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三姐的历史和来历(历史上的刘三姐)

刘三姐是广西最具影响力的传说人物,经过各类传说、影视作品的宣传,刘三姐已成为广西最具知名度的文化符号那么,历史上的“刘三姐”是如何的呢?有几个问题颇为耐人寻味,那就是:是刘三妹还是刘三姐?她是哪里人?,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刘三姐的历史和来历?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刘三姐的历史和来历(历史上的刘三姐)

刘三姐的历史和来历

刘三姐是广西最具影响力的传说人物,经过各类传说、影视作品的宣传,刘三姐已成为广西最具知名度的文化符号。那么,历史上的“刘三姐”是如何的呢?有几个问题颇为耐人寻味,那就是:是刘三妹还是刘三姐?她是哪里人?

解答这些问题,需要检索地方史籍文献。在早期的地方史籍中,其实并没有刘三姐这一人物,记载较多的却是“刘三妹”。而有关刘三妹的最早记载,则是南宋时期王象之《舆地纪胜》卷98《南恩州·景物下·三妹山》,称“刘三妹,春州人,坐于岩石之上,因名”。此后,明清时期岭南的地方史籍,对此记载渐多。清《蕉轩随录》做了进一步的说明,称“广东阳春县北八十里思良都铜石岩东之半峰,相传为李唐时刘三仙女祖父坟,今尚存,春夏不生草。刘三仙女者,刘三妹也。《寰宇记》《舆地纪胜》均载阳春有三妹山,以三妹坐岩上得名,今不知何在”。

但值得注意的是,粤西地区广为流传的是刘三妹的传说。20世纪80年代,广东的民间文学工作者发现在广东湛江、茂名、阳江、清远、肇庆等粤西地区,只要是歌俗盛行之地,到处都有丰富的“刘三妹传说”,其故事情节与广西的现今流传的“刘三姐传说”大致相同。有意思的是,在广东阳江、茂名等地,还有“刘三妈传说”;在广东阳山、连县、罗定,广西富川等地,则有不少“刘三姑传说”;在广东电白、高州一带,有“刘三太传说”,故事情节与刘三妹传说也基本相同。

由于粤西地区,在唐宋之际也是土著“夷僚”的重要分布地,因而在清以后的地方史籍中,刘三妹的身份始终是与“蛮”相联系的。屈大均《广东新语》载:“新兴女子有刘三妹者,相传为始造歌之人,生唐中宗年间,年十二,淹通经史,善为歌。……三妹解音律,游戏得道,尝往来两粤。溪峒间,蛮种最繁,所过之处,咸解其言语。”清人陆次云所撰《峒溪纤志》中的《纤志志余》中《声歌原始》一目有载:“诸溪峒初不知歌,善歌自刘三妹始也。妹不知何时人,游戏得道于山谷,侏俪之音,所过无不通晓,皆依其声,就其韵而作歌,与之以为偕婚跳月之辞,其人各奉之以为式。苗歌有云:读诗便是刘三妹。则非惟歌之,而且读之,以为识字通文之籍矣。其时有白鹤秀才者,亦善歌,与三妹登粤西七星岩绝顶,相唱酬,音如鸾凤,听之者数千人,皆忘返,流连往复,已而歌声寂然,见两人亭亭相对,则已化为石矣。至今月白风清之夜,犹隐隐闻玲珑宛转之音,诸苗瑶狼僮之属,遂祀刘于洞中勿替。后有作歌者,必先陈祀于刘,始得传唱。”一些学者据此认为:刘三妹可能是唐代的一位职业歌手,平时以唱歌卖艺为业,游走于两粤之间。

在广西,记载刘三姐的史籍,主要还是清代的地方志为主。如《庆远府志》称“刘三妹,相传唐时下枧村壮女,性爱唱歌”。《富川县志》则称“刘三姐,生于富川之淮溪”。此外,《浔州府志》《苍梧县志》等都有记载,只是人名的变化而已。

