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水墨丹霞太美(黄河之上也很美)

滔滔黄河如龙舞,九曲回肠美如画。坐落在黄河上游、陇中腹地的白银,是全国唯一一座以贵金属命名的城市。黄河在这片广袤富饶的大地上曲折蜿蜒,顾盼留恋,像一条金丝带一样奔流横贯258公里,流经16个乡镇77个村,撒下了无数瑰丽诱人的珍宝,孕育了举世瞩目的自然奇观和人文景观,滋养着2.12万平方公里的壮美山川,哺育着三县两区180多万勤劳智慧的白银人民。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扣黄河上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创新试验区建设,探索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协调两促进的“双动能”治理保护发展模式,实施黄河干流白银段、祖厉河会宁城区段等12项综合治理工程,金沟河水清岸绿景美,祖厉河水碧绿荫花香,东大沟治理成为全省河道治理样板工程,拉开了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序幕。

兰州水墨丹霞太美(黄河之上也很美)(1)

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一圈一带三线多极”的发展动力格局,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兰州水墨丹霞太美(黄河之上也很美)(2)

一圈:全力打造兰白都市圈的副核心城市。城市群是支撑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而都市圈是城市群发展的主要载体,不仅仅是两个或几个城市的组团发展,更是对圈内人口、资源、产业和经济形态的重塑。近年来,甘肃省落实国家兰州—西宁城市建设战略规划,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色、优化国土空间,规划了兰白、酒嘉、金武、天成和平庆等都市圈,形成以兰州—白银都市圈为核心、天水和酒泉—嘉峪关为副中心的“一核两副中心”城市发展格局。在众多都市圈中,兰白都市圈无疑是最有优势、最具潜力的都市圈。

进入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作为都市圈副核心城市的白银,以主人翁的姿态,加快建设兰白都市圈,以绿荫城、以水润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打造舒适便利的宜居宜业城市、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运行高效的智慧城市、清洁低碳的绿色城市、特色鲜明的人文城市、安全灵敏的韧性城市,推动城市从经济导向更多转向生产生活生态多元发展。

兰州水墨丹霞太美(黄河之上也很美)(3)

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宜业城市。有序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加快道路提质、管网提升、老旧小区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大城区绿化、亮化、美化力度,打造与经济、社会、自然相适应的城市风格和景观风貌,把白银打造成山清水秀的“花园城市”和放飞心灵的“休闲城市”。以银凤湖为中心,加快唐道城市综合体建设,打造全省标杆型、引领型、旗舰型数字化商务中心;以中创博利为龙头,以“天下帮扶”为平台,打造全国网红基地、直播带货基地,吸引更多年轻人来此创新创业。

兰州水墨丹霞太美(黄河之上也很美)(4)

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强化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兰白改革创新试验区龙头带动作用,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平台,积极发展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和吸引各类人才,推动白银大地到处都有创新意识、遍地都是创新土壤。

兰州水墨丹霞太美(黄河之上也很美)(5)

建设运行高效的智慧城市。立体化构建交通网络,立足畅通连接点、实现网络化、运输立体化,建设“两纵四横”的交通大通道,打造甘肃东北大门路衍经济的展示区。目前,G341线高速已建成通车,打通白银至中川国际机场直线交通,距离缩短至40公里,中兰客专即将建成,白银步入高铁时代,通用机场启用在即,“铁公机”立体交通体系构建完成。进一步丰富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加快建设“城市数据大脑”,大力发展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教育、智慧医院等,推行城市楼宇、公共空间、城市管网等“一张图”数字化管理和城市运行一张网统管,提高城市智慧水平。

兰州水墨丹霞太美(黄河之上也很美)(6)

建设清洁低碳的绿色城市。紧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按照“北御风沙、南保水土、中建黄河绿洲”的总体思路,点线面结合,乔灌草搭配,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构建北部防风固沙和南部水土保持两个生态屏障,沿黄河和祖厉河两个绿色生态长廊,寿鹿山、哈思山、屈吴山、铁木山四个省级自然保护区,5个10万亩以上碳汇林基地为内容的“两屏两廊四区五基地”生态功能区域布局。

