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背景下的学校教育(新时代人文婴教对推进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客座研究员何庆,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社会治理背景下的学校教育?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社会治理背景下的学校教育(新时代人文婴教对推进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治理背景下的学校教育

作者: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客座研究员何庆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出现了由于人文性缺陷造成的社会病理现象,加大了社会治理难度。社会病理现象是由于人文性缺陷造成的社会存在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社会功能受到限制或破坏,或早或迟地表现出可察觉的症状,这种症状的结局可以是康复或是导致社会文化和组织的破坏。当社会病理现象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时,如果不能及时加以鉴别、诊断和有效治疗,轻则危及个人、家庭、企业或者某些公共管理部门的安全,重则会波及社会治理。

社会病理现象的鉴别。社会病理现象是由社会主体的异化状态构成:在个人生活中,表现在酗酒、酒驾、家庭伦理式微、享乐主义等;在企业生活中,则表现为追求企业利益,设计、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置公共环境和国家利益于不顾的现象等;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在奢靡之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以及国民由于感性冲动产生的暴力事件等。

社会病理现象的诊断。社会病理现象产生于社会主体对自身本真状态和使命的无知,往往产生于如下两种情形:其一,当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无能力、信心和勇气承担多种角色赋予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时;其二,当社会成员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是困惑的,无能力且不愿意鉴别、界定、表述是与非、正与逆、美与丑,以至是非不分、正逆不辨、美丑不赏时。

社会病理现象的治疗。对于中国而言,治疗社会病理现象,需要遵循马克思构建人类理想社会的思想、方法和原则,运用中华优秀管理文化在唯物史观语境中,创构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文治理体系。内容包括,在理论层面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人文体系;在实践层面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人文教育体系;在治理层面选择由小而大之方略,通过人文婴教、人文幼教、人文小教、人文中教、人文大教乃至人文党建一体化课程的实施,在解决个体感性、冲动、暴力问题的同时,规范社会秩序,盘活人力资本,促进价值认同,提升人口质量,打造质量型人口红利。

当下,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一个新时代。新时代人文婴教,与人文幼教、人文小教、人文中教、人文大教以及人文党建的教材体系、课程体系、教学结果与评价体系,构成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的完整体系。

这里提及的人文婴教,在理论层面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人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层面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人文教育体系的开启时段,在社会治理层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文治理体系之源头。新时代人文婴教引入课程的实践应用设计,面对生命存在的健康性、现代教育的客观性和社会治理的严峻性和紧迫性,从生命安全与国家安全、家园共育与社会共治的视角,提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人文素养从人之初的婴儿时段启蒙,意在开启社会问题的源头治理工作。

劳动创造自我,情感支撑人生。新时代人文婴教——婴儿人文素养引入课程,从人生的0-1岁时段,开启初识亲人、初建情感的课程,开始积极人生态度的启蒙;在人生的1-2岁时段,导入初识用品、初识衣物、初识食物、初识环境的课程,开始劳动意识与行为的启蒙;在人生的2-3岁时段,导入用品意识与行为启蒙、衣物意识与行为启蒙、食物意识与行为启蒙、环境意识与行为启蒙的课程,开始管理意识与功能的启蒙。这一设计,旨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情感、意志和行为意识的人文启蒙。

新时代人文婴教引入课程设计,同样遵循马克思构建人类理想社会的思想、方法和原则,运用中华优秀管理文化,在唯物史观语境中,构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完整体系。人文启蒙引入课程,与人文幼教引入课程同样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需求、完整的体系性设计、生动的实践性陶冶和深远的人文性价值等特点,是创构大中小幼婴德育一体化课程的新开启,这一开启,致力于让生命在劳动中迸发活力与光芒,体现人生价值与意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