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中的故事情节(鲁宾逊漂流记记述1665年的大瘟疫)

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中的故事情节(鲁宾逊漂流记记述1665年的大瘟疫)(1)

路过全世界

原来你也在这里

《鲁宾逊漂流记》的作者笛福对1665年大瘟疫的描述,与今天惊人地相似,他用谎言说出了真理。

300多年前,伦敦陷于“大瘟疫”(the Great Plague)中。

关于那段历史的记述,今人读过最多的是《鲁滨逊漂流记》(Robinson Crusoe)作者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所写的《大疫年日记》(A Journal of the Plague Year)

1722年,笛福出版了一本新书,叫做《瘟疫年纪事》。

书的扉页上写着“对1665年大瘟疫期间最值得注意的事件的观察”,并声称这本书是“一个一直生活在伦敦的公民写的”。

笛福自己的名字哪儿也找不到。

六十年后才有人意识到这是笛福的作品。从口头证词,死亡法案,市长宣言,医学书籍和受1603年瘟疫启发的文学作品,笛福编造了整个故事。

笛福在1665年时只有5岁,而这本书发表时的作者的名称缩写为"H.F.”,这本小说很可能是基于他的叔叔,亨利笛福当时留下的记录。

在这本书中,笛福不厌其烦、事无巨细的描述具体的社区、街道,甚至是哪几间房屋发生瘟疫,以达到效果逼真。此外,它提供了伤亡数字表,并讨论各种不同记载、轶事的可信度。

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中的故事情节(鲁宾逊漂流记记述1665年的大瘟疫)(2)

笛福的记述虽然是虚构的,但比起萨缪尔的第一人称叙事的日记,更为详细系统。

他说写作此书的宗旨是要给后人留下一份“备忘录”,万一再有类似的灾难发生,也好给人提供指导。

这本不凡的书用谎言的方式说出了真理。

这是迄今为止发表的关于瘟疫的最痛心疾首的描述。伦敦历史上空前的大劫难,全体居民处在水深火热中。随着传染病愈演愈烈,有些教区的运尸车几乎通宵奔忙。夜晚的街道上,时而见到满载尸体的运尸车燃着火炬缓缓行进,时而见到黑暗的人群念着祈祷文涌向教堂。

在如今的新冠时代,这些描述跃出了纸面。

我们感受到了走在大街上没有别人的感觉。

我们读到政府发布的遏制命令,以及人们如何绕过这些命令。

我们与那些无法为亲人举行适当葬礼的家庭一样悲痛。

人们试图理解疾病从何而来,如何传播,如何避免。

淋巴腺鼠疫在跳蚤传播中,75%是致命的。但不同的瘟疫大流行对人们情绪和行为的影响,在不同之处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笛福把他们都描绘了出来。

他描述了市长下令将感染的人锁在家中后发生的事情。警卫人员守在前门外面。他们可以被派去取食物或药品,并随身携带钥匙。一些警卫人员被贿赂、殴打或杀害。笛福描述了一个被火药“炸掉”的人。

他按教区绘制了死亡人数图,描绘了瘟疫如何在城市中蔓延。

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中的故事情节(鲁宾逊漂流记记述1665年的大瘟疫)(3)

尽管如此,我们不可能确定谁是直接死于这种疾病的。

就像今天BBC新闻里说的,人们感染新冠后死亡,而不是因为新冠病毒死亡。(people have died “with” rather than “of” COVID-19)

报告很困难,部分原因是人们不愿意承认家里有感染。毕竟,他们可能被锁在家里感染疾病并死去。

笛福的主人公对那些开酒馆,日日夜夜喝酒,嘲笑任何反对的人的人感到震惊。他面对一群吵闹的人提醒,得到的回报却是一连串的辱骂。

后来,当主人公听说那些人都染上了瘟疫并死去,他感到了欣慰…

虽然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但是主人公想到,是否存在这样一种情况:有些人非常邪恶,故意感染他人?

不过,他实在无法把这个观点与他对人性温和的看法联系起来。然而,他听说了很多关于受害者对着过路人的脸呼吸的故事,或者是被感染的男子在街上随意拥抱和亲吻妇女的故事。

当查尔斯王子和鲍里斯•约翰逊病倒时,我们被告知,这种病毒“没有歧视”。

笛福的主人公对此有些看法。尽管前途未卜,但有一件事他是坚定不移的:鼠疫不成比例地影响了穷人。

和现在一样,他们生活在更狭窄的环境中,更容易接受不靠谱的建议。

和现在一样,他们更有可能在一开始就患上疾病,而且他们没有办法逃脱。

在1665年爆发前夕,那些有钱有房子的人成群结队地逃离伦敦。等到其他人也有了这个想法的时候,无论你想花多少钱,你都找不到一匹马。

在整个日志中,主人公告诉我们,他希望他的经验和建议对我们有用。

各国政府尤其可能从这本书中学到一件事,那就是:最危险的时候,其实是人们认为出门安全的时候。

因为那是瘟疫再次爆发的时候。

鼠疫文学本身就是一种体裁。那么,是什么吸引作家和读者关注这样一个可怕的主题呢?

对作家来说,这是一个探索奇幻与现实世界交错的机会。

我们和他一起偷偷摸摸走到瘟疫坟墓的边缘地带,然后听着活下来的主人公讲述这段经历。

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中的故事情节(鲁宾逊漂流记记述1665年的大瘟疫)(4)

他让人想起《鲁滨逊漂流记》的主角,把当下的灾难当做上帝的“征象”,在孤立的处境中靠宗教和反思的力量生活。

在尾声主人公送了我们一首总结他感受的打油诗:

A dreadful plague in London was

In the year sixty five,

Which swept an hundred thousand souls

Away: yet I alive!

一场可怕的瘟疫在伦敦

在六五年,

席卷十万灵魂

离开:但我活着!

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中的故事情节(鲁宾逊漂流记记述1665年的大瘟疫)(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