兰州水墨丹霞太美(黄河之上也很美)(7)

建设特色鲜明的人文城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统领,充分挖掘白银黄河文化、丝路文化、红色文化、工矿文化资源,加强历史遗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积极推动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城市建设。培育现代文化业态,合理规划建设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体育场等文化场馆,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娱乐等新型文化产品,扩大文化供给。

兰州水墨丹霞太美(黄河之上也很美)(8)

建设安全灵敏的韧性城市。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强对河湖、湿地、沟渠等“海绵体”保护,白银市区实现雨污分流,地下污水管网实现整体闭环。特别是,西北唯一的国家首批城市管廊试点项目建成投入运营,有效提升城市建管水平,地下管廊项目荣获中国建设工程最高奖鲁班奖。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应急安全指挥调度中心建成运营,19个部门25个网络系统平台全部接入中心,基本建成了可视化、智能化、实战化的应急安全指挥调度平台,应急处突能力建设已初具规模、初显成效。同时,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各项建设工作也在紧张有序推进,随着“三个中心”的加快建设,覆盖全社会各个领域集智慧管理、快速反应、共同参与于一体的社会治理网络逐步构建。

兰州水墨丹霞太美(黄河之上也很美)(9)

一带:积极建设黄河沿岸城镇带。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2019年8月,视察甘肃,首次提出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推动黄河高质量发展。同年9月,在郑州主持召开座谈会时,明确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指示要求。

兰州水墨丹霞太美(黄河之上也很美)(10)

白银作为黄河流域甘肃段重点经济区和黄河“几”字湾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落实国家黄河战略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加快建设国家黄河上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创新试验区。同时,着眼黄河流域整体发展,以黄河干支流为主轴,加强城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集中建设一批特色商业小镇、绿色农业小镇、文旅康养小镇,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带动黄河沿岸城镇组团发展,形成独具特色、形态各异的黄河沿岸城镇发展格局,实现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三生融合”。

以白银区水川镇为主体、强湾乡为支点,打造云创小镇。重点依托黄河云客小镇建设,围绕发展共享乡村,高标准建设一批信息产业孵化基地和众创空间,创造更多信息产业新业态,促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兰州水墨丹霞太美(黄河之上也很美)(11)

以白银区四龙镇为主体、靖远县北湾镇为支点,打造康养小镇。重点依托四龙度假村、剪金山、寺儿湾石窟等资源,发挥小镇依山傍水、紧临黄河、风景秀美的自然优势,建设康养社区、康养公寓、康养医院、康复中心、康养公园等休闲疗养场所,发展集医养结合、专业养老、休闲康养于一体的健康服务。

兰州水墨丹霞太美(黄河之上也很美)(12)

以平川区水泉镇为主体,打造文旅小镇示范区。重点以鹯阴景区、黄湾景区、野麻景区为核心,深度挖掘生态休闲、旅游观光等旅游资源,推动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

兰州水墨丹霞太美(黄河之上也很美)(13)

以景泰县五佛乡为主体、芦阳镇为支点,打造田园名镇。重点开发现代渔业产业区、特色养殖产业区、万亩红枣产业区、五佛十八景和双龙寺、一条山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资源,建设田园综合体。

兰州水墨丹霞太美(黄河之上也很美)(14)

以景泰寺滩镇为主体,打造葵花小镇。重点依托10万亩葵花基地,着力打造集种植、加工、科技、观光于一体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兰州水墨丹霞太美(黄河之上也很美)(15)

以靖远县五合镇为主体、北滩镇为支点,打造枸杞小镇。重点加快建设枸杞产业走廊和鼎鑫枸杞观光园、高原宏有机枸杞园等特色园区,打造朱寨柯•杞菊文化村、板尾•杞福民俗村、柴辛•休闲度假村等特色文化村,延伸枸杞产业链条。

