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无所有到铁甲洪流(从一无所有到铁甲洪流)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人民兵工创建90周年。1931年10月,中革军委在江西兴国创建了我军第一个综合性兵工厂——中央红军官田兵工厂,成为党领导军事工业的开端,由此掀开了兵器工业的历史篇章、造就了人民兵工的红色队伍。 90年来,人民兵工跨过万水千山、历尽艰难险阻,在百年党史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兵器篇章;90年来,一代代兵工人坚守传承人民兵工精神,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开拓进取、无私奉献,为缔造和捍卫人民共和国、为新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发展、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在人民兵工创建90周年之际,我们将陆续刊载人民兵工奋斗历程中一段段深入人心、历久弥新的“兵工往事”,回顾人民兵工走过的光辉历程和留下的红色印记。
从一无所有到铁甲洪流 新中国第一辆坦克的前世今生 1959年10月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盛大阅兵式上,32辆59式坦克在地面武器装备的最前列,威武雄壮地驶过天安门,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这是中国人自主研制的坦克首次向世人展示。 那么,新中国第一辆坦克是如何诞生的呢?
新中国第一辆59式坦克
白手起家填补坦克制造空白
1953年,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编制,其中一项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经过周密的论证,国家最终决定在包头建立中国第一个坦克厂,这个项目被列为“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1954年,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一机集团在包头破土动工,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们怀着献身国防、建设边疆的雄心,从天南海北四面八方汇集到这片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投身到我国第一个坦克厂的建设洪流当中。
打夯奠基
为了早出产品,工厂采取“边基建、边安装、边试制”的建厂方针,于1958年9月开始坦克的试制。尽管当时主要生产厂房土建工程已基本结束,但大量工程还没有收尾,甚至很多管道还没有安装好,特别是各类人才严重匮乏。想在短时间内研制出自己的坦克,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可想而知。
建设中的工厂
工厂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职工进行各类技术培训,及时做好生产技术准备工作,为产品试制和开工生产创造条件。 为了确保坦克试制任务按计划完成,工厂党委连续召开扩大会议,详细研究完成任务的保证措施,并实行“组织军事化,生产战斗化,指挥统一化,领导干部生产化”的准军事化管理。参加试制的职工纷纷向各级党组织写保证、订措施,他们把行李搬到车间,废寝忘食、昼夜苦干。 10月中旬,车间开始总装。在设备不齐全,零件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技术人员与工人们采用工序交叉的工作方法,争分夺秒,昼夜奋战半个月,终于在11月5日苏联十月革命节前,装出一台“中苏友谊车”。
坦克生产线
工厂全体试制人员借鉴试制“中苏友谊车”的经验,一鼓作气,开始自制坦克十大部件。所谓十大部件是指坦克上的炮塔、车体、水箱、主动轮、变速箱、行星转向机、高射机枪架、液压缓冲器、油水散热器、扭力轴。到12月中旬不仅完成了十大部件的试制任务,而且还试制成功了诱导轮、负重轮、炮塔转向机和加温锅四个部件,把十大部件试制变成了十四大部件试制。
自制十四大部件的T-54A坦克于1958年12月18日开始总装,仅用了7天时间,到12月25日就试制成功了,中国第一辆坦克从此诞生,中国人不能制造坦克的历史宣告结束。
铁甲雄狮接受检阅扬国威
195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工厂接受了生产32辆坦克交部队编队参加检阅的任务。强烈的荣誉感使全厂上下欢欣鼓舞、斗志旺盛。“决心书”、“保证书”像纷扬的雪花贴满墙壁。“天大的困难也要战胜,坚决为国争光,为厂争誉”的豪情在人们心中激荡。
当年贴满墙壁的“保证书”
工厂以完成受阅任务为目标的献礼运动全面展开,刚刚落成还未健全的生产线上掀起了热火朝天的大干高潮。
“向国庆献礼、首次交车仪式”大会
1959年8月22日,凝结着干部职工心血和汗水的32辆59式坦克,比建厂时计划进度提前一年交付部队,经过严格考核试验后参加了建国十周年国庆大阅兵。
59式坦克参加建国十周年国庆阅兵
如今,一机集团已经走过67年的发展历程,在强军报国的道路上,兵工人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研发制造新型装备,产品族谱不断丰富,形成了轮履结合、轻重结合、车炮一体协调发展,服务于陆、海、空、火箭军等多军兵种的研制生产格局,实现了涵盖战斗、保障、火力打击和一体化信息装备的拓展转型,多型装备威风凛凛地参加了建国十周年以来的历次大阅兵,代表中国参加俄罗斯国际军事比赛等均取得优异成绩。
P.S. 《兵器知识》杂志的投稿邮箱已更换,新邮箱:bqzs@cos.org.cn
▼欢迎购买《兵器知识》杂志▼
获取更多详细内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