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的文稿怎样整理(写好文稿要善用)

起草文稿犹如雕刻一件艺术品, 不仅要匠心独运, 还要“工具”应手那么, 文稿起草中有哪些“工具”可用呢?笔者体会, 要用好“六面镜子”,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写好的文稿怎样整理?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写好的文稿怎样整理(写好文稿要善用)

写好的文稿怎样整理

起草文稿犹如雕刻一件艺术品, 不仅要匠心独运, 还要“工具”应手。那么, 文稿起草中有哪些“工具”可用呢?笔者体会, 要用好“六面镜子”。

领会意图, 要善用“潜望镜”

写好文稿需要领会上级意图。那么如何体现领导意图、表达领导思想、贯彻领导要求呢?不妨使用“潜望镜”来换位思考。一要在倾听中“心有灵犀”。时刻“竖起耳朵”来听, 从领导的各种讲话中捕捉其思想观点, 判断领导重视什么、思考什么。对于一时无法领悟透彻的问题, 应该主动请示汇报、交流沟通。二要在观察中“号准脉搏”。善于“睁大眼睛”看, 掌握领导活动情况, 看领导关注什么领域、调研什么单位、阅读什么书籍等。了解领导个性特征, 深入研究领导思维方式, 熟悉领导思考问题的规律。三要在心理上“转换角色”。一方面要站在领导角度, 通盘考虑本单位、本部门工作重点、难点, 想领导之所想, 急领导之所急;另一方面要站在听众角度, 体会他们希望听到什么“声音”、解决什么问题, 这样才能写出“适销对路”的稿子。

立意构思, 要善用“放大镜”

立意是作品的灵魂和统帅, 必须提前构思好。那如何才能获得好的立意和构思呢?不妨使用“放大镜”来思考。一方面, 对准问题, 找到焦点。把思维聚焦到重点、难点问题上, 找到领导的关注点、群众盼望解决的难点和媒体报道的热点。善于从小口切入, 围绕一个问题重点发力;善于集中火力, 围绕核心问题施以浓墨重彩。另一方面, 放大“影像”, 闪现亮点。善于以小见大, 突出闪光点。从一个水滴上, 能感知到太阳的光辉, 从一粒沙里, 可以探知到世界的奥妙。我们要力求借小问题谈出大道理, 从小细节悟出大智慧。这正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倡导的“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

拓展思路, 要善用“广角镜”

俗话说:“劈柴不照纹, 累死劈柴人。”思路理不清, 问题就说不明, 稿子就写不好。那如何才能思如泉涌呢?不妨使用“广角镜”来拓展。一要宽幅度取材。在收集素材阶段, 要尽量全面地掌握各单位、各领域工作情况, 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分析整理, 否则, 难免失之偏颇。二要多角度思考。比如看到成绩或优势的同时, 也要看到问题或不足;看到客观原因时, 也要看到主观原因;看到局部问题时, 也要看到全局问题。尽量照顾到各方面的情况, 避免顾此失彼。三要多层级划分。在提纲拟制阶段, 通过细化提纲可以让思路丰富起来。可以把问题进行分类、分块、分层, 沿着问题纹路顺藤摸瓜, 往下层层剥开, 步步深入, 把问题分解为若干不同类别、不同组成要素或不同层次。

思考对策, 要善用“望远镜”

文稿写作的目的是解决问题、以文辅政, 所以必须出思路、出对策。这就涉及着眼点的问题。古人云:“不谋万世者, 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 不足谋一域。”那如何才能谋大局、谋长远呢?不妨使用“望远镜”来高瞻远瞩。一方面, 在高处思考。善于站在政治的高度, 时刻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决策部署保持高度一致;善于站在理论的高度, 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关注前沿知识, 捕捉新情况新问题;善于站在全局的高度, 胸怀大局、谋划大局、顾全大局。另一方面, 向远方眺望。出谋划策不但要立足实际解决当前问题, 还需要有战略思维、超前思维, 着眼长远, 深谋远虑, 敢于提出目标愿景, 提出具有前瞻性、趋势性、方向性、可操作性的对策措施。

修改完善, 要善用“梳妆镜”

文章不厌百回改。可以把文稿起草的具体要求列成一张“写作清单”, 把这张清单当成一面“梳妆镜”, 照照文稿的关键部位是否走样。一照主题是否突出。看是否“打开天窗说亮话”, 旗帜鲜明地阐明了主题, 亮出了中心思想。二照骨架是否稳固。看文稿的架子搭得牢不牢靠, 结构完不完整, 各条块之间逻辑关系是否清晰明了;看各级标题是否凝练, 是否总括了下文。三照内容是否充实。看文稿要素是否齐备、重点是否突出、数据是否准确;看措施是否切合实际, 是否瞄准靶心、切中要害、找到痛点、搔到痒处。

校对审核, 要善用“显微镜”

核稿是保障文稿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 面对的往往是一些细微问题, 还有一些“深藏不露”的细节问题, 这些需要敏锐的眼光才能识别出来。怎样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呢?不妨借助“显微镜”。一是对照清单。建立文稿校核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 明确什么要求是必须做到的, 什么错误是坚决不能出现的, 什么地方是最容易出错的, 等等。要尽量把问题细化, 犹如一张严密的问题网, 所列条目越细, 网就织得越密, 就更容易过滤细微问题。二是再推敲斟酌。文稿起草人员是文稿出炉过程的亲历者, 对稿件的把握最全面, 完稿后审核也要亲力亲为, 再斟酌再推敲, 进行最后的打磨工作。三是公开朗读。很多问题不通过朗读是难以发现的, 特别是领导讲话稿, 如行文的逻辑、节奏、语感、语气等, 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更容易发现不妥之处。因此, 可以多人交叉朗读、聆听。四是征求意见。有些专业性较强的稿件, 文稿起草人员本身很难发现问题, 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邀请“外援”, 请专业人员帮助把关, 充分征求意见, 问计于人。

文章来源:秘书工作;作者:薛贵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