而从广西各地民间传说来看,近代以来都是“刘三姐”。据《罗城县志》记载:刘三姐出生在天河县(今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下里的蓝靛村(今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下里社区蓝靛村)。新中国成立前罗城县城西北的多吉寺的后殿还供奉着歌仙刘三姐的神像,称之为“三姐歌殿”。罗城县城前往怀群镇方向还有“三姐望乡”和“秀才看榜”两块天然的大石,当地百姓相传,这是刘三姐变成的。1936年,罗城的《抗日救国文工团》据传说首次创作演出了彩调剧《刘三姐》,认为刘三姐的故乡就在罗城。而在宜州,当地百姓也有刘三姐的故事传说,而且认为刘三姐的故乡就在宜州附近的下枧河,从收录记载此事的《庆远府志》来看,当然要比后来的《罗城县志》要早些。

通过梳理地方史志资料及民间传说资料,不难发现,文献记载多以“刘三妹”为主,而“刘三姐”则多来自民间故事传说,且在近代以后。由此可见,“刘三姐”这一人物称呼有一个变化过程。从众多有关刘三妹的传说来看,很难说她就是某一地方人。或许就如一些学者所推测的,从刘三妹、刘三姐到刘三姑、刘三妈,再到刘三太所反映的年龄变化,再结合其传说的地理分布,可能是这样一幅历史场景:广东阳春刘家的三女儿,少年即以善于唱歌成名,人称刘三妹;稍长,北上广西发展演艺事业,并达到其事业的巅峰,人称刘三姐;中年以后开始折返广东,先在两粤交界的富川、连县一带传歌,人称刘三姑;老年时在阳江、茂名传歌,人称刘三妈;最后终老于广东电白一带,人称刘三太。也有人猜测,她曾经婚配过,传说中和她对歌的白鹤秀才,很可能也是她的丈夫,他们因对歌而相互爱慕,后来私奔而去,百姓以其不知所终,遂以为他们双双飞升成仙。

由于刘三姐在广西壮族地区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壮族民间传说她聪慧机敏,歌如泉涌,优美动人,将她誉为“歌仙”,甚至把每年的三月三这一天当成节日来纪念她。因此,刘三妹这一人物,从史籍记载看,虽最初源于广东,但最终以“刘三姐”之名成为广西的文化符号。这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因为不论是“刘三妹”,还是“刘三姐”的传说,始终是与歌圩这一民间习俗息息相关的。早在宋代之时,广西大地上,就有很多歌圩存在,成为青年男女对歌、交往的场所。宋人周去非《岭外代答》卷记述:“广西诸郡,人多能合乐……虽耕田亦必口乐相之。”]又载广西有“飞駞”,指的就是早期广西土著居民抛绣球择偶习俗,称“交阯俗,上巳日,男女聚会,各为行列,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之飞駞。男女目成,则女受駞而男婚已定”。聚会唱歌择偶之习,一直得到保留,至清代尚存。如广西南丹一带的“狼人”,“婚以木担聘女,有扇歌、担歌以为酬唱,相合即为夫妇”]。清人《粤西偶记》载:“(瑶人)其风俗最尚踏歌。浓妆绮服,越阡度陌,男女杂遝深林丛竹间,一唱百和,云为之不流,名曰会阆……有民歌,有瑶歌,俱七言,颇相类,其不同者,民歌有韵,瑶歌不用韵……有出于民歌之外者,虽文人捉笔,不能过也。”又言“壮人生于深山穷谷,异言殊服,其歌字皆土音,韵则天籁,译而通其意,殆亦工于为词者”]。向来对少数民族心存偏见的清代文人,也情不自禁地大加赞叹,称踏歌为天籁之音,足见踏歌之美妙与动人心魄。在这样的大地上,出现一位类似“刘三姐”这样的歌仙,是很自然的,而她只不过是广西众多少数民族民间歌手的杰出代表而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