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与混合式教学(智慧教育视域下如何运用混合式教学让学习)

作者 东北师范大学 宫正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涌现,智慧地球、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智慧化”理念陆续被提出,信息技术开始进入智能化的发展和应用阶段,智慧教育开始生根发芽智慧教育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教育部办公厅于2019年初发布并推行“智慧教育示范区”工作以来,先后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学校进入项目名单,开展了智慧教育的实践探索,推动了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发展这一举措使得智慧教育得到充分重视和快速发展,并成为新的教育发展浪潮2022年3月,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建设的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线启动各级各类教学单位也建立了许多智慧教室,智慧教育平台和资源越来越丰富,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智慧课堂与混合式教学?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智慧课堂与混合式教学(智慧教育视域下如何运用混合式教学让学习)

智慧课堂与混合式教学

作者 东北师范大学 宫正

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涌现,智慧地球、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智慧化”理念陆续被提出,信息技术开始进入智能化的发展和应用阶段,智慧教育开始生根发芽。智慧教育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教育部办公厅于2019年初发布并推行“智慧教育示范区”工作以来,先后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学校进入项目名单,开展了智慧教育的实践探索,推动了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发展。这一举措使得智慧教育得到充分重视和快速发展,并成为新的教育发展浪潮。2022年3月,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建设的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线启动。各级各类教学单位也建立了许多智慧教室,智慧教育平台和资源越来越丰富。

混合式教学通过智慧教育平台运用于高校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更多地掌握学习控制权,通过课前——线上、课中——线上线下混合、课后——线下等不同阶段的任务规划,自主调配学习时间,让高校教学真正地“活”起来,满足了学生的特殊需求,从而显著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前发布预习任务。学生先在课外对学习内容进行了解,并学习基础知识。在混合式教学中,课前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课堂答疑和课后巩固的基础。教师需以碎片化的方式处理教学内容,细化原本的课堂知识,使之成为一截一截的知识片段,并于课前利用智慧教学平台发布各项资料,逐一解释知识片段,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而被优化的课件PPT包含在资料中。同时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联系起来,从抖音、B站等网上对诸多高校教学视频进行搜集整理,借助软件制作模拟演示动画,以起到辅助认知的作用。另外,在教学内容中引入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展开自学,并帮助其理解,从而减轻课中授课的负担,让师生在讨论重难点上的时间更加充足。在预习内容后,教师应为学生设置相关题目,并规定预习要求,以提供参考给自我检测学习效果,使学生之间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交流,相互解惑,进而均达到一定学习水准,不用再花费大量的时间引入基础知识。

课中讨论重难疑点。课中讨论重点时内化知识,着重讨论学生课前的共性问题。混合式教学是学生学在前,教师教在后,是提前传授知识、优化知识内化。课堂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课前测试、重点答疑以及随堂测试。首先借助平台签到功能对学生出勤率进行统计,其次再利用课前测试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展开督查,接着讲解难点部分,教师可随时同学生连线,针对其提出的问题做出回答,打造实体课堂效果,甚至让学生也参与课程讲解,从传统教学的“以老师为中心”转变为了“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让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也可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给发挥出来。同时在实时交流方面,弹幕功能也成为师生经常采用的一种手段,学生能够随时提问,并将学习状态反馈给老师,而教师则可及时为其解答,把握教学进度,让课堂交流不再受位置局限性的影响。可以说,线上直播的形式真正实现了人人都在“第一排”的效果,防止课堂教学时间过于冗长,整个过程乏味无趣。为了检测学生有没有学到知识,教师将随堂测试穿插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让学生的注意力保持了高度集中,另一方面也以例题帮助学生在实际题目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准确认知现阶段的学习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借助手写板、实物投影仪为学生操作示范例题解答,针对部分具有较强实践操作性的课程而言,板书通过形象、具体的形式为授课提供了良好示范与清楚指示。在课程最后,师生一起总结,对所学内容展开回顾,打牢基础。

课后巩固和延伸所学知识。在课后阶段除了发布课后作业外,还需构建课下学习通道。教师应为学生布置课后习题,并第一时间批阅,尽可能早地把答案公布出来,以便学生及时巩固知识,查漏补缺,快速解决问题,避免下节课的学习受到影响。与此同时,教师还需对优秀学生作业进行展示,鼓励学生相互借鉴学习,借助竞争心理激励学生参与学习。作为线下学生自由讨论的平台,微信学习交流群的主要作用是供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以及随时随地提出自己的疑惑。教师可安排助教专门在微信群中为学生答疑解惑,帮助其解决在课上、课后遇到的难题。微信群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给线下同学进行讨论,这样一来讨论也更加自由且容易理解,一人提问往往会有多人回答,教师也会参与讨论,从而提供个性化帮助给学生。课后再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收集,在约定时间统一答疑,进而有效节约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反思学习成果。除此之外,教师还需发布问卷等信息,并注意跟踪反馈,了解学生的听课效果、知识吸收程度,针对学生觉得难理解的知识点以及对授课的建议展开调查,从而指导之后的授课。

创新考核评价。教师需从传统教育工作的禁锢中走出,将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涵充分把握,并从更加全面的角度考核各方情况,包括学生资源利用情况、知识掌握情况以及课堂参与情况等。传统教育中过于注重量化的考核(即将期末考试成绩当做标准),只会让“考前抱佛脚”的行为在学生中频繁发生,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造成较大打击,也会导致学生的知识基础不牢,大大影响教学效果。鉴于此,就需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以及在互动学习中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纳入评价内容,将多元化的评价考核体系建立起来,从多个方面展开评估,涉及预习进度、答题情况、出勤率.课堂参与度等。借助外部约束,能够显著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循序渐进地学习课程。同时也可将良好学习习惯养成,自我学习能力得到提升,从而凭借良好的实践基础助力今后的自我提升或就业。

混合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人翁”身份得到了突显,在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同时,也增强了其自主学习能力,并将其转化为持续学习意愿。所有学生均可立足于自身的学习基础,并联系自己的自学能力对学习时间、方式做出科学安排,这对高校学生的多层次个性化学习无疑是非常有利的,不仅将“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了出来,也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基金项目] 本文系东北师范大学留日预校(培训部)国际(国内)高水平学术论文资助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来源: 光明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