兰州水墨丹霞太美(黄河之上也很美)(16)

以靖远县东湾镇为主体,打造休闲名镇。重点建设黄河生态景观带、109文化民俗带,美丽三合旅游区、法泉小镇旅游区、果蔬产业休闲区、浪漫田园度假区、汽车小镇旅游区。

兰州水墨丹霞太美(黄河之上也很美)(17)

以靖远县平堡镇为主体,打造文化古镇。重点建设平堡古镇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区,挖掘平堡古建筑特色、红色文化和书画文化,围绕滨河15.4公里的黄河和滨河大道建设平堡特色旅游观光带。

兰州水墨丹霞太美(黄河之上也很美)(18)

以会宁县河畔镇为主体、郭城驿镇为支点,打造特色养殖物流小镇。重点建设集种羊繁育、饲草种植加工、肉羊交易、屠宰加工、冷链仓储、有机肥加工、羊文化体验等为一体的肉羊产业园和商贸物流中心。

兰州水墨丹霞太美(黄河之上也很美)(19)

“三线”:发展路衍经济是高质量发展最现实、最便捷、最有效的实践路径。我们紧盯省委省政府“打造路衍经济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利好政策,发挥突出区位优势,以国道247线、109线和省道308线为主轴,多点布局、串点连线,打造“两纵一横”三条路衍经济带。

兰州水墨丹霞太美(黄河之上也很美)(20)

实施特色产业倍增行动。以国道247线为主轴,围绕“一区四带”布局,加快建设会宁牛羊、靖远肉羊、景泰生态循环、平川黑毛驴、白银区蔬菜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启动建设标准化种养产业园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打造百亿级农业全产业链,构建特色产业体系,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带。

实施乡村建设突围行动。以省道308线为主轴,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原则,统筹生产、生态、生活三大空间布局,加快乡村道路、农村供水安全、新一轮电网升级改造、农村住房质量提升、5G网络等新老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网络,全面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推广使用太阳能、天然气、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推动教育、医疗、文化、卫生等公共资源在县域内优化配置,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打造城乡一体发展示范带。

兰州水墨丹霞太美(黄河之上也很美)(21)

实施工业动能培育行动。以国道109线为主轴,加速构建有色交易中心,新材料产业规模效应高质量发展圈、新技术汇集应用圈、再生资源集中利用循环圈和新能源产业基地“一中心三圈一基地”战略性产业布局,构建以新材料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打造工业经济发展示范带。

“多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变被动为主动,化短板为长板,找准根本发力点。白银市紧盯制约发展的短板弱项,统筹各县区职能分工,构建“白银区先导发展极、其他县区特色发展极、中心城镇聚集发展极、产业园区错位发展极”的多层次发展结构。

兰州水墨丹霞太美(黄河之上也很美)(22)

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县域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县域兴则百业兴,县域强则白银强。我们突出规划先行、创新驱动、产业支撑、要素集中,按照城市服务型、工业主导型、农业优先型、文旅赋能型、生态功能型5类县域经济发展构型,加快“一县一业”“一县多元”建设,会宁县大力发展草食畜牧和特色种养业,靖远县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精细化工产业,景泰县大力发展戈壁农业和生态农业,白银区大力发展优势工业、现代物流和文化旅游业,平川区大力发展新型能源和陶瓷建材业,打造有实力、有影响、有名气的经济强县。

兰州水墨丹霞太美(黄河之上也很美)(23)

做新做特中心城镇。加快中心乡镇建设是对县域经济版图的整体性重塑。我们以沿黄、沿线为依托,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分级分类建设会宁县会师镇、柴门镇、郭城驿镇、河畔镇,靖远县东湾镇、乌兰镇、糜滩镇,景泰县一条山镇,平川区宝积镇、水泉镇,白银区水川镇、四龙镇等中心城镇,形成以县城为重点、中心镇为节点、乡村为腹地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新格局。

