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支教的发展状况(山海相连青陇携手)

陇南,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区,东接陕西,南通四川,扼陕甘川三省要冲,素称“秦陇锁钥,巴蜀咽喉”。今年2月份,青岛九中副校长高峰作为青岛市协作陇南第三批挂职干部,带着沉甸甸的责任和嘱托,第一次踏上了陇南这片热土,挂职陇南市教育局副局长。

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高峰深刻感受到了陇南教育近年来的深刻变化,比如已构建起了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基本办学条件改善,开始实现全面开花、全面发展等等。但陇南县域之间大山相隔,山大沟深,偏远贫困地区相对较多,经济体量小,发展不均衡的特点,也决定了陇南的教育在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上任务依然繁重,仍然存在教育资金保障落实不到位,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中小学教师缺编、学科结构不合理、乡村教师素质能力不强、乡村学校管理不够规范、农村学困生面积较大等问题。

作为一名教育上的帮扶者,帮什么、怎么帮?高峰认为,核心是教育理念的变化,校长、教师对教育的激情和内驱力的觉醒以及教育潜力的挖掘。“请进来”传播理念、“走出去”开拓视野、“送出去”学习技能,具体来说就是青陇两地建立友好学校结对帮扶,陇南的教育管理干部和一线教师到青岛跟岗培训,有针对性的进行资源共享,青岛爱心企业、社会团体等进行相关资助、为职业学生提供技能培训甚至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等。

教育帮扶既扶志也扶智,这其中青岛教师的支教意义重大,每年有近30名青岛教师扎根陇南各县区支教,他们勤勤恳恳的付出,将东部地区先进的教育理念、育人模式等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陇南,推动各县区教育由“输血”到“造血”质的转变,涌现出了许多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

支教教师 高倩倩

爱是一个名词,更是一个动词

公益支教的发展状况(山海相连青陇携手)(1)

“高老师讲课很生动,总能让人提起兴趣……”初春的校园乍暖还寒,甘肃陇南成县东街小学的校园内却暖意融融。提到青岛市城阳区支教教师高倩倩,四年级6班的学生都异常兴奋,争先恐后讲述自己内心的感受。

参加东西部教育帮扶协作,去年9月,28岁的高倩倩成为了援甘支教队伍中的一员。到达成县,高倩倩被安排到成县东街小学,担任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生活不习惯,还要快速了解学生、优化课程设置,初来乍到,这都是支教老师必须要迈过的“槛”。

“我坚定地支持你的理想和工作,相信你一定能担起重任,完成挑战!”远在西藏阿里地区服役的丈夫鼓励她。丈夫在边防一线保家卫国,自己也不能落后,高倩倩努力克服了各种困难,全身心投入到支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这些压力不算什么,我希望可以尽我所能给孩子们带来一些帮助,支教是一种磨练,更是一种人生财富。”

教学过程中,高倩倩灵活调整教学方式,采用互动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训练学生思维、培养能力培养。在她的努力下,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学习成绩都有了明显好的改变,班级班风优良,成绩名列前茅。课下,她常常与学生谈心,和家长沟通,通过一系列活动设计,许多同学的性格有了很大的改变,变得开朗了许多,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她还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开展心理辅导。

东西协作,传递教育经验。高倩倩积极与同事分享经验、合作交流,举行课堂研讨,打磨教育教学方法,把东部地区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传递给学校老师,在愉快地氛围中共同教研,共同提升,取得良好效果,赢得大家好评。

“也许我的力量渺小,但只要在这里一天,我就想给孩子们的心里多种一点阳光。”在高倩倩心中,爱是一个名词,更是一个动词,需要用行动去践行。

支教教师 王崇忠

选择到大山里支教,就早已做好吃苦的准备

公益支教的发展状况(山海相连青陇携手)(2)

“既然选择到大山里支教,就早已做好吃苦的准备。风雨兼程,无怨无悔,我希望尽我所能给大山里的孩子一些帮助,帮他们开拓视野,激励他们努力改变命运。”

支教是一种使命、一种责任、一种担当。去年7月底,即墨实验高中教师王崇忠第一时间报名到甘肃陇南文县支教,最终成为援甘支教队伍中的一员,被安排到文县城关中学,担任七年级一班班主任,并兼任两个班的语文教师。

为了让学生尽快适用初中的节奏,王崇忠主动放弃学校给支教老师租的房子,而是在学校找了一间废弃的宿舍,吃住在里面。从此,他每天早早便到教室,陪学生早读,跟学生跑操,给学生上课,平淡却又充实。每到周五下午,他的“魅力魔方”社团也会开课,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王崇忠接手的班级学习基础非常薄弱,习惯养成差。为此,他采用互动交流、小组讨论,分层次教学的方式,注重学生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这一教学模式得到了众多老师的认可,得以在全校推广。为了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王崇忠采取班干部轮值和全员负责制,让学生管理学生,让每名学生承包班级一项任务,做到人人有活干、人人做班级的主人。班级凝聚力不断提升,各方面都走在级部前列。他还力所能及地资助学校贫困学生,为他们购买学习用品。此前,他还联系本校妇委会,号召全校女老师在“三八节”这天,以献爱心的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为文县的学生做了近二百个学习书包。

工作中,王崇忠乐于和同事们分享经验,学校开展的各类过关课、示范课、公开课、赛课,他都去听课、评课,毫无保留地把东部地区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传授给西部山区的老师。老师们说,和他相处非常愉悦,学到的理念、方法多,提升得快,真希望他能多呆几年。

支教教师 王华

在支教的时光里,撒下希望的种子

公益支教的发展状况(山海相连青陇携手)(3)

“王老师的课堂让孩子们觉得新奇,他的课孩子们都喜欢!”“王老师的课堂既新又实,给老师们打开了一扇改进教学的窗户……”去年,青岛湖岛小学教师王华来到甘肃陇南西和县洛峪镇中心小学,成为了一名支教老师。半年多的时间,他的课得到了学生和同事们的认可。

“支教是一段难忘的经历,更是难得的意志磨炼。”学校同事们艰苦奋斗的精神,让他思想上受到洗礼;新岗位遇到的新问题,促使他深入思考寻求对策。从踏进支教学校那一刻起,王老师就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在每一个平凡的支教日子里默默耕耘,乐此不疲。

洛峪镇中心小学是一所乡镇学校。班级学生从小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缺少自信,胆小拘谨、不善交流。王老师认为,“为学生的发展奠基,为孩子的成长添彩”是每个教育人的责任。他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他相信每名学生都是一朵有着独特芬芳的花朵,以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一点一滴的闪光点,通过在班级群发信息、传图片、颁奖状等多种形式,倡导“每天提一点,每周进一步”,及时进行肯定和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根据新的校情、学情,王华将遇到的问题作为科研专题进行研究,先后执教了学校公开课《将相和》《圆明园的毁灭》《草船借箭》,用课例直观地展示了立足单元目标,精准确定学教训练点,将评价有效地嵌入教学,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得到学校领导、同事好评。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能为东西协作工作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王华感到非常自豪。吹面不寒杨柳风,千里莺啼绿映红。在生机勃勃的春天,他由衷地希望:在支教的时光里,撒下希望的种子,让每一名孩子在有质量的教育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支教教师 刘煜

我是姐姐,要尽己所能关爱弟弟妹妹

公益支教的发展状况(山海相连青陇携手)(4)

作为一个“90”后女孩,刘煜在得知青陇支教消息时,当即报名,成为了崂山区教体局组织的东西部协作、青陇携手支教团队的一员。

刘煜支教的礼县永兴镇麻堡九年制学校地处甘肃陇南礼县永兴镇麻堡村,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偏远山区学校。第一天踏进教室,她看着孩子们一张张稚嫩单纯的脸庞、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身上的责任感油然而生。学校地处偏僻、经济落后,在籍的220余名学生均为留守儿童,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差别较大,为教学带来了不少困难。“要让孩子们能听懂学会,开始只能使劲放慢语速,对基础知识、重点知识进行反复讲解。”刘煜说,每一堂课前,她都会花足够的时间了解学情、研读教材、认真备课,精心准备好适合当地学生的课件。

基础薄弱的学生,她会利用课间和晚自习时间,开展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学生相互协作,她在给任教的七八年级建立了互助小组;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她在班里建立了激励机制;学生反映作业本不够,她就自掏腰包给学生买……

育人要先育魂,除了初中语文和道法课本中涉及中国近代史、现代史等内容,她经常采用“幻灯片 口述”的形式带领学生从抗日战争到抗美援朝,一直回顾到建党百年,通过给孩子们补充一些简单的历史、地理知识,让学生从小树立“懂史、知史、明理”的意识,并给学生们推荐了《觉醒年代》、《长津湖》等影片。随着相熟相知,她也逐渐摸索出了和孩子们相处的技巧,开始更多地带领他们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在学校,除了认真完成本职教学工作,刘煜还是学生的知心人,她常用课余时间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状况,找学生谈谈心。生活中,刘煜对学生更是关怀体贴。家访了解到几名留守学生的生活情况后,她利用每周二、五下班时间,到学生家中做些简单的饭菜,让孩子在寒冬吃上热乎乎的晚饭,也时常为几个孩子带些应急食品。正如她所言:“在这里,我更像是姐姐,能做的事不多,但更要尽己所能关爱、呵护弟弟妹妹。”

支教教师 袁杰

支教是思想的修行,心灵的升华

49岁的袁杰是青岛人民路第一小学的英语老师,去年9月他来到甘肃陇南西和县洛峪镇中心小学,成为了1名支教老师。

在学校里,袁杰住在离教学楼只有十多米远的教师宿舍楼内。他教三、四年级英语,平均每天上3-4节课。从早晨学生陆续到校测量体温开始,到下午5点50分的课后服务结束,每天生活忙碌而充实。他所支教的洛峪镇中心小学,有团结的领导班子,有和谐的教学氛围。住在学校,有了更多学习时间,袁杰还购买了历届全国小学英语教师基本功大赛视频,持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

支教老师都是派出地的优秀教师,带有培训和教学任务。袁杰除了日常上课,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将东部地区的先进教育理念带到支教学校、地区。他曾做过“筑梦陇南,正面管教读书报告会”的主题报告,详细介绍了赞扬和鼓励的区别,引导老师家长多用鼓励语言,使学生自信、自立。他曾参加为期8天的“一对一”精准帮扶培训项目,为当地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校诊断培训。

不过他也看到了基础教育设施不断提升的变化。袁杰到校第一天,就到教室看了教学环境,发现这里有国家统一配备的现代化电子教学设备,心里非常高兴。没有英语教学光盘,他就想办法用虚拟光驱,他给三到六年级教室都按装了PEP英语教学用书电子版。纯正的发音,有趣的动画,既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提高了每位英语老师课堂教学效率。他和英语教研组老师一起备课研课,听课评课,一起成长。在期末英语统一检测中,学校的英语成绩名列前茅。袁杰老师所教的三年级,成绩突出,平均分高出第二名十多分。

在袁杰看来,支教是思想的修行、心灵的升华。这段岁月很慢,慢到亲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他们的缺席;这段岁月很静,静到能听到自己拔节成长的声音。

支教教师 姜秀花

构建高效课堂,每天听一课评一课

公益支教的发展状况(山海相连青陇携手)(5)

去年9月,青岛胶州市向阳小学姜秀花被安排到徽县实验小学任教,担任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和学校教研工作。

姜秀花将“双减”政策下的教学理念运用于课堂实践,以人为本,精心备课、设计作业,打造高效课堂,努力做到减负提质,形成了“以尊重为前提,以数学活动为载体,以促学生数学思维发展为目的”的数学教学模式。

在“双减”政策大背景下,怎样探索有效的减负途径和策略、构建高效课堂模式,切实推进高效课堂,优化课堂练习课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真正实现减负提质。姜秀花将东部地区更多先进教育经验带到西部,她出示了多节公开课,开展了专题培训与讲座。做一名幸福快乐的数学老师,她线上线下开展数学大教研培训,从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良好习惯起等方面分享了自己从教三十多年来的心得和经验。

她积极参与、组织学校的数学教研活动,与老师们集思广益、研讨分享、共同成长。“教而不研则浅,研而有悟则进。”通过学习,老师们对如何上好课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推门听课把脉教学,姜秀花参与组建了听课小组,每天参与听一课评一课,对构建高效课堂,落实减负增效进行诊断把脉,扎实推进课堂教学。“听完一个级部就针对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适时分析、总结、研讨。”姜秀花介绍,他们通过听课选出10名数学骨干教师,再听课、评课、磨课、定稿,出示校级公开课。青年教师有了这样的平台,快速成长,教学业务水平和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新学期开始,姜秀花和同事又开始了骨干教师的培养,听课、评课、磨课已成为她在徽县实验小学的一种常态。

支教教师 张栋新

播下希望的种子,托起明天的太阳

公益支教的发展状况(山海相连青陇携手)(6)

年过五旬张栋新是即墨区一名老师,支教的是文县城关镇第二小学。这是一所位于白水江畔的六年一贯制完全小学。

每天,他从住处到支教学校要走二十分钟,到达学校看到校园里天真烂漫、淳朴可爱的孩子们,他总是想把更多的知识教授给他们。

课堂上,他将即墨的教育模式和文县当地的学生实际结合起来,游刃有余,不管是阅读还是作文,他能够精准地抓住教学的重难点,深入浅出地给学生讲解,并且向生活拓展。喜闻乐见,幽默风趣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效果事半功倍。在课间,学生们经常把他围起来,和他交心,问他问题。

传递更多教育经验。张栋新曾在文县了“东西教育协作”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培训班上,做《在新课改形式下如何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报告,其中特别提到了新课改重在一个“新”字,这个“新”不但是教学内容的“新”,更重要的是在教学模式上的“新”。他还将即墨各学校的“双减”做法,分享给城关镇第二小学的同事们,建立“1 2”的师友互助模式,让课程真正成为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种。

每天,看着一轮轮晚霞映照着波光粼粼的白水江江面,“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张栋新将和城关二小全体同事一起,以责任为圆心,以奉献为半径,播下希望的种子,用实干兑现承诺,用汗水浇灌收获,用铿锵的步伐筑梦新征程,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

(作者:王世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