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有什么可玩的鸣虫(有趣的鸣虫小科普)

近几个月来,老蒋在头条发布了不少鸣虫的小视频和文章,受到一些网友的好评,在此十分感谢大家的认可。为了帮助虫友们更好地了解和饲养鸣虫,老蒋打算推出鸣虫小科普系列,介绍一些玩赏鸣虫的基本知识,包括它们的形态、生态特性、习性等。抛砖引玉,老蒋期待你的阅读和留言。

初春有什么可玩的鸣虫(有趣的鸣虫小科普)(1)

鸣虫的玩赏历史(上篇)

我国地域宽广,气候温和,有着极为丰富的鸣虫资源。我们的祖先早就对各种鸣虫的鸣声和习性有所了解。如我国古代最早的诗集《诗经》中就曾经生动具体地描绘过螽斯(蝈蝈)、莎鸡(纺织娘)、蟋蟀的鸣声和它们明确的季节性特点。诗经中还将螽斯数量众多,鸣声四起,比喻为人们的多子多孙:“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从这以后,我国历代一直把螽斯看作“螽斯衍庆”,是人丁兴旺的象征。

初春有什么可玩的鸣虫(有趣的鸣虫小科普)(2)

在《楚辞》中,我国古代诗人首次将鸣虫的鸣叫声和人类的情感联系起来吟诵:“澹容与而独倚兮,蟋蟀鸣于西堂”。从此以后,鸣虫,特别是秋虫的鸣声,就成了历代诗人常诵常新的悲秋题材。

据五代时期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一书记载,我国饲养鸣虫作为玩赏听鸣始于唐玄宗时的开元天宝年间:“每至秋时,宫中妃妾辈皆以小金笼提贮蟋蟀,置之枕函畔,夜听其声。庶民之家皆效之也”。可见早在唐代,宫廷中的众多女性,由于生活寂寞,百无聊赖,每到秋季,她们就会捕捉蟋蟀类鸣虫,将它们饲养在小金笼内,放置在枕头边,夜间失眠时倾听秋虫美妙的鸣声。这种饲养和玩赏秋虫的风气很快传到民间,受到民间百姓们的仿效,在后来的历代民间也流传不息。估计那时宫女们饲养欣赏的蟋蟀类鸣虫,可能不仅仅是蟋蟀,还包括油葫芦、金钟儿等鸣声更为优美动听的蟋蟀类秋虫。

初春有什么可玩的鸣虫(有趣的鸣虫小科普)(3)

至于捕捉树上的知了,听取它们的鸣叫,据古籍记载,也在两千年以前就开始了。如据东汉王充的名著《论衡》记载,早在汉朝,捉知了,听其鸣叫,就是两千年前儿童们的四大游戏之一。这四大游戏是“掩雀、捕蝉、戏钱、林熙”。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捕捉知了,掩捕鸟雀,摊玩铜钱,爬树戏耍是当时孩子们最喜爱的四种游戏。可见捕蝉听鸣的历史是多么的久远了。

初春有什么可玩的鸣虫(有趣的鸣虫小科普)(4)

另据宋初文人陶谷的《清异录》记载,“唐世,京城游手夏日采蝉货之。唱曰:‘只卖青林音乐。’妇妾小儿争买,以笼悬窗户间。亦有验其声长短为胜负者,谓之“仙虫社’。”意思是唐朝时,长安都城内有人在夏天专门捕捉知了,沿街叫卖,并把知了的鸣声誉之为“青林音乐”,引得妇女儿童抢购,并把蝉饲养在小笼子里,悬挂在门窗间听其高亢的鸣叫。还有人用手握住知了,比赛看谁的知了鸣叫得最为长久,以鸣声长短决出输赢,并形成专门的集会。这种捕蝉沿街叫卖的风俗,从唐代以来,一直经久而不衰,至今犹存。至于历代文人的诗文中写到鸣虫的就更是不胜枚举了,如李白歌唱过纺织娘;苏东坡吟诵过金钟儿;袁中郎描绘过蝈蝈;周作人赞美过墨铃,这些诗简直可以编成厚厚的一本诗选或鉴赏辞典,这里就不多举例了。

(未完待续)

(注:来源蒋青海2000年1月《鸣虫欣赏饲养300答》•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你有花鸟鱼虫方面的疑惑吗?欢迎留言,一起探讨。如果你有高见,也恭候交流分享。今日头条搜索“老蒋究了”,关注我,让我们一起在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感受更多精彩和乐趣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