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是得数吗(商即量)


商是得数吗(商即量)(1)

商字

《汉字源流字典》:“商,象形字,甲骨文象古代的一种双柱、大腹、三足的酒器形。商,本义指酒器。酒器有量,饮酒有度,而商谈多与酒筵相伴,故遂借商以表示:

①量度:如 “皆明计算,能商功利”;

②计议、商量:如“有家事相商,商业活动关键在于商人善于计议商谈”;

③买卖活动:如“经商、通商。”

商是得数吗(商即量)(2)

张建铭、张婉如合著《汉字字根》释商曰:“商字早期甲骨文象古代刻漏之形。象形。”刻漏为古代计时之器,中注水,上刻有水位线,水从刻漏中流出,水位线依次显露,水落至某线,即为某一时辰,此水位线称商。商字取象於古代刻漏之器,释义为商度、量度。

《汉语大词典》释“商”时,先列“计量、计算”次列“商讨、商量”,再列“经商、贩卖货物的人”。字书释义的列序是很讲究的,一般反映着字义的源流关系,而上述各书都将商“估量”或“计量”义放置“买卖”义前,据此我们推测,商的基本含义应是:估量、测度、算计、商议等。也许在统一交换价值尺度与货币产生前,各种物品间由于其质的差别而导致价值比较非常难,所以在交通不发达、信息不畅通的情况下,估量算计成为交往中求功利之人的基本功夫与技能,而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就叫商人了。

从事交易买卖活动为何与“商”字联系到一起,建国以来编写的各种中国商业史基本上持同一种说法,以代表中国当前研究水平的《中国商业通史》为例,其表述是:

在“殷人重贾”的社会风气熏染下,出门跑买卖、贩运各地方的物产,对商遗民来说是一个比较熟悉的行当。……现在我们之所以称用于出售的生产物为“商品”,称专门从事交换的行业为“商业”,就是从“商人”一词沿用而来的。商旅、商人、商品、商业都和古时的商朝有历史的渊源。

史学专家们都普遍很重视《左传》中的一条史料:

子产对曰:“昔我先君桓公与商人皆出自周,庸次比耦以艾杀此地,斩之蓬、蒿、藜、藋,而共处之,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曰:‘尔我无叛,我无强贾,毋或匄夺。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

白寿彝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上说:“这‘商人’就是降服于周的殷商人,他们经营商业,故称商人,一语双关。”在远古遗物陶器、青铜器中,我们发现“食具”所占的比例极高,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人们对于消费品,特别是生活必需品、食品的交换依赖程度比其它更高,顺此思路,我们可以合理解释为何以畜牧、手工业为特色的东夷族,比以农耕为特色的华夏族更早形成了交换的习性。手工业产品不能用来充饥,而游牧让他们更早地发现了不同地域间可“获利”的商机,后来东夷族的后裔——商族,作为氏族文化文明的传承者,仍然保持着精于算计的“商”传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