村委驻地乔家塬。传说东海龙王第五子,触犯龙王被罚到陇东服役,其身躯变成了一条南北蜿蜒的山岭,就是子午岭。子午岭西北侧有一道山梁,远看像龙龙嘴,故此地两个村称龙嘴子、龙头。乔家塬是以姓氏和地形而得名。

4、孟河:位于乡政府东5公里处,属山川地形。以地形(处于河川)特征和姓氏得名。

5、西渠:位于乡政府东南7公里处,属山川地形。以地处方位和地形而得名。

三嘉乡  

民国设保甲时,后坡、东庄、林坡3条塬设有3个甲,时称三甲塬,后雅化为“三嘉”。位于县城南部30公里处。东靠子午岭与陕西省旬邑县接壤,南和旬邑县马栏镇相邻,西与旬邑县职田镇相接,北交湫头乡。乡政府驻地南庄子(位于三嘉街道南方故得此名)。辖7个村委会,39个村民小组,1718户7012人,面积93.6平方公里。

正安各乡镇的来历(正宁县各乡镇及各村庄的美丽传说)(11)

1、林坡:位于乡政府西4公里处,地处山梁,北面临沟,该村原称“梨园坡”,后雅化成为林坡。

2、东庄:位于乡政府西北1.5公里处,地势平坦,属于塬地,西面临沟。以地处方位而得名。

3、后坡:位于乡政府东4公里处,地处山梁,地形高低不平,北面临沟。根据居住方位和地形而得名。

4、琅琊洼:位于乡政府东5公里处,属于山梁地形,居住分散,原名狼牙洼。该村很早以前,狼牙刺遍地丛生,由此得名狼牙洼,今谐音写为“琅琊洼”

5、松树坪:位于乡政府东北15公里处,属川道地形。传说,该村很早有一片松树林,生长茂密,故称松树坪。

6、关家川:位于乡政府北部8公里处,属川道地形。地处川区,多数住户姓关,故名关家川。

7、刘家川:位于乡政府西北10公里处,属川道地形。地处川区,多数住户姓刘,故称刘家川。

来源:正宁生活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