兰州水墨丹霞太美(黄河之上也很美)(24)

做优做活园区经济。园区经济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抓住了园区就抓住了发展的龙头。我们把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主阵地,按照主业突出、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思路,统筹好园区产业布局,以银东精细化工、银西生物医药、刘川新材料、平川陶瓷建材、会宁农产品加工和正路生态产业为支撑,推动园区集约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让“一区六园”成为人才汇聚、产业集聚的工业良港。

兰州水墨丹霞太美(黄河之上也很美)(25)

做响做亮白银品牌。品牌是赢得市场的重要资源。我们围绕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出产品、塑品牌,真正让“白银制造”享誉国内外市场。将来,我们的“刘川牌”滑雪杆、“白银牌”锂电池、“银西牌”药品等产品必将驰名中外。以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特色产品提升价值链、电商仓储物流做活供应链,全链条、全要素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构建从生料到熟料、产品向商品的农业产业供应链体系,打造“银字号”甘味品牌。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产品层次高端化转变,推动稀土、碳纤维、超导铜、光刻胶、铁基材料、新型铝合金等新材料,实现由原材料向装备制造的全面转型升级,把白银建成西部最大的新材料产业基地、“陇电入鲁”的最大基地、全省最大能源储备供应基地和循环化工基地。构建以消费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全面推进消费扩容提质,统筹发展实物商品和服务消费、线上和线下消费、城市和乡村消费,打造一批特色商业、夜间经济等文化品牌,推出一批乡村旅游、生态康养等精品线路,让“人文 商业 旅游”消费新模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兰州水墨丹霞太美(黄河之上也很美)(26)

这是一块黄河浸润的大地,古老而文明;这是一条丝绸飘逸的纽带,飘香而醇厚;这是一方充满红色的热土,荣光而自豪;这是一座金属锻造的城市,质感而铿锵。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厚重。黄河文化、丝路文化、红色文化、工矿文化交相辉映,大漠上伫立了400多年的永泰龟城等古村落和各种壁画、彩陶、岩画星罗棋布,鹯阴、索桥、乌兰津、虎豹口等黄河古渡映现着丝路文明,会宁会师、靖远兵暴、西路军雄征等革命圣火遍布全境,震惊中外的矿山大爆破造就了新中国有色工业的摇篮,曲子戏、黄河战鼓等民间艺术精彩纷呈。这里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依黄河而系祁连、控秦陇而锁金城,包兰、干武铁路及中兰高铁穿境而过,京藏、青兰、定武、景中高速及国道109、247、338、341和省道217、209等公路纵横交错,是向西开放的黄金通道。这里风景独特、环境优美。气势恢宏的黄河石林、雄奇险峻的黄河大峡、“天然氧吧”寿鹿山、“雪岭堆银”哈思山和洒落在黄河两岸的“六朵金花”、水韵独石、平川小黄湾、紫香童家湾、云客小镇、陶瓷小镇等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共筑了美轮美奂的黄河风情画卷。这里物产丰富、风味独特。牛、羊、果、蔬等“十一大特色”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特色林果、有机蔬菜等“好中优”农产品远销国内外,黑毛驴、戈壁农业等“独一份”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农业比重增长全省领先、全国少有,逐步实现由量的积累到质的跃升,农业成为白银高质量发展的最大亮点。靖远羊羔肉、景泰戈壁鱼虾、会宁小杂粮、平川黑毛驴火锅、水川长面、酸烂肉等“白银味道”享誉全国。这里开放包容、活力迸发。“一带一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兰白都市圈建设等多重机遇拓展了发展空间,“不来即享”的服务模式和极其优惠的奖补政策打造了重商亲商的投资洼地,焕发着后发崛起的生机活力,中创博利、中核钛白、新希望等国内知名企业先后落户白银、蓬勃发展,白银已成为充满无限商机和希望的兴